![]() |
请 登录 后回复! | |
2010-08-01
帖子数: 562
![]() |
原帖是OL上少有的好帖,但原帖排版比较差,学长也没有再更新修改,版主也一直没有加精华。学长这么用心写的好帖就这么沉了,实在枉费学长的一番好意。虽然原帖针对电子信息学院,但实际上原则性的东西,不同专业同样有参考价值。 因此我把原帖重新排版,供大家参考。 同时提供word版供下载。 要求版主置顶。 欢迎大家继续润色、补充、修改,根据新变化,不断增加新经验。谢谢!
写给即将找工作的电子信息学院的学弟学妹!2007-09-15 09:47:21 hylinuxer序言
新的校园招聘已经拉开帷幕。做为一个过来人,我亲身感受过那种梦想与现实碰撞的场面,有过成功与失落,欣喜和迷茫,在那个似乎躁动的情景背后,我更多的体会到了一份工作,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一个即将踏入职场的学子意味着什么。明基营销总裁曾文琪先生说过: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意思是说你们现在面临的一切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麻烦或挫折,在你们之前都会有人经历过,所以静下心来听一听,看一看前人的脚步,可以避免走入误区和少走弯路,所以请先放下自己骄傲的心态。 首先我想说:好成绩不等同于好工作,或许有人会说,好成绩的人都去上研了,谁还找工作呀,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过考研和工作是平行线,没有地位之分,很多上研三年后出来的人将面临今天他们本该面临的问题,有的东西逃不掉的,为逃避就业而上研的人有很多是经不起考验的,时间的考验、社会的考验以及压力考验。 下面是权威机构统计的关于04-06年专本科毕业生毕业意向,应该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
可以看出,毕业找工作的比例在逐年攀升,这似乎与某些人的主观臆想有偏差。在他们看来,随着就业压力加大,应该是很多人选择通过考研来增加筹码呀,这个跟现实因素有很大关系,不是每个专业的研都上的很有价值的,不是每个学校的研都能上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研的,即使上,也该是另一种方式,这个在下文再讨论。现在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找工作这个问题上来。
如何应对技术类招聘
我们很清楚,校园招聘一般分两种:技术类招聘和非技术类招聘。而每年很多公司来陕西高校选拔人才,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交大、西工大、西电等重点院校,技术性岗位偏多。对于电子信息学院的同仁来说,这是你们最好的机会,但不要以为学校的名气可以起决定作用。虽然从录用比例来说,重点学校的学生占很大比重,但这个比重不是人为的,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好比一个省重点高中上一本的人数比普通高中多。原因仅在于这些学校里优秀的人相对较多,但你是不是,要扪心自问了。另外,技术性的岗位的招聘流程一般是先笔试后面试。 这里先讲一下大多数公司的招聘模式:校园招聘,一般是公司按计划进行全国性的选拔,会针对地域派遣HR去各高校进行宣讲会招聘,这个计划甚至是在大家开学前就已经出台的,流程很清晰。对于公司来说,一般也会认为去的越早越能招到好的人才,所以好的公司一般都会在开学一两个月左右去争人才。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来招聘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HR。当然像华为等公司会带工程师来,而笔试一般会有英语、智力、专业三种模式的考试或者是它们的混合,比如把智力题用英语出出来(比如BENQ的笔试),或把专业题目用英语来出(这种模式很多公司都在用),这些题是之前出好的,答案HR有,所以他们会阅出成绩进行筛选,但对于面试来说却不会问专业的问题了,因为他们也不懂,这样的话,考试的成绩和面试的表现所占的比重就几乎一样。如果是英语和智力分开出(例如BYD)那么英语的成绩比智力更为重要,以后大家走上岗位会发现,很多公司对英语的认可度非常高,第一学期很重要。 很多名企像微软、IBM、联想、威盛、NVIDIA等都是这时候来选人的,而对于研发职位来说,笔试题的难度会因公司不同有很大偏差,越是小的公司的研发招聘专业笔试越难。或许有人想不通,不过很好理解,因为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它的企业分工没有大公司那样细化,这跟它们的生存依据有关。有的小公司是只做一个产品流程的一部分,比如说研发,而其他制造、销售、售后等环节则不参与,因此它们没有足够资本也没有必要去培训一个新人,它们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很强只需稍加指导就能上手的人或者从社会进行招聘。而大公司因为系统化的因素,希望可以培养新人留住他们,所以专业性的考试考题不会太变态,但不是说不难,当然难是相对的,这就回到我刚才的第一个观点,因为我们的专业课的主干课程是在大二下大三上学的,而大四上的招聘对很多人来说,专业课遗忘的差不多了,这是个很现实但很残酷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人,基本上考试是靠考前几星期甚至是几天甚至几小时泡出来的,成绩出来时就忘了好多,更不用说等到招聘时了,有多少人在去赶招聘会时对模电的三极管、场效应管、运放、反馈,对数电的译码器、触发器,对单片机的中断、接口电路还能很熟练?真的没多少人,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敢这么说,没有这些核心的专业做底,去应聘那些技术研发岗位,只能说是种碰运气的表现。所以衷心希望大家可以在招聘会来临前,招聘会的间隙好好复习一下自己遗忘的专业知识。再强调一点,千万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等真正尝受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那么学过的东西那么多,究竟应该在很短的时间里复习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历年一些电子公司笔试的题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对照着把学过的再好好熟练一下:
这些题目在网上就可以搜到,当然不是只有这些就万无一失,但可以从中分析技术岗位在专业要求上的侧重点。
简历
还有就是简历的写法,这个问题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太重视,感觉随便找个模板修改一下就OK了,如果这样只能说你把很多机会拒之门外了。或许有人会说,写简历是面子上的事,写的再好如果没实力还是白搭,但换句话说,实力再好,简历如果没写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岂不更可惜,所以不要轻视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打个比方,一个很不错的公司来西安招人,研发需要20人,第一站西工大,本校外校一共投了3000份简历,第二站交大,又有几千份简历。我说几千份毫不夸张,大家亲自赶几场招聘会就很清楚了,这么多简历,今天投了,晚上或第二天一早就要通知一部分人参加笔试面试,想想看HR会用多长时间看一份简历?告诉你,几十秒钟。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按照这样的速度去审阅一份简历,你认为简历上怎么布置会让他不把你的那份扔进垃圾堆呢?所以无论你以前成绩好与坏都要重视简历的写法,否则笔试都参加不了,再多的能力也展示不出来。 下面以一份"似乎不错"的简历开始我们电子信息类学生求职简历的写法,当然对其他工科专业也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请用心来看,或许现在花费的几分钟可以为你省去很多烦恼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契机。 (注:以下个人姓名和简历资料均为本人所假拟,只要说明问题既可)
这份简历初看似乎该写的都写了,而且估计很多人开始做简历时与此相差无几。无非是字数的多少,但从HR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当你应聘的职位是技术性的研发职 位,那么这份简历被淘汰的几率在80%以上,因为它有致命的硬伤,而且很多人网投时有个最大的体会,就是似乎自己投了上百份简历,但几乎没有回应的,两者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简历做的很不专业。或许做这份简历的同学真的很优秀,得过很多奖,个人能力很不错,但可惜赢得的机会似乎不是那么多,从整个简历来看,完全是一个文科生的自我描述,没有专业的语言描述,没有与你所投岗位一致的任何特征,没有与他人区分的任何特点,怎么能有竞争力呢? 首先,简历的排序不太规范,应该把重点的内容摆在前面,像求职意向、手机等,方便HR知道你的意愿和基本信息。如果是招聘会投简历,那么像邮编、通信地址之类的可以不用写,因为如果你真的被录用,HR会当面或电话得知你本人最准确的通信方式,方便邮递三方协议。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历要有轻重之分,该写的写,不改写的省点油墨,让人感觉有层次逻辑。像上面这份简历,其中的辅修选修之类都可以不要,只要写上对应聘职位有用的课程,比如应聘硬件开发,模电、数电、高频、微机原理之类的就是重点,而其他什么雷达原理了则不用写。有人或许会认为自己把主修选修自修什么的全写上会给人一种阅读广泛勤奋好学的作用,其实不会有这种可能的,因为大学开的课本来就有轻重之分,写的再多HR也不认为你就懂得越多。再说对于研发性质的工作来说,专业能力是首要的。 还有所获奖项一栏,小学中学完全没必要写,写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招聘的是大学本科生,看中大学的表现。当然有人会头疼,说我大学什么奖也没有呀,这栏空着岂不软肋,没关系,大学没得过奖的人多的是,不意味着找工作就低人一等,没有就不要这栏了,只要最重要的几部分有分量。 那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呢?就是上面用红色字体的实习、社会工作和个人特长。这三部分是你简历受宠的关键,但上面简历在这三部分中的写法就相当差劲,首先对于一个应聘研发职位的人来说,你大学四年的活动安排应该向技术性的活动靠拢吧,谁会认同一个整天参加文体活动课余时间都在忙性情的人会在研发职位上多用心,或许是一时冲动呢,所以并不是参加什么社团之类的活动就有错,错就错在不该在应聘一个需要严谨思维和专业能力的职位时大谈特谈,反而没什么好处。你如果有在实验室协助老师做硬件项目的活动,那么这要比你说自己在什么社团中干的多漂亮更有分量,所以关键是要弄清楚场合。 而实习和课程设计部分是最需要花心思的,但上面在此处却着墨不多,尤其是对你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的主要内容,个人职责要尽可能详细的用专业语言去描述,这点非常非常重要,请大家务必小心。很多人网投的简历之所以石沉大海也正是因为这点做的不够,那么该怎么写?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用80C51单片机做过交通信号灯的实验,那么可以从软件环境、硬件环境、项目描述、责任描述三方面去写,这有点像高考前老师给你们讲的话题作文,不会写可以套用,像这个样子: 软件环境: KEIL C 硬件环境: AT89C51 项目描述: 利用单片机P1端口控制六个信号灯,利用定时器T0做定时,并在INTO输入端连接一个手动控制开关,当有特殊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等经过时,可使两方向均亮红灯,特殊车辆经过时恢复原来状态。 责任描述: 硬件电路设计,C51原程序代码编写 当然,必要时可以在责任描述中把自己编写的原代码附上一段,这样的话整个简历就看起来比较专业了,给人第一眼感觉是你确实在这方面做过一些东西。其实我们电子专业做的很多课程设计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写,当然不一定每个设计都有软件和硬件环境,根据情况写就可以了。 还有个人特长这部分,很多人是误解着去写的,以为是要写自己平时最拿手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其实不然,你喜欢什么叫爱好,而简历上的特长则应该写你的技能专长,既你现在在专业方面具备了哪些基本能力,比如说可以熟练掌握模电数电了,可以用单片机完成简单功能系统了,可以用C或汇编编写一些复杂功能程序了等等。顺便提一句,对于电子类毕业生来说,EDA工具的熟练程度可以让你有意外的加分,像PROTEL、orcad、KEIL C之类的作图和仿真软件等,如果可以在面试时展示这方面的能力,会让人觉得你更适合做研发,如果不会怎么办?马上少玩点魔兽、CS,图书馆借本书,电子市场4-5块钱一张盘,在压力下去学,如果你想做硬件研发,这些迟早要会的,再说你懂一点,写在简历上,就是筹码。我有过这种体会,之前应聘一家电子公司的嵌入式工程师,问ARM我还知道一些,可人家说你PROTEL不会怎么办,我们要用这个考试的,无奈,只好走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多学点多些胜利的筹码,如果有些人从来没做过什么课程设计,或者做过跟没做一样,那么现在起还来得及,把之前的课程设计好好复习一下,像数字种什么的,也可以看一些其他的课程设计案例,只要自己完全看懂了,就可以移花接木写在自己简历上,关键是自己要会,不要被人问倒。 最后一点就是求职意向怎么写?很多人会像上面这样子:XX专业相关职位,甚至有人会写: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或销售。我很佩服这种想在不同领域去挑战的人。 但我想说,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你所选的行业既有可能是你的职业坐标,或许一生都要为此而忙碌了,换行业没有想像的容易,尤其是从非技术行业转到技 术行业。所以请在写简历之前,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综合能力职业规划选一条尽可能对的路。之所以说尽可能对,是因为我们会看到,很多人的选择难免会是感性选择,很多人工作一半年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性质的工作,于是就会折回来重新作选择,这很要命的。走回头路在学生时代就是复读,而进入职场后,走回头路的代价就太大了。我见过一个重点大学通信专业的,04年毕业,在西安一个国有单位工作了三年,然后感觉没前途就跳到一家大公司做网络测试,可工资只给开到2300,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所谓的工作经验不是拿时间来衡量的,是用与所应聘职位技术能力做标准的,这个同仁之前所做的三年工作和通信专业关系很小, 现任公司只会把她当成应届的学生来看待。这还算好的,有的人做非技术行业几年想转技术,结果学校的东西忘的差不多了,因此转职就很难。所以建议大家多参考一些性格测试和专家对某个行业的真实了解,看看自己适合走哪条路。在简历上说自己做研发可以,制造也行,销售也OK了的人,会让人怀疑他根本就没有对应聘职位的喜好。 自我评价也该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符合或者说迎合公司选人的标准,因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如果公司需要一个沉稳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那么你写到自己活泼外向做事喜欢独立完成就不合适。 还有就是有些人喜欢在简历前加封皮和中文求职信,封皮加与否问题不大,其实完全可以不加,一方面省了自己的钱,另一方面省了HR的时间,或许有人想在封皮上体现出自己学校的优势,这个可以理解,可以在简历页眉处写上学校名字呀,或者你在基本信息里就有,这个倒不是大问题。但中文求职信大可不必,我说过的,HR筛选简历的时间很有限,基本上没时间看你的求职信的,所以把精力用在主要的部分上,而一般来说,很多大公司对英语都比较重视,所以经常会有口语面试,因此准备好3-5分钟英文自我介绍很有必要,当然如果你只想随便找个工作那就不用了。既然有英语口语面试,那么准备一份英文简历就不无道理了,要保证英文简历上的东西准确,地道还有就是自己要看懂,因为我知道很多人是要用到翻译软件或朋友的,无论怎样,要保证质量且自我说服,不要人家指出简历上一个单词你却不认识,那就尴尬了。 以上就是关于简历的一些写法,主要针对技术岗位而言,因为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能够选择电子通信类专业应该感到幸运,真的不该浪费专业,技术的方向是个很不错的前途。当然,有人喜欢做这一领域非技术行业也无可厚非,见仁见智。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分析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一份"百发百中"的求职简历。其实像中华人才热线等求职网站上的简历模式就很正规,可以按照上述要点进行填写然后打印出来,下面是修改后简历:
企业和工资 最后,希望大家一定要冷静对待眼前的择业,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影响自己的正确选择。关于对企业和工资的看法,我想说: 1、 不要盲目排除企业或职业,很多人求职期间会在一起相互探讨,但有一点要清楚,对方说的话你该听信多少,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对你负责任的。比如说你刚想去投一家公司,马上有相识的人会说,"切,这个垃圾公司也去,你没听说吗...",这时的你会如何呢?偏信?犹豫?继而放弃?还是理智,坚定,相信自己? 我可以告诉你,在你周围跟你一起找工作的人中,没有多少人真真正正了解一个公司的。有人告诉你说,我有同学原先就在这家公司,结果如何如何就辞职了,你会信多少?这跟高考有些相似,你现在觉得之前对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感性判断有多少是对的?有人说太烂的地方我可不去,有钱没处花;台企我不去,爬不上去;工资低于3500我不去,不够花;公司氛围不好我不去,呆着难受;经常加班我不去,会死的比人早...这种人很难想像他以后会有多大作为,总是去挑剔环境而很少审视自己,审视现实的人是不会被人重视的。在任何一个企业,只要你有能力都不会被忽视的,有些人带着浮躁的情绪在一个地方一家公司工作,又把这种情绪通过网络和朋友带给其他人,慢慢的,这种起初完全主观的看法竟变成了一种客观的标准,误导了很多人,希望大家可以多一些理智和冷静,少一些冲动和浮躁。 2、关于工资的问题,我想说,如果你真的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做规划、负责任,那么请在开始时多一些客观和理智,先来看看一些权威资料:
以上是大学生最期望去的50家公司,里边有很多公司如联想、华为、微软等应该也是我们学院同仁的期望。当然,只是期望。从前年和去年电子信息学院毕业生去向统计来看,能进这些公司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当然上述公司从技术上来说不一定都是最牛的,这里我顺便说一句,有多少人知道电子专业去哪些公司最有发展前途呢?或者说电子领域的牛公司真正听过了解过几家?有很多公司没进这个榜单,但不意味着技术比他们弱。 还有就是这些公司之所以受青睐,还有一主要原因,就是待遇。但我发现有一点,在我们周围非常突出,那就是因为地域不同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太不切实际。有人想去沿海,结果一家公司给出三千,他嗤之以鼻,说我在西安人家都给我两千,沿海消费比西安高多了,起码得五千。如果这样的话,真的太遗憾了,我可以告诉你,在沿海对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出三千元以上的没多少家,不要怀疑,这是事实。中华英才网权威调查,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期望薪金主要集中在2000元至3000元,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为1800元,这个薪资跟地域没多大关系的,有人是这样算的,说西安吃顿饭可能5块钱就OK了,在深圳起码得15,涨了三倍,那么工资当然也要涨三倍了,这是个很可笑的推理,那么深圳一月房租1200,西安120,是不是要把工资涨十倍了?这样的话一个人在深圳一月得拿2万元才服气了。其实地域对应届毕业学生的工资完全没有这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技术性的岗位在深圳很多公司涨幅都是很大的,因为这里云集了世界上很多知名的大公司,有能力绝对会给你相应的酬劳。其次,即使刚来就3000不到的工资,也未必比西安少,我们可以算笔帐,在西安很多公司是没有员工宿舍的,自己在外租房,一月少200,然后就是大型的公司各种保险都很完善,比如医疗保险人身保险甚至住房公积金,但内陆很多公司未必全都有,即使有公司担负的那部分也不高,这意味着你在某些时候会多花钱的。这样下来一月拿多少?而在深圳一家大公司里拿2500,有员工宿舍,各种保险,伙食补助,那么一月净余多少?如果你想说在深圳比西安买东西消费贵,那么也要看你买什么东西了,有的东西是比西安便宜的,比如说电子产品,因为这边电子公司很多,没有货运和几重经销商的利润。再说如果真的热衷消费的话,开始时挣多钱都不多,KFC在西安比深圳便宜吗?欧莱雅、柏美在西安又便宜多少呢?我并不是想说沿海就比内地好,主要是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待遇进行一个全面分析,得出真实的情况,再说,如果你真的走对了一条适合你发展的路,低工资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
好了,先说这么多吧,最后衷心的希望我的这些话可以对大家找工作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关于专业方向或就业方面疑惑的地方,可以Q我:476767925或发电子邮件:hylinuxer@163.com
回帖 10L 关于就业和创业的问题我想大家见的很多了,这是个价值观问题,同样见仁见智,就好比一个名牌大学工科的研究生毕业去开小吃店,开到全国连锁,当然很赚钱了,但即使百分百盈利也未必有其他同仁会去效仿。我想大家应该考虑过这个问题,就是工作和赚钱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我们走到现在应该体会过过程中自己想要把握的东西,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随着经济转型和成熟,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所说的创业是高新创业,因为这是需要门槛的,早些年国家有关部门为了鼓励创 新,提倡大学生进行高新创业,但近几年发现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承受力和管理的具体经验,在创业时表现出浮躁和冲动,很多投资都没有收到好的效果。 这里的投资包括有关部门的资助费用,所以现在在这方面收敛了许多,我也很提倡大家创业,但我就电子行业的形势来说,感觉先出去在不错的岗位公司进行人格和技术的双重磨练,了解一个品牌一个产品的背后的具体运作,熟悉人力分配和资源整合的成功模式,然后再考虑自己去创业。当然,如果是做其他类别的行业,我就不表态了。
11L 因为现在整个电子产业是基本是品牌和代工分家的,这里的代工包括ODM和OEM,了解过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品牌的东西有时候只是个LOGO而已,打个比 方,我们很多人都说NIKE好,乔丹好,但几乎没有人穿过真正出自这些公司自己做的鞋,都是中国人做的,在温州,在福建。。。只是通过授权的形式打上品牌 公司的LOGO而已,至于电子行业的OEM,甚至有时已经做到了研发的大多数流程,这样的话,就有很多公司自己有很强的设计和研发,但没有自有品牌,只能 给别人设计和制造东西了,因此我们未必知道。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由于校园招聘人才计划是公司之间的一个资源竞争,招的多少是根据公司未来一年或几年的发展 计划决定的,所以有的招的多有的招的少,甚至有的公司有的岗位一两年都不需要引进新人,所以对一些公司来说就缺少和学生面对面的机会,我们就不一定熟悉 了,像深圳捷顺,山特电子,同维等公司在电子方面的研发和待遇都是很不错的,有的岗位甚至会高过华为。再有就是TOP之类的排名我们要理智去看,比如说世 界500强,全球IT100强,这些排名都是按年销售额或净利润排出来的,本身就存在小点的公司根本无法去竞争的现实,所以要认真对待了。
63L 这是我几年前在OL发的一篇老贴了,不知哪位仁兄把它给翻出来的,惭愧,现在看来其实里面有很多需要修改和增添的东西,不过对于还没毕业的朋友,多少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其实简历真的蛮重要的,就像我在帖子中所言,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除非出名,否则你都要通过简历来得到别人给予的机会,这个机会对任何人都 是公平的,能不能得到,要看自己的表现了,当然,如果是工作的朋友需要跳槽,那简历就不止这么简单了,其实工作后大家就会发现,如果你真的没有浪费时间做 了一些拿得出手的事情,而简历又写得很专业,那么一般都不会是自己到处找工作而是猎头主动找你,如果你对他们推荐的公司不甚满意,可以直言你希望应聘的公 司,那么一旦有机会的话,他们会主动联系你,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猎头中意你还得从你的一纸简历开始的,所以依然需要重视。另外我看到很多人在质疑大学 到底该学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工作后才会最明白,但有一点大家要明白,将来想考专业吃饭的,一定要对专业有足够的重视,不要整天为考试忙着,扪心自问,抛开 考试,自己对专业真的了解码,熟练吗,精通吗,其实像我们电子专业以及其他很多专业的朋友,不一定非要有电子设计大赛或毕设才去真正熟悉专业,也不能把很 多专业动手的原因归咎于学校设备或时间不足,大学应该是你这辈子最充足的用来弥补差距的时候,另外也不要把希望全寄托于进入企业的入职培训,你要做的比别 人好要比别人有更好的职业机会,就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等类似集体或组织去给你安排,我见到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一见代码就犯晕,有的甚至连电脑的主板都没见过,也看到一些电子专业的,我们学了模电,学了高频,学了微波,学了天线,结果连电路板上起码的电容都分辨不清,告诉你,这不是因为你是学生,不是因为你 还没有进公司做产品,而是差距,你比别人得到结果不同的差距,当然,以上仅限于专业考量,如果您以后不希望在自己专业谋求生存或者根本不用靠自己能力去谋 生,那另当别论,希望OL上的朋友都可以有自己的不一样的生活,天天开心! |
2012-11-08
帖子数: 286
![]() |
板凳~~~~~~~~~~
祝大家都找到好工作 在工作中有所作为! |
2011-01-21
帖子数: 1730
![]() |
MARK
|
2010-08-01
帖子数: 562
![]() |
我是在浏览旧帖时无意中看到的,旧帖我顶出来了,但很快又沉了。我想可能是排版不好,所以花了时间排版。其实我是可以不发的。
|
2012-05-20
帖子数: 128
![]() |
mark
|
2012-12-11
帖子数: 48
![]() |
我又翻出来啦,不知道卤煮还有补充的木有~
|
2013-09-17
帖子数: 54
![]() |
mark!
|
2011-07-07
帖子数: 543
![]() |
这帖子每年9、10月份的时候都来顶一次
|
2011-08-16
帖子数: 128
![]() |
建议有心得体会的学长学姐们多来发一发这样的帖子,给后来人以借鉴。
|
2014-11-28
帖子数: 4
![]() |
大学:四次校三好学生,我表示你这个四次校三好怎么得来的,给科普一下?顶多三次吧。
|
2012-06-24
帖子数: 5
![]() |
马克
|
2017-08-18
帖子数: 252
![]() |
原帖是OL上少有的好帖,但原帖排版比较差,学长也没有再更新修改,版主也一直没有加精华。学长这么用心写的好帖就这么沉了,实在枉费学长的一番好意。虽然原帖针对电子信息学院,但实际上原则性的东西,不同专业同样有参考价值。
|
2013-01-04
帖子数: 78
![]() |
笔试面试题其实网上搜索到处都是,这些东西对西工大学生来说,随便多搜搜刷刷就行了。
其实真正的难点在于选择未来的行业和方向以及打算混什么样的圈子,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这才是真正有难度的。 07年的东西到现在还有人看,要么是ic之类的行业真是破落了,要么就是学校太封闭了,要么就是两者皆有。 关键是大家一定要知道各种可能性,扩宽眼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