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的人格分裂——李剑芒

AYD
所谓爱国主义,其原始的定义(Patriotism)是;把自己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因为这里提到“自己的国家”,所以在爱国主义宣传中,其本质就变成了;对待国家内部和国家外部的人和事情采用不同的标准;即内外有别。
爱国主义在西方崛起是在18世纪,这是西方统治者反动的运动,其目的是突破宗教的跨国性。统治者希望人们不要把自己奉献给宗教,而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中国没有宗教,只有一个半宗教半哲学的儒教。蔡元培把爱国主义引入中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行为,它最终还是对着儒教这个半宗教开刀了(打倒孔家店)。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是宗教,还是哲学意义上的半宗教,它都有一个社会控制的重要理论;伦理学!没有它,一个社会就没有文明。但不管是宗教,还是儒教,社会伦理部分都是跨国的,具有普世的特征。它强调的伦理是不分国内国外的,是统一的社会伦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没有说这个原则就不应该对外国人适应。也就是说;要搞爱国主义就必须推翻社会伦理,建立一种“内外有别”的爱国主义伦理。而这种“内外有别”的伦理违背了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对称性!正因为这个原因,所有爱国主义者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人格分裂特征,经常造成自身行为前后自相矛盾。
在此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国辛亥革命后爱国主义浪潮中著名人物的人格分裂。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当上了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同时兼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很多领域对中国的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被社会所认同(不然他也不会当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但蔡元培从西方引进爱国主义(当时叫军国民主义)在我眼中却是他的最大败笔,他培养了一批人格分裂的人们。
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就是李大钊,陈独秀等。李大钊,陈独秀作为知识分子,他们的自由思想虽然在当年处于社会超前地位,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整个搅翻了他们作为学者的理性和逻辑性。
在凡尔赛协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偏向美国,因为美国是唯一一个强国支持中国独立自决。爱国主义学者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希望美国帮助中华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自决。可美国没能顶住同盟国的压力,特别是没能顶住法国,英国对日本无理要求的支持。凡尔赛合约把山东从战败的德国人手里捣腾到日本人手里。
对于没有爱国思想的人,只要日本人不撒野,比本国人更善待山东当地的居民,这也不妨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局面。因为我们追求的是人民自由,谁给人民以自由,我们就应该支持谁。但这个理念在爱国主义者的眼里是讲不通的。爱国主义者都是内外有别主义者。宁要野蛮的本国人来统治,也不要文明的外国人来帮忙。这个逻辑在爱国主义者脑子里根深蒂固。
凡尔赛合约的外交失败,在爱国主义学者们的鼓动下,变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导致了中国国家民主化的进程彻底翻车。造成中国近代史起码100年的大倒退。而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们几乎全体抛弃美国,向苏联的“一声炮响”靠拢。这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人格分裂。
既然知识分子们追求的是爱国,而共产主义是不讲究爱国的,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是怎么让中国的爱国老道们柔和在一起的呢?更无法让人理解的是,这些爱国主义老道们从事的行为,在最最保守的人们眼中也是不可容忍的间谍行为。他们完全走向了爱国主义的反面卖国主义!
这就是人们往往百思不得其解的怪问题;爱国者是怎么变成了卖国者!我在这里提供的论证就是;他们抛弃了真正的道德伦理概念。由于没有真正的伦理,一切是非变成了屁股是非;即我的屁股的利益来判断是非。道德问题变成了立场问题,变成了帮派问题。原来我坐在中国这个帮派,那么爱国主义就是我这个帮派的原则。现在我坐在苏联这个帮派,那么保卫苏联就是硬道理,什么爱国不爱国,见鬼去吧。
陈独秀后来似乎发现了自己的人格分裂,与共产国际闹翻了。而伟大爱国主义者李大钊,逃入东交民巷俄国兵营,最终被以“里通外国”罪判处绞刑。这些爱国主义者,谁也拿不出谭嗣同这个爱人主义者的气魄。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真正的正义,他们心中没有正义是因为他们用爱国冲洗了自己的道德灵魂。一个无德之人必然干无德之事!

事究竟、度无极、到彼岸 http://bbs.openlab.net.cn/blogs/ayd/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