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飞飏-3

台风
  初识微软
  所有新上任的总经理都一定能得到第一次“热烈掌声”,我也一样,至于以后是掌声是嘘声,要靠好自为之了。
  与IBM的“离婚”过程使我心力交瘁。十二年半了啊!在IBM时,经常想经常说的是“我为公司贡献了多少”,要离开才意识到“没有IBM就没有职业的我”。IBM是我十二年全部的社会和生活领域,要跨出门时竟不知道外面是暖是寒。
  迟来的“慷慨”不能让我动心,但老板们数次挽留之恳切不能不为之动容。也有前辈警告:“微软是残酷无情的地方,用人成渣后即唾之。”当时我还问:“倘唾出来的‘渣’多是百万富翁,那又如何?”老人之言可不全听,但是不能不信的,后来证实,这真的是微软的用人之道,而我最不能接受的也正是这一点。同事、朋友们则多为之鼓舞,“愿相随相助”者甚众。一二多年知己则谆谆嘱咐,为我忧大于喜。我把最后的时刻全心用在IBM,工作交接无遗巨细,谈及一个具体案子时仍在处心积虑如何使微软出局;我虔诚地,全心全情地与IBM诀别。
  1998年2月17日,星期二,我到微软上班。该上班了才想起来不知道在哪儿上,根本没去过公司呢。因不认识路,先到香格里拉饭店会齐了布莱恩,我的老板(前任大中华区总裁)。今天他特高兴!上了车第一句话就是:
  “我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找你,你终于来了。”
  从猎头公司第一次找我算起也不过是五个月,怎么会算出来“一年”呢?原来他的算法是从去年1月,那次是鲍尔默来上海“scrub”年中业务汇报,跟着就做了决定:寻找新的本地总经理。这些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说着话车停在白颐路上的一个小路口。跟着布莱恩进了胡同往里走,心里嘀咕不知他是不是要找个小铺买盒烟?他径直去推一个没有商店牌子的小门儿,我忍不住拉他一下:
  “这是去哪儿?”
  “这就是你的公司,总经理小姐。”布莱恩绅士地做“请进”状。
  我退后一步,顾不得一脚踩进掺着泥雪的路边土堆(路本来窄,迈一步就到路边了)。打量这个小楼,怎么也看不出一点高科技的痕迹,至多像个堆放高科技产品的货栈。
  “微软不是特有钱么?”我傻子似地问。
  布莱恩只是促狭地笑。出电梯时才告诉我,公司在这儿快三年了,已经开始准备搬迁新址了。想着我能亲手把这破家搬到新楼去,心里又很喜欢了!
  进到办公区,大家进进出出的很忙碌,显得特有信心特有目的性。
  穿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件西装一条领带。人们说话都是喊着,像要让全世界都听到。听着“价格”、“折扣”满天飞真有点心惊,不停地提醒自己这儿不是IBM。
  被布莱恩催着,我提早了几天来上班,一应准备尚未就绪。临时办公室安在一间会议室,我的电脑要明天才准备好,桌上空空的什么文件都没有。对我的隆重推出要等到晚上公司大会,今天我只需要跟着布莱恩旁听几个会。第一个会是为“白包装”(WhiteBox)问题,听不大懂,只记住了“白包装”(我当时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问题要等到十个月后才得到彻底解决);第二个会是关于Exchange5.0的市场计划,听不懂!跟着又是什么也记不得了……这时我才清楚地意识到:我对微软真的是一无所知!
  以前在IBM时,非常内向的专注,与外边的世界隔得挺远,一方面是由于IBM实在太大了,硬件软件服务网络……什么都有,自成一个世界;另一方面,是我自己必须专注才能做好事情,没时间对“无关的”事情分心。偶尔听到微软继续暴发疯长的消息,也觉得没大关系所以没兴趣。与IBM交接完成之前我一直拒绝染指有关微软的内部信息,这是起码的专业守则再加上对IBM那份虔诚。微软对于我几乎全然陌生。
  我第一天的感觉:这儿的一切都和IBM正好反着。适应起来得很费些劲儿。不过没关系,我做好了心理准备:尽量不要把以前的偏见和痕迹带到微软,要尽快地了解,适应这个公司的一切。我的打算是把微软当成我事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三年、五年,我有的是时间。
  有一样感觉我很喜欢:这儿的人和精神都是年轻的,躁动的激情似乎随手都能触摸得到。
  下午5点全公司大会,先由现任总经理做上半年总结,然后由布莱恩介绍我出场,在新的组织机构图上,我和原任总经理、现任总裁并列在布莱恩之下,所不同的是,总裁下设一个助理,而新任总经理下面是全部的中国营销职能部门,还有香港公司!我是会前才听布莱恩讲香港公司归我管的!不知道还有多少微软风格的惊诧等着我?此时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处变不惊了。
  布莱恩提醒过我要做个简短致词,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格外郑重,暗自打了好几次腹稿,确定能讲得谦虚得体。可上台的一刹那改了主意:
  “各位,第一次见面,我不多讲,因为我以后会有很多机会主持这样的会议,会有很多机会讲和听大家讲。
  我本来准备的致词是谦虚的外交辞令,临时决定最好从开始就把真实的我交待给大家。我接受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职位是为了一个理想:那就是想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我所谓‘中国微软’的定义是:公司在中国成长,也要为中国做贡献;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在公司里得到最好的事业发展。我和在座的大多数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地员工更快地成长起来。
  我希望大家同意我的理想,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个事业。
  我前面十二年多的经验都是IBM的,我在微软的经验比在座任何一位都少。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微软人,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总经理。我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不打算‘带自己人来’,想和大家一起做这番事业,拜托各位!”
  所有新上任的总经理都一定能得到第一次“热烈掌声”,我也一样。至于以后是掌声是嘘声,要靠好自为之了。
  布莱恩是真洒脱,第三天就飞回香港,接着就是两个星期度假,去个无人的小岛深海钓鱼,根本断了通信联络。现在我才明白他为什么催我提前上班!不过我喜欢布莱恩的风格,经过五个月的接触,他赢得我的好感和信任,他是那种小事能甩手就甩手的大掌柜,但大事有远见,有担待。他在微软十年了,一直没在总部干过,闯荡的都是国际市场,从欧洲到南非到印度到大中华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适应理解得很好。人有股子江湖仗义劲,很合我的风格。
  我开始逐个和经理们谈话,夜里再上网查阅相关的信息,瞎子摸象似地把各个部分往一起凑。幸亏有费南多在,他在微软七八年了,一直是布莱恩的左右手,似乎把所有微软的工作都做过了,急躁、正直,绝顶聪明且聪明绝顶,头顶上的大部分头发都转移成大胡子了。我俩挺投缘。我把不懂的事记下来,把他当字典查。布莱恩靠不上,费南多是我真正的师傅。我还不知道,这个师傅也指望不了多久了。
  我给自己定了个短期目标:不超过六个月要全面学会微软主要业务和战略策略,认识每个内部员工,大面积接触客户、伙伴和媒体,掌握总经理的全局,制订出微软中国的长期战略和营销策略。
初识微软
  经常对主要任务制定明确的、可衡量的短期目标是我的习惯。
  “明确”,就不容易忘记或拖延,“短期”,可以帮助自己缓解无尽无休的压力,时时有“就快做到了”的安慰和阶段性的成就感。对我有效。布莱恩休假还没回来,我就被“摆了几道”。
  先是新任总经理就职的新闻稿迟迟发不出去,英文稿是布莱恩临走前亲撰并由总部核准的(这是大事,布莱恩不马虎)。症结在于中文和英文大相径庭,偏巧我正好懂中文,看出来了:明明是我和微软公司之间的双向慎重选择,偏要庸俗成某个人慧眼把我“挖来”辅佐,把本来很明朗的消息制造出来些暧昧,都是用中文添加的,英文稿里根本没有的词儿。我不能接受“以前都是这么做的”说法(天哪,“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又不想立即卷入纷争,就只好压到布莱恩回来定夺。
  稿子不发消息照样可以“透露”,而且是在我未出席的情况下向几位媒体大腕儿透露的,于是本不真实的故事成为最早的版本,流传至今。
  接下来的一招中得更狠。头一天快下班时一位总监来找我(总监们现在都向我汇报了),邀请我与总裁一起参加第二天与邮电总局的合作意向签字仪式。我仔细询问需要有何准备,被告之,一切不用操心,只要坐在那儿被介绍一下就行了;我又问那有什么必要呢?答案是我不能拒绝的:因为是重要的客户。在我坚持之下终于在出发前拿到了会议议程,我仔细看过,确实我只是列席陈设,我注意到客户贵宾名单上有一位我认识的处长。
  进得会场面对的是五十多位记者。我谦逊如仪,待贵宾和总裁就位后再落座。会议立即开始。
  “首先,由微软中国公司新到任的总经理介绍来宾……”
  突然袭击之下,我没乱阵脚,暗自庆幸先看过会议议程,不但看过还随身带着,就摆在面前。我按图索骥刚要介绍到第二位来宾,突然意识到第二位坐着的不是我认识的那位处长!急瞥一眼那位面前摆的桌牌,只看见是三个字,而名单上的名字是两个字,再看远远去,第三位名字好像也对不上,一小时前拿到的名单是错的(后来知道,五个客户嘉宾的名字里有三个是错的)!我不敢继续错念,小声求助左右均不得要领,此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嘉宾已显现不耐,记者席间开始活跃,这是我以微软身份第一次在媒体前露面,记者们本来就兴致盎然,谁又见过总经理连念念名字的活都做不来?总裁大度地拍拍我的肩表示安抚,充分体现出上级对下级式的优越,把个总经理更是衬托出十足的低能。我万般无奈只好站起来:
  “各位,我新来乍到,急切想参加今天的盛会,能认识我们重要的客户和各位记者朋友,很抱歉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请各位原谅。
  现在就请我的总监来介绍嘉宾。”
  我听的真真儿的——咕噜噜咽下去十几颗打落的牙!
  不管是有意设局还是粗疏草率,这个“事故”都是无可原谅的。
  总经理是公司形象的主要代表,怎能如此糟踏戏耍?我通报所有直接向我报告的高层经理:为避免类似有损公司形象的事件发生,总经理将不与总裁在公共场合共同出现。抄送总裁,抄送布莱恩。
  我心里下了狠劲要尽快地学。学得真苦!每周工作起码九十个小时就此开始了。周末用来清理积存的非紧急电子邮件和会议。微软的电子邮件特多,我平均每天收一百七八十件,留在周末看的多是复杂的题案,在不同部门间转了很多圈的,每件都得从源头看起才看得明白。周日晚上多半是乘最晚的飞机出差。再能有周末休息的奢侈竟会是在一年半以后了!
  4月中旬,参加全球营销经理大会。微软一年有两次全球营销大会:
  一次是8月的全球营销大会,规模在七八千人,是新财年开始承上启下、鼓舞士气的嘉华年大会;一次是4月的经理大会,规模一千五百人左右,主要传达新财年的基本战略、预算方向,各层经理领会精神后回去就要开始准备财年预算计划。第一次到微软帝国的首都朝圣,我兴致勃勃。来了两个月已经摸到些头绪,三天会议期间我又听又记,忙得不亦乐乎。盖茨、鲍尔默和一系列的头头脑脑,全见到了。突然想到,这可能是世界上集中了最多富翁和财富的一个聚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编辑: modico (modico) 于 2000-05-06 10:03:49 在 [202.117.82.2] 编辑本文

不是大地震得让我们站不稳
而是双腿抖得让自己迈不开
.
Welcome to openlab/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