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校内 —— 1987年的西工大

山沟沟楞娃
顶一个

低调...淡定....
高原狼
顶一个

茫茫的雪域,何处寻觅你的影踪..........
经济适用男
呵呵,亲切啊

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云焕
mar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会飞的冰激凌
那时候的西安好多树啊

http://weibo.com/u/3805499801 进入我的新浪微博
会吐槽的鱼
觉得西工大没那时的影响大了 现在的研究生生活是天天坐在教研室你们自己鼓弄软件自己学吧 哪里有什么大师啊 都是浮云

爱情日志http://yusoon.cn 里面有最新的伤感日志经典台词
DENGQ
这个必须顶

像花儿一样活着
http://dq-dengq.blogbus.com/
快乐super


窗外垂柳乱我心 #47
当时的建校时间竟然是30几年,到底是谁在篡改建校史

1957-1987 并校30周年 后来65周年校庆 就把时间篡改了


小胖子
群峰


快乐super #59
窗外垂柳乱我心 #47
当时的建校时间竟然是30几年,到底是谁在篡改建校史
1957-1987 并校30周年 后来65周年校庆 就把时间篡改了


院系拆迁后只剩下空壳子的西北工学院占据华东航空学院的校园,名字也改成西北工业大学。


叶和姜不顾西工大的主体华东航空学院各位老教授,老校友的强烈反对,为了扩大学校创办历史,把学校校庆日子都改了。把并校30周年后的校庆都改为西北工学院的建校纪念日。


百年孤独
比天空还远
看到了,张立同,成来飞,傅恒志,张军。季文美。呵呵呵

省略号
......
快乐super


比天空还远 #62
看到了,张立同,成来飞,傅恒志,张军。季文美。呵呵呵
哇 眼神真好 哈哈哈


小胖子
sonny
你说的是孙兰香吧,她上大学那会儿估计八十年代初,不过和画册上面的人物气质上应该相当神似。

故事里始终都有爱……
南浦结
更加让我感觉到现在学校是在退步,而且退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
阿难迦叶


潇湘妃子 #28
这个小册册我们家还有。。。


求复印

快乐super


南浦结 #65
更加让我感觉到现在学校是在退步,而且退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是不是突然觉得 少了很多东西


小胖子
快乐super


s3c44b0x #69
激情的时代!

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胖子
窗外垂柳乱我心


快乐super #63
比天空还远 #62
看到了,张立同,成来飞,傅恒志,张军。季文美。呵呵呵
哇 眼神真好 哈哈哈
是个师妹?


来openlab找一个女人
风逝


特仑苏 #34
924,是导弹吗

无语了,是鱼雷。。。


那年,娃们还叫我大哥哥。。。
快乐super


窗外垂柳乱我心 #71
快乐super #63
比天空还远 #62
看到了,张立同,成来飞,傅恒志,张军。季文美。呵呵呵
哇 眼神真好 哈哈哈
是个师妹?

嗯哪 你是师叔?


小胖子
西工稻草人

孙兰香吗?平凡的世界?

暗夜出恶猎 #31
我看到兰香啦话说... 有人知道兰香是谁不


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可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
城外寒山
顶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峡客
哎,夕非今比啊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DOC


南浦结 #65
更加让我感觉到现在学校是在退步,而且退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西部的学校,相对于东部的大学,都退步得厉害。


比如说1987年的时候,上交和西交比起来,算不上什么。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DOC


群峰 #60
快乐super #59
窗外垂柳乱我心 #47
当时的建校时间竟然是30几年,到底是谁在篡改建校史
1957-1987 并校30周年 后来65周年校庆 就把时间篡改了
院系拆迁后只剩下空壳子的西北工学院占据华东航空学院的校园,名字也改成西北工业大学。叶和姜不顾西工大的主体华东航空学院各位老教授,老校友的强烈反对,为了扩大学校创办历史,把学校校庆日子都改了。把并校30周年后的校庆都改为西北工学院的建校纪念日...


华航才是根,西北工学院,那是意淫。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DOC


传说哥他哥 #50
那时候的大学生才像大学生,都是人才,不像现在毕业等于失业...那时候的教授也是个个实力派,不像现在很多教授水的不行!!


那时候的分数线..呵呵...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快乐super


DOC #79
传说哥他哥 #50
那时候的大学生才像大学生,都是人才,不像现在毕业等于失业...那时候的教授也是个个实力派,不像现在很多教授水的不行!!
那时候的分数线..呵呵... 


小胖子
Sherlock Holmes


DOC #78
群峰 #60
快乐super #59
窗外垂柳乱我心 #47
当时的建校时间竟然是30几年,到底是谁在篡改建校史
1957-1987 并校30周年 后来65周年校庆 就把时间篡改了
院系拆迁后只剩下空壳子的西北工学院占据华东航空学院的校园,名字也改成西北工业大学。叶和姜不顾西工大的主体华东航空学院各位老教授,老校友的强烈反对,为了扩大学校创办历史,把学校校庆日子都改了。把并校30周年后的校庆都改为西北工学院的建校纪念日...
华航才是根,西北工学院,那是意淫。


西工大出了院士的学科有材料,航海,航天。材料和航海都是西北工学院过来的。航天出了一个院士,而航天是西航和西北工学院各出一些人组建的,。


有书有富贵,无事小神仙
DOC


Sherlock Holmes #81
DOC #78
群峰 #60
快乐super #59
窗外垂柳乱我心 #47
当时的建校时间竟然是30几年,到底是谁在篡改建校史
1957-1987 并校30周年 后来65周年校庆 就把时间篡改了
院系拆迁后只剩下空壳子的西北工学院占据华东航空学院的校园,名字也改成西北工业大学。叶和姜不顾西工大的主体华东航空学院各位老教授,老校友的强烈反对,为了扩大学校创办历史,把学校校庆日子都改了。把并校30周年后的校庆都改为西北工学院的建校纪念日...
华航才是根,西北工学院,那是意淫。
西工大出了院士的学科有材料,航海,航天。材料和航海都是西北工学院过来的。航天出了一个院士,而航天是西航和西北工学院各出一些人组建的,。


1.院士的主要成就,并不是在西北工学院时代出的。


2.西北工学院只留了一两个系,至于你说这两个系出了多少院士,那也是在“西北工业大学”这个时期出的成就。


3.如果把院士的多寡作为学校根源的依据,那么顾诵芬,屠基达,梁守磐....这些院士,也可以拿出来,不是么?华航出的院士,还少么?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DOC
凤凰卫视电视片《飞天》观后感言
拨开云雾看《飞天》
——凤凰卫视电视片《飞天》观后感言
一部以推介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人才辈出”,为“西北工业大学七十周年特别奉献”的电视片近期在凤凰卫视播出。将“飞天”作为片名介绍一所以航空为主发展起来的国内著名高校的历史进程,既形象又贴切,还赋于诗意。主持人开篇就说:“从20世纪30年代初航空报国的理念横空出世,到如今领航中国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为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府,跨越了两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西工大也见证了中国国防科技领域的历史变幻”。这响亮的开场白的确引人入胜。但是,待长约72分钟的片子播放完毕,作为观者却如坠历史的云雾之中。这样一所有深厚底蕴的著名高校,仅仅是在上上课,爬爬山,打打球,演演剧,不断地合并,搬家,就创建、壮大起来了吗?难道就没有留下更多更有价值的史料和回忆?
一所大学历史传承的载体是学科专业,主体是一茬茬薪火相传的教师队伍。追溯一所名校历史发展的轨迹,绕不开这所学校主体学科专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演进过程;绕不开曾有过哪些治学有方,卓有建树的名师;也少不了它造就的一批拣梁之材作为见证。
从上世纪30年代航空报国的口号兴起,西工大的前身航空学科从萌芽起步逐渐发展成为航空、航天的学科体系,一步步走来有迹可寻。在30年代,中央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航空教育,也最早建立航空系(1937年),交大与浙大也紧接着设立航空工程教育,继而建立航空系,这三所名校的航空系是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最早源头,历经华东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数次并、迁、易名,但从未间断,延续至今。在旧中国,这三所大学的航空系培养了600多名航空人才,占当时全国培养航空类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解放前虽说有十来所高校有航空系,但真正有名的是清华、交大、中大和浙大。风洞是航空教学科研的基本实验设备,要求严,造价高,旧中国仅有三台。其中中央大学1937年由意大利进口了一台直流式风洞,浙大自制了一套回流式风洞。这二套风洞历经时空变幻,最后安顿在西安的西工大,几十年来为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教学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见证了西工大乃至中国早期航空教育的历史,今天己经成为我们值得珍视的文物。1970年,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工大,带来了众多专业、许多优秀教师和实验设备,壮大了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学科。
在20世纪30年代,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一批青年才俊抱着航空报国的志向,远渡重洋,分别赴意、英、比、加、美等国留学深造,掌握当时最先进的航空理论知识,他们回国后成为中国航空教育最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范绪箕先生194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航空工程博士,师从航空界泰斗冯•卡门(钱学森老师),回国后,他是原浙大航空系的创建者,任系主任,浙大的风洞就是他设计,主持建造的。解放后笫一批评定教授时,他是最年轻的一级教授。1952年交大、南大、浙大航空系合并筹建华东航空学院,他是筹备组负责人,成功地创办了华航。后来他调往南航任副院长,八十年代他出任上海交大校长。今年他已94岁高龄,身体仍很健朗,一直很关心西工大的建设、发展。他是西工大航空学科名符其实的奠基人和元老之一,如果请这位“祖师爷”级的历史老人讲讲当年航空教育起步的趣闻逸事,一定会吸引今天的青年学子和航空界的同行。
曹鹤荪先生早年毕业于交大电机系,后赴意大利改学航空,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一度在空军从事技术工作,抗战期间,他在重庆创建了交大航空系(季文美先生也是主要创建者),任系主任。华航成立时,他是最早的一批教授之一。后来他支援军事院校到哈军工(后搬迁到长沙国防科大)任教授,并历任教务处长,教务部长,副校长兼训练部长。他对建立哈军工的教学体系与制度作出了贡献。他主要从事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研究,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罗荣安先生是中国航空教育的先驱,他是中央大学航空系的创建者。1918年他被清华学校保送赴美国麻省理工,1923年获硕士学位。先后在麻省理工和飞机公司从事航空工程研究与设计计算,1934年为发展国防工业应召回国,1935年在中央大学主持开办机械特别研究班,招收本科毕业生,接受20个月航空工程教育与实习,1936年12月首届21名研究生毕业,航空教育起点很高。1937年夏,我国第一个航空工程系在中大诞生,首任系主任是罗荣安。中大航空系的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授有:余仲奎、伍荣林、张述祖、李寿同、李登科、罗荣安、张创、柏实义、黄玉珊、谢安祜、许侠农等先生。当时拥有引擎实验室,风洞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仪表实验室和修配厂。引擎实验室有飞机发动机9台,美制、苏制、日制都有,线型、V型、星型俱全,设备堪称国内一流。中大航空系共毕业学生约500人。
1956年华航西迁特别是西工大成立以后,除了电视片中介绍的季文美先生以外,一批航空界的前辈名师扎根西北,几十年辛勤耕耘,在航空学科的各个领域,为今天的西工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学识和师德为广大校友所称颂。
黄玉珊先生193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并留校任教,学生时代被传颂为“神童”,1937年赴英、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弹性力学大师铁木辛柯,获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受聘为重庆中央大学教授,年仅23岁,有“娃娃教授”的美誉,1946年出任中央大学航空系主任。他不仅长期担任西工大的飞机系主任,在西工大创建了结构强度专业,60年代还兼任我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强度研究所所长,开创了我国运载火箭结构强度的事业。他组织、指导了结构振动、气动弹性、热强度、结构可靠性等多方面的研究,还是我国飞机疲劳定寿,损伤容限设计的创始人,当年是我国航空航天界首屈一指的结构强度专家。
王宏基先生1933年毕业于交大机电学院,1934年公费赴意大利留学,攻读航空工程。1937年回国后分别在浙大和西南联大教授空气动力学,1947年任交大航空系系主任,组建了中国笫一个话塞式航空发动机试车台,该试车台也经历二次搬迁,最后落户西工大,用作教学试验,这也是一件见证西工大航空学科历史的文物了。王宏基先生在西工大长期担任航空发动机系主任,是我国叶片机和航空发动机燃烧方面的著名专家。
王培生先生1939年毕业于交大机械学院航空组,1945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英国,攻读航空工程,1948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航空系。他主持筹建了华航与西工大的空气动力学学科。从这个学科走出了一批国内知名的院士、教授,如陈士橹(飞行力学)、戴昌辉(实验空气动力学)、王适存(直升机专业)等,培养的毕业生中有多人在我国空气动力试验基地晋升为将军。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并入西工大后,又有多位名师加盟,西工大的空气动力学学科实力更加雄厚。
杨彭基先生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赴比利时学习航空工程,获飞机设计师学位。回国后在抗日后方飞机制造厂任工程师,与西南联大航空系毕业同学共同组织“中国航空促进会”,1941年到西南联大航空系任教,1944年任交大航空系教授。他是华航与西工大飞机工艺专业的创建者。1958年西工大师生自已设计制造的飞机“延安一号”试飞成功,他是总工艺师。改革开放后,他虽高龄但仍话跃在学科前沿,开创了飞行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研究,培养了我国笫一个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博士。
谢安祜先生早年毕业于交大,学的是蒸汽机车专业,后到中央大学任教,1939年与钱伟长同批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因欧战,转赴加拿大攻读航空工程,1942年与钱学森、钱伟长同在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回国后,任中央大学航空系主任。他是我国第一个开出喷气推进课程的教授,西工大建宇航工程系后,他又首次开出火箭推进原理课程。除了以上几位名师,还有航空航天各个专业的著名老教授许玉赞、姜长英、许侠农、胡沛泉、罗时钧、杨庆雄……等等前辈都在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学科创建道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追溯历史,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学科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始终站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真可谓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人才辈出,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英才。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下面这些航空航天界著名的老校友;
张阿舟——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并留校任教,1944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名额,1949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昌320厂主工程师,负责技术工作。1954年新中国首架活塞式发动机、木质螺旋桨飞机“初教五”制造成功,毛主席特别致信嘉奖,张阿舟获特等功。1955年起任南航教授、副院长。被誉为“航空界四君子”之一。
徐舜寿——1937年毕业于清华机械系航空组,1939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航空系研究生班,在成都航空研究所工作。1944年公费赴美国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参与FD—1飞机设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任中国笫一个飞机设计室主任,后任六院十所总设计师,主持、领导新中国笫一架自已设计的飞机“歼教一1”的设计、研制。被誉为新中国飞机设计笫一人。2005年5月19日,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徐舜寿的汉白玉雕像以新中国飞机设计奠基人的名义落成于清华园内。对于拥有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校友,清华视为骄子,而西工大则淡然漠视。
黄志千——1937年毕业于交大机械系航空门,在云南、四川的飞机制造厂工作。1943年赴美国康维尔飞机制造公司,参加B—24飞机设计,1946年参与中英合作设计喷气战斗机的结构设计。1951年任沈飞设计科代科长,1958年研制成歼教-1,1961年任沈飞设计所总工程师,开始仿制米格—21,为歼八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被网上誉为中国高速歼击机之父。1965年在埃及飞机失事,被追认为烈士。
顾诵芬——1951年毕业于交大航空系,直接组织、领导与参与了我国低、中、高三代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全机设计,担任歼—8 II总设计师,被誉为歼—8设计之父 。曾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总设计师、所长,航空部科技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屠基达——1951年毕业于交大航空系,1958年主持设计的初教—6试飞成功,获国家金质奖。1966年主持设计的歼教—5试飞成功,1975年任成飞设计所长、总工程师,歼—7M试飞成功,1995年获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金奖”,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守磐——1937年毕业于清华航空系,194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硕士,回国后任职于贵州航空发动机厂,历任浙大航空系与华东航空学院教授,后支援哈军工在哈军工任教。后来又调到国防部五院(航天部前身),是中国笫一枚导弹的总设计师,后任航天部三院副院长,被网上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被亲切称为“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庄逢甘——1946年毕业于交大航空系并留校任教,195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航空工程博士。1950年回国,先后在交大航空系、中科院数学所、哈军工任职。1956年调国防部五院,组织领导筹建空气动力所与风洞建设,与钱学森、郭永怀同为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试验基地建设的主要技术领导。曾任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基地副司令员,航天部总工程师,《中国宇航学报》主编。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
上面列举了部分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开创者和杰出老校友,他们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铺路奠基,功勋卓著,见证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是西工大万千校友的代表和缩影。可是在介绍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人才辈出的电视片《飞天》中,这些真人真事编导偏偏完全绕过,只字未提。
那么电视片《飞天》是如何介绍西工大特别是其前身从航空报国的口号逐渐起步成长的呢?《飞天》一开始就是泛泛地介绍西北工学院的工科如何完整,在陕西汉中古路坝的七年学习生活如何艰苦,然后就是介绍汽车内燃机专家潘承孝先生的严格治学。至于航空教育,隐隐约约提到了航空系,说航空系没一架飞机,说很多年轻人为了造飞机打日本都是先学航空,但因买不起制图仪器和计算尺,只得改学采矿工程,改“上天”为“入地”。电视片中特邀的二位院士校友就是当年学矿冶的。这段古路坝时期西北工学院的历史回顾,既没有介绍一名航空系的教授和相关教学活动,也没有说明这个航空系或其它系是否是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源头之一,编导者在此留下了历史脉络的模糊空间,未提供一丁点有关航空学科的史实。这段长约11分钟的历史回顾到抗战结束就戛然而止,甚至连1956年西北工学院新建了水中兵器专业(今航海学院前身)也没提及和介绍,留下12年的空白。另一方面,对于华航和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它们的创建阶段是一片空白,却给了充分的时间和镜头,详细介绍它们为何要搬迁到西安,谁作出的决定,以及搬迁的细节,给观者的印象是他们都是年轻的“外来户”。令人费解的是,关于国立西北工学院后来为什么二次搬迁,是谁作的决定,却又不置一词,好像从古路坝空降到了西安,是这里的“老住户”,特别是西北工业大学这所大学如何产生,也就是校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合并——西工从咸阳并到西安的西航来,原因和过程免谈,连国务院于1957年10月5日决定西航西工合并正式成立西北工业大学这件事,也草率地将“国务院决定”、“5日”、“正式成立”这些关键字都略去,西北工业大学正式建校时国务院的文件和首任校长的任命书更无踪影。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将1938年7月27日当年教育部长陈立夫发出合并改组国立西北工学院的训令和五年后第三任院长潘承孝的任命书特地在荧屏特写亮相,俨然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正式建校的法律文书,并塑造潘承孝为西北工业大学建校的奠基人。
对于1957年西北工业大学的正式成立以及其前身航空学科的起步,《飞天》的编导躲躲闪闪,对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合并改组,却郑重其事,至此,观者恍然大悟,原来他们追溯历史有主观倾向和目的,他们并不是真打算通过电视为西工大见证践行“航空报国”理念的光荣历史和展示人才辈出,他们要展示的是陈立夫的一纸训令,这是他们把西工大的建校年改为1938年的证物。于是追溯历史就围绕突出这个主题,并对史料进行筛选、剪辑,或留下空白,或尽量抻长,或模糊处理,或给予暗示。就这样,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成长过程就变得模糊而苍白。不过,经过如此剪辑修饰,一般不了解西工大历史的人就被糊弄了。
我们在此不得不对被《飞天》模糊处理和留下空白的历史沿革作点补遗:(1)1938年7月“合并改组”国立西北工学院并非正式建新校,它是一所战时临时联合办学的高校(1937年9月称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1938年4月改称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曾约定战后复校;(2)北洋工学院与焦作工学院是独立建制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是校属二级学院,其中焦作工学院专业较窄规模较小,而北洋工学院原称北洋大学,规模与实力最强,是西工的主体,抗战胜利前后,北洋、焦工、东工均脱离西工复校,水平高的教师基本离去;(3)1949年又有部分专业、师生脱离西工去了四川;(4)解放初期,甘肃工专并入西工,在政府支持下西工有较大发展;(5)1956年上级对西工进行大调整,大多专业被调出;(6)1957年因变故西工处于难以独立成院的境况,上级遂将西工从咸阳并到西安的西航,正式成立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当时并无航空系。
前面对西工大航空学科发展的追溯以及这六点补遗,就把被《飞天》剪辑、模糊处理的西工大历史沿革和航空航天学科成长的脉络基本还原。西工大航空航天学科的主脉根本不是源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后来解体后其主体也没有传承到西工大来,其主体与今天的西工大并无关联。如今某些人硬要树立西工是西工大的主脉,定1938年是西工大的建校年,就只能靠掩盖和割裂历史,拿1946年解体前的西工糊弄后人。
其实,并入西工大的西北工学院的建院年定为何年本身都还存疑,更惶论合并后的一所以航空为主的西工大要改定1938年为建校年了。始于1938年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已解体,其主体已成建制脱离复校,因此,1938年四个工学院的历史脉络只是短暂交织于西工,并没有从此编织进西工,抗战后的西工虽然沿用了战时西工的院名,但它未将战时西工的建制主体承传下来,因此其历史脉络难以越过1946年上溯到1938年。天津大学(原北洋工学院)如今在历史沿革中,就将国立西北工学院作为那段特定时期的院名,作为当年老西工建制的主体他们这样认定是恰当的,如果西工是一所1938年新建的有独立建制的学院,天津大学会这样做吗。1954年,西北工学院曾举行院庆,当时并没有称16周年,而是5周年,这表明解放后西工曾经认定1949年为建院年。这些当年历史分合的当事人历史脉络很清楚,处理也很恰当。实际上,在电视片《飞天》中,也并未把1938年国立西北工学院首任主政者李书田列为西工的创建人或奠基人,而是把潘承孝视为奠基人,潘承孝是西工1938年的建制解体而且主体脱离过程中,开始构筑西工自巳独立建制的主政者,从这一点看恰恰反映在编导心目中,西工的实际历史始于有独立建制的1946年。人们不禁要问:既然1938年作为西工的建院年历史上也未被正式认定,如今也无理由认定,怎么就成了西工大的建校年?《飞天》中有一句话:“国立西北工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最早的成建制大学”,不知是指1949年、1946年还是1938年的建制?如指1938年,请《飞天》的编导仔细看看西工大的历史沿革图,西工大前身中还有更早的成建制大学,那不是1895年的北洋大学吗!我们是否干脆定1895年为西工大的建校年?。
电视片《飞天》对西工大主要历史人物的评说也不客观、准确。据潘承孝生平介绍,潘承孝先生1944年1月任西北工学院院长,是西工的笫三任主政者,他接任时,教育部于1943年1月已宣布恢复北洋工学院院名和建制,李书田在西安还建立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1945年8月日本投降,院内师生纷纷筹划返乡复校,在这个特定时期,恐怕他的主要工作是收拾残局,做好善后。难能可贵的是,当抗战后北平大学无法复校时,他没有像有的人不辞而别,而是排除困难,将剩下的西工师生迁到咸阳维持办学,惨淡经营,保住了队伍未散。虽然安顿好西工师生后,1948年他去北洋大学任教授,后来他人生的主要舞台在河北工学院,但老西工人感念他的人品、学识,今天仍怀念他,完全可以理解。不过,电视片《飞天》把一些潘承孝先生没有做或做不到的事加到他身上,就不客观了。西工的校训、校歌明明是反共干将赖琏主政时早就制定的,党国文化味很浓,解放后弃用了,西工大成立后至2003年从未听说过,如今许多老教师、老校友并不认同,《飞天》为什么说“西北工业大学至今还延用了潘校长当年定下的校歌和校训”?另外,电视片《飞天》说“潘承孝……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为今天的西北工业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飞天》的编导忘记了,西工大脉聚三源,其前身中少有出自二、三流学校的,各自均传承了严谨的教学态度,潘先生早已离开西工,更未在西工大工作过,他如何给西工大打下这基础的呢?
真正为西工大布局发展、夯实基础并留下重要影响的寿松涛校长在电视片《飞天》中却显得十分单薄,仅仅讲他关心学生冷暖,善做思想工作的一个侧面。其实西工大广大老校友爱戴他,缅怀他的理由要丰富得多。他是个有魄力、有魅力、有能力又有人情味的好校长。他有强烈的事业心,治校有方,做事雷厉风行,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华航西迁一事,本来上级决定南航西迁,南航称有困难,寿校长从大局与华航自身发展出发,主动提出西迁,与其说他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不如说是他那颗献身祖国国防事业的赤诚之心感召了华航师生,当年同样是西迁,交大就是另一番景象。西工大成立后,寿校长高瞻远瞩,从军事科技发展和我国国防建设需要出发,积极整合力量,引进人才,派出进修,在1958—1960年期间迅速组建了航空电子、宇航工程、航空自动控制三个新系,加强扩大了材料与热加工系,从而扩大了西工大的办学规模,提升了西工大的实力,全国唯一的以航空为主三航为特色的多科性工科大学从此成形。寿校长还善于集思广益,探索创办一流大学的路子,总结出抓教学“三材”建设的著名方略,即“器材”(抓实验室建设);“人才”(抓师资培养提高);“教材”(抓课程建设)。以人才建设为例,他一直积极争取外派留学名额,像陈士橹、周尧和、傅恒志三位院士就是当年派往苏联留苏深造的青年骨干教师。根据胡沛泉教授的建议,西工大还独创了以研究生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仅1961年一次就招了50余名青年教师,这其中就有今天的朱位秋、徐德民二位院士。他真抓实干,把全校教师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全校面貌为之一新,使西工大的教师水平、教学质量和科研手段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提高了西工大在高教界的地位,也为西工大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0年,西工大跻身全国重点高校行列。西工大能成为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大家庭,形成三实一新的校风,是与寿校长的办学理念与身体力行分不开的。寿松涛是西工大的首任校长,也是贡献最大,影响最深,师生口碑最好的校长。他在西工大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在电视片《飞天》中未充分肯定。
几年前,个别“校史专家”提议改西工大建校年时有个论点,说:“西工建于1938年,而30年代又是华航前身航空教育的起点,把建校年改为1938年,就能体现对西工大二个历史源头的尊重”。现在这些人改建校年已如愿,电视片《飞天》也让我们见识了如何对西工大二个历史源头的尊重。电视片中不仅没有看到华航这个源头航空教育前辈的身影,也没有介绍西工这个源头老教授的踪迹,西工大前身的源头处大家见到的只是些行军、上课、打球、演剧、搬家……,对历史源头尊重的对象看似失焦了,其实并未失焦,电视片的特写镜头已告诉大家,真真要尊重的就是国立西北工学院那一纸训令和一张任命书,那是一个象征——某些人认定的西工大主源头与根的象征,其余其实只是陪衬罢了。
火箭飞天,关键看它的腾飞、爬升。这部电视片用的片名是《飞天》,名义上是介绍自上世纪30年代航空报国口号兴起,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人才辈出和见证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光荣历程,可实际上真正为西工大航空航天教育奠定基础建功立业的前辈的足迹却被编导档出了观众的视线,这不仅是对西工大前辈创业功绩的轻慢与抹杀,也是对西工大厚重历史的轻薄与扭曲,更是对观众的愚弄。让这样一部片子在知名媒体凤凰卫视播出,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对历史的少知造成的缺损尚可原谅和补救,但是对历史的刻意曲解篡改,则是对历史事实的亵渎。显然《飞天》的编导和撰稿人当属后者,难以原谅!
西北工业大学南京、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宁波、无锡等地部分老校友、西工大在校部分教师、职工和干部
2008年11月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DOC

 


去边家村上找了个帖子,有兴趣大家去看


 


http://www.bjc.org.cn/bjc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ID=6547&Ar=6590&AUpflag=1&Ap=4&Aq=4


 


 


 


发表: 2009-02-28 08:50:08 第13楼

下面引用由太白山人发表的内容:

说不清,就回避。西工大是57年成立的,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为什么要改到38年,
挑起争端?惹这个麻烦?


这有什么奇怪的?要是再能往前倒腾个五十年,西工大就是百年老校了。可以和英美那些名校平起平坐了。
现今的中国造假并不奇怪,不造才怪了呢!
难怪西工大总说吴仪是前辈校友,但是吴仪似乎从来没有过热烈回应过,太勉强了吧?
连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都能颠倒黑白造假几十年,何况一个学校?你们就省省吧,既然已经说成了建校70年,还能再改口?自己扇自己的嘴巴?


 


 


 

















发表: 2009-03-02 21:00:19 26










其实,我也在网上不断地搜寻有关母校的历史,以证实老前辈们的信是否属实。也希
望有兴趣的校友一起挖掘。

下面转一篇在天大校友网上发现的,有关38年西北工学院的回忆,看看与西工大有什
么关系。(http://59.108.227.202:8085/News/SelectNews.aspx?NewsID=1CFE4D9E-531B-4A8E-8056-C65DA2EE8563&TypeId=55

回忆抗战时期的北洋西北工学院片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南京教育部令天津的北洋大学、北平的北平大学和师范大学迁往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下文简称“临大”)。
    1937年冬,山西省风陵渡失守,危及西安,当局为了学校安全起见,力劝学校南迁。1938年1月临大决定迁往陕南。2月,临大学生结队徒步由西安经宝鸡南下,教职工自己组织车辆也结队随往。到陕南后,临时大学的工学院在城固县古路坝,北平大学的理学院、文学院及师范学院在城固县,医学院在汉中,农学院在沔县(今勉县)等地的临时校址上课。
    1938年7月,重庆教育部陈立夫令西安临时大学所属各院分别成立独立院校,令在陕南的北洋工学院和北平大学工学院与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焦作工学院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仍在城固县的古路坝,由四校原院长和胡庶华组成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原北洋工学院院长为李书田,北平大学工学院院长为张贻惠,东北大学工学院院长为王茂春,焦作工学院院长为张清琏)。筹备组组长为李书田。筹备工作实际上都由李一人主持。当时师生员工抗战情绪甚高,都想努力工作为抗战贡献力量。东工、焦工师生奉命迅速于城固集中。1938年10月,西北工学院在古路坝开学,秩序井然。不幸开学后校内流传着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例如传说焦作工学院的教师有抽大烟的,有加入青红帮的;东北工学院的教师年轻,没有教学经验;北洋工学院教师学术水平高,北洋学生程度高。又因李书田办事不与筹委会商量,多少有点独断专行,并且说话时不自觉地流露出看不起焦工、东工师生的神情。北洋学生也有自高自大的表现。这些都影响了团结,加之平大工学院师生也不理解李之所为,这样逐渐形成了三校师生与北洋对立的局面。我曾劝过李书田,但他不听,对立的情绪愈演愈烈。大约在1939年2月,学生冲突起来,当时李书田不在,我听说后与北洋教授周泽书(我与他都是西工教务委员会委员)商量后,急急去现场劝阻。我去平大学生一边,周去北洋学生一边,劝他们回宿舍去。正在劝导的时候,东北工学院的学生结队进入现场,一时砖石齐飞。北洋学生人数少、力量弱,见势不好急忙退出,避免了一次械斗。李书田回来后大怒,当晚将北洋全部学生迁到离西工院部约四里远的左家湾居住,自己也迁到左家湾办公,并下令全院停课,开除三名学生代表。这样就激起了一场大风潮。北洋老教授刘锡瑛和我都去劝过李书田,但他坚持开除学生代表,学生则不同意,这样僵持了约两个月。
    1939年3月,李书田率领北洋学生南下,扬言在四川成立北洋工学院,但北洋教师随去者很少。一行人南下到四川广元,重庆教育部派人到广元阻止前进。不久又令赖琏为西北工学院院长,派曾养甫(北洋大学校友)随同赖琏去广元劝导学生回陕南上课。在接受北洋学生回陕的两个条件后,学生随即回到城固。这两个条件是:第一,1938年北洋工学院毕业班学生不发西北工学院的文凭,仍发北洋工学院文凭;第二,回城固上课,但不去古路坝西工院部上课。因此北洋学生回到城固后,在七星寺上课,发的是北洋文凭。从1938年8月以后,原北洋工学院教师虽大部分留在西工任教,但西工已没有北洋的学生了。
    李书田在四川成立北洋工学院的愿望落空后,他到西康省西昌开办了一个国立西康技术专科学校,原随李书田南下的一部分北洋教师留在西康任教。李书田对其恢复北洋的努力始终坚持不渝。约在1942年,李回到西安。1944年李在西安成立北洋复校委员会,又得北洋校友的支持,成立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并兴建一部分校舍。1945年日寇投降,抗战时迁往大后方的大学纷纷迁回原校址复校。1946年北洋也回天津原校址(西沽)复校。当时西北工学院因大部分师生员工来自北方,所以做出了凡愿去北洋工学院任教、任职和就读者,都可去北洋的决定。1946年暑假期间,刘锡瑛率领师生回到天津。
    我于1948年8月回到天津,同年10月接受北洋大学的聘书任机械系教授。当时刘锡瑛是教务长,李书田是院长。李走后主要由刘负责校务。同年12月,天津警备司令部令北洋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于三日内腾出校园驻兵,学校被迫停课。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同年3月在中共天津市文教部黄松龄部长的亲切关怀下,北洋大学开始复课,并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刘锡瑛任主任,我是委员之一。1951年,高教部令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当时校址在天津市元纬路)合并。两校合并时,关于校名问题产生了分歧,北洋主张仍用北洋大学,而河北工学院不同意,主张用一个新校名。北洋校友坚持保持北洋原名。刘锡瑛同志认为合并是中央决定的,不要因为校名问题产生困难,影响合并工作的进行,竭力说服北洋校友放弃北洋校名,为此甚至痛哭流涕。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原北洋大学的理学院调入南开大学,航空系调入北京航空学院,矿冶系分别调入北京地质学院、钢铁学院等校,原来的北洋大学的师生分散到各校去了。以后就没有北洋大学的毕业生了。
    北洋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名闻中外、成绩优异的中国大学。它能够办得这样好,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这所大学的领导人,如校长、教务长、院长等,都是当时学识方面的有名人士;聘任教师极为严格,绝大多数教授是留学归来、学有专长、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师资队伍阵容很强,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第二,教师督促严,考试严,升、留级严。学生也以学校严、功课好和做一个北洋大学的学生而自豪。
    第三,学校的教学设备较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好,所以教学质量高。
    第四,重视外语,用英文课本,用英语讲课,用英文答题、答考卷,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因此学生阅读外文杂志、学术论文等非常顺利,对国外的科技进展情况也很了解。
    (1980年)


 










发表: 2009-03-03 07:55:48 37
















下面引用由丁中涛发表的内容:


对, 鼓励挖掘真相!  

这有点象夸大“简历”“学历”之嫌。 难怪有那么多“学术造假”。 

再说了, 那个“吴仪”是那届的? 可能是哈军工的吧? 为何要那么攀名人? 那为啥不去把“冯。...




吴仪56年进的到是西北工学院国防系,可是56年院系调整后,57年去了北京石油学院。若是
秋季入学,一算就知吴仪在西工满打满算不到1年。人家吴仪的简历里可写的是
“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

罗时均先生是我十分崇敬的教授。老人家八十多了仍然在从事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而且是无多少报酬的。罗先生曾给我们几个人讲过他的经历。我已记得不清楚,罗
先生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留校跟随黄玉珊先生。44(或46)年赴美,普杜
大学拿的硕士,明尼苏达拿的博士,也许我记颠倒了。后来,罗先生去了加州理工
跟钱学森先生工作。50年代初,跟钱先生同船回国。后去了哈军工空军工程系,70年
随哈军工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工大。罗先生说他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30年代起
始于中央大学航空系跟黄玉珊先生,三十年后又回到西工大还是跟黄玉珊先生。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DOC

一位西工老前辈的回忆:

关于西北工学院的情况,我记得53年入学的时候有7个系:土、矿、机、电、化、纺、水。那时,航空系已于我入学前迁入北航,石油系新生是在西工报到后即去北京石油学院上学。

1956年院系调整,西工改为国防专业,我的印象,除党政干部和基础课教师外,只留下机械系(除此之外,西工还预先从各系抽调了一些教师去北京工业学院进修国防专业的课程,原土木系主任卫敏中教授就是一例),其它各系分别调整到西安动院(水利、电机)、西安建筑学院(土木),纺织系、采矿系、化工系去了哪,反正都在西安,但我怎么没具体印象?

1956-1957年,西工在咸阳办了一年国防专业,于1957年又院系调整,迁到西安,与南京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改变了只办了一年的国防专业方向。西工大成立后,原西工的刘海滨(原第四野战军少将后勤部长)、南航的寿松涛是一、二把手。大概是因为原西工的力量比较强,所以前多年西工大总是说由西工和南航合并而成,把西工放在前面;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也多是原西工的人。现在时过境迁,新人辈出,两校界限也就模糊了。

时间已过去了半个世纪,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还能回忆起一点情况,说明脑子还没有太糊涂,至于准确性,那就不敢说了,哈哈!


-----------------------------------------------------------


西工老前辈回忆的不准之处:

1) 西工56年院系调整后不是“只留下机械系”,还有刚成立的水中兵器系;
2)不是“与南京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而与西安航空学院(原华东航空
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
。华东航空学院在南京时,南航还只是一专科学校;
3)“原西工的刘海滨(原第四野战军少将后勤部长)”可能有误。刘海滨好像未在西
工任过职,是直接到西北工业大学担任的党委书记。刘海滨也从未在第四野战军待
过,也未授过少将军衔;
4)“原西工的力量比较强”,西工跟华航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无可比性。

这位西工老前辈可能未在西工大待过,对西工大实在不了解。


天下总有散掉的宴席...
路南
无语……

如果你要飞得高,就把地平线忘掉!
南浦结

................................................................
岚祎
MARK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神思者
mark

我要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忍
永不停歇的脚步


快乐super #37
社会最底层 #15
老是感觉那时候的大学才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现在的缺了点什么...
朴实

感觉不是朴实,而是现在跟外面交流不够啊,不够开放,视野...


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没有坚实的经济后盾,没有家庭给予的广泛的人际关系,一切从零开始,一个普通的白领。他有自己梦想,让自己的爱人、家人快乐,幸福。
Einstein.Deng
很火啊!

宅男废纸,宅女费电。
一潭芦苇
好贴。。。好些不认识哦。。什么都变样了哦!

b4yourback
mark

rtmeme: RT @queenz RT @xie107: 小侄子五岁.在上暑期培训课.一天放学回来我摸一摸下巴的胡子拦住他问:你因何而读书阿?这小子居然懂我的意思,抬起头认真的对我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嫁人,不如祭河神…我立马泪流满面,牛逼啊~
aaron_rod
这个不顶不行啊!

真金不怕火炼,好钢不怕锤锻,好命不怕卦算
云青欲雨
哎。。那个时候,我还小啊。。

我躲在角落里看着你经过,然后装作是你错过了我.......
freedrink
根买房似的,还是宣传材料上看起来好呀。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快乐super


落星如雨时 #96
哎。。那个时候,我还小啊。。
哦 我这一年才刚刚出生呢


小胖子
笑老鼠
mark~

布尔哈通河畔的月色
菲弥俄斯
毕业等于失业倒不至于吧,对咱学校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