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

高级流氓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 

黄健翔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62607654_6_1.html

一切都还来不及细说,就已成匆匆往事。

引子一
2008-03-29 16:49:38

上周三,贝克汉姆代表英格兰队第100次出战,迎来了他个人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本月初在上海主持他参与的慈善活动时,还曾经聊起此事,他当时对个人的百场纪录表现的信心十足又充满期待,并且表示新帅卡佩罗与他已经有过良好的沟通。二十多天后,一切都得到验证。
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时机去好好整理一下围绕这个传奇人物的各种回忆。记忆的闸门打开之后,涌出的太多、也太乱,好在博客不是什么特别正规的印刷媒体,随意一些、散乱一些,也会被大家接受。于是,我就让自己的思路自由地延展。
本来说好了在周一开始连续发出的,但是,今天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刚刚落实,而此事在下周又一定会被很多人关注,我的博客恐怕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我的个人声明的窗口。那样一来,关于小贝的回忆就要被耽误了。
所以,今天,就开始吧。

大卫-贝克汉姆这个名字最早一次出现在中国球迷面前,或者说为广大球迷所记住,大约是1996年8、9月份期间,通过《足球之夜》这个节目。在这里一定要费点口舌,交代一些背景。现在的年轻一代新球迷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个节目在当时的江湖地位。
在1996年4月4日首播后,这个节目以嫦娥(我说的是太空飞行器,不是我的智联招聘广告里那个仙女)的速度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时间最长的(每次节目从20:20到24:00,长达220分钟!)周播电视栏目,成为一种现象,成为每个星期四晚上很多城市“万人空巷”的原因。用近年的情况借喻一下,在1996年至2000年那些年,《足球之夜》节目的盛况,那就是每周一次《超级女声》啊!
当时的节目口号听起来都吓人——“球迷每周的节日!”而节目组的弟兄们口气更大,号称“每周一个《春晚》!”。一年一次都办得那么不容易,别说一周一次了,想想那会儿也真是年轻气盛,不知深浅,居然喊出这么狂妄的口号来。不过,如果你了解当时国内的足球热潮,和《足球之夜》核心团队的平均年龄,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那个时代,正是中国足球刚刚开始搞职业联赛的“蜜月期”,甲A联赛成为各地的社会热门话题,球员成为城市英雄,每个周末的电视屏幕上,6、7场联赛直播你方唱罢我登场,媒体热炒球迷狂热,谁不谈谈足球,那简直就是落伍。而《足球之夜》的创业一代,也个个都是足球狂热分子,把爱好当成工资领走,在外人难以想象和相信的薪酬待遇条件下,用一颗颗赤诚的年轻的心,凭着一份勇气和执着,还有央视食堂的盒饭与肉饼,支撑起了体育频道的“王牌中的王牌”。当时的核心人物张斌,1969年生人,刘建宏和我都是1968年生人,而现在已经是大牌主持人的段喧,则刚走出校门不久,从采访记者干起,他是1972年生。其他一班弟兄,大体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好像我这个68年初的,在节目组里,已经算大的了。这样的年龄组合,干出那样的事情,喊出那样的口号,自然就不奇怪了。
说到这里,必须特别说说当时的体育频道的“老大”(因为事业单位的职务头衔说起来忒麻烦又不够直接和形象,所以我借江湖语言表达一下。)马国力,如果不是他的魄力和信任,也没有《足球之夜》这个节目,更不会把节目交给一群平均年龄在27、8岁的人,说来也是巧合,节目开播的日子正是他的生日,弟兄们用全心全力,给了“老大”一份终生难忘的最好的生日礼物。现在,马国力离开了央视体育频道,在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核心机构BOB担任CEO。而我们那一批弟兄,也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了之后,劳燕分飞,各奔东西了。
1996年夏天,我去英国前方解说欧洲杯,弟兄们在后方家里没日没夜地干,欧洲杯节目大获成功。那一年的英格兰队,堪称那一届比赛里最有观赏价值最有魅力的队伍,可惜,半决赛遭遇“美丽足球杀手”的德国队,在温布利大球场苦战120分钟,1:1进入点球大战,前5轮双方皆弹无虚发,第六轮一对一单挑定胜负的时候,英格兰队的主帅维纳布尔斯环顾帐下诸将,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一名射手可用了。
原来,狡猾的德军统帅福格茨,在赛前就已经发扬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学术精神,充分发挥情报工作,准确预判了英军在前五轮的对射中可能派出的五名“李广级”将领——阿兰-希勒一马当先,随后是普拉特、皮尔斯、加斯科因和谢林汉姆(此人后来与小贝成为曼联队友,共同创造三冠王伟业),这五员大将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身手,且人人抱着为6年前的世界杯半决赛与条顿军团对射失利之役雪耻的决心。福帅再三思量,对比双方射手的数量和质量,果断坚决地认定,双方在这一番五对五的互射中,很可能打成平手,从而进入一箭定生死的决斗。因而,他在这一番五人对射中,居然冒险大胆地在哈斯勒、施特伦茨、、孔茨、和齐格四名善射的将领之外,派出了一名牌刀手鲁伊特,硬接了英军一箭,而这名平时自己喜欢玩玩弓箭的防守大将,却在还射时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也射中对方。从而为德军赢得了生机。因为,福帅在门旗里暗藏了一位“哲别级”高手穆勒,就为最后的单挑而来。
此时,维纳布尔斯只能派出一名惯使藤牌的守营猛将索斯盖特出马,而对面阵营里,善使硬弓、在此前的与捷克的波希米亚骑兵的恶战里曾三百步外一箭射杀对方掌旗官,导致对方全军溃败的穆勒,信马出迎。
这些都和小贝有什么关系?别急,且听下回分解。

引子二
2008-03-31 10:47:50

话说索斯盖特当年正是风华正茂,与亚当斯搭档英格兰队主力中后卫严守中军大帐,一路杀到今天,功勋卓著。但是,英军一直以来,在平时训练上,都比较传统和机械,基本严格按照各军职责分工操练,善守的就练守,能攻的就练攻。不像德军,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历来鼓励一专多能,特别是从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以中后卫身份统领三军横扫世界建立霸业的“皇帝”贝肯鲍尔之后,德国足球更加提倡全攻全守,能者多劳,所以,条顿军团里,守备部队的攻击力也常常令人吃惊,突击部队的凭坚拒守,也往往产生奇效。两下对比,此时的索斯盖特,只恨自己平时弓马骑射练得太少,再看对面德军的守门大将科普克,已经因为看到了自家主帅早就算计好了局面,知道对面的将领根本不擅此道,顿时信心陡增。
当时,温布利大球场的八万观众里,就有本人。在索斯盖特助跑的时候,似乎全场安静的可以听到他的脚步声——冬、冬、冬、冬——啊——!果然,索将军一箭射出绵软无力,被科普克轻松以盾牌挡住。全场英迷捶胸顿足唏嘘长叹。也有些人在给身边人打气:咱们的门将希曼也可以扑住对方的射门!德国人也没有好射手了!!
话音未落,就见穆勒拍马上前单挑希曼。英军阵中当即一片鸦雀无声。谁不知道穆勒的神射本领?凶多吉少啊。
要说大将希曼也是身手了得,在与苏格兰一役中曾经力拒对方先锋大将一支穿心箭,保得全军安定。此番面对穆勒,打起精神,要使出看家本领,再立奇功。浑身上下憋足了劲,如同出笼猛虎,只等对方箭发,就奋力一扑!


穆勒点杀英格兰,昂首挺胸,睥睨全场。几万英格兰人鸦雀无声,是何等的气概!

哪想到,一向以硬弓劲射威震欧罗巴的穆勒,却突然弓弦一响虚晃一枪,骗得希曼一个鱼跃扑向大门一侧,穆勒轻轻一推,命中目标。可惜了英格兰历史上打法最好看的一代风流将帅,从此陨落。条顿军团此役虽然也杀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建制不整,但是,凭借“绿茵之狐”福格茨的运筹帷幄,靠手里的残兵和最后的预备队比尔霍夫,居然在欧洲霸业的决战里再胜捷克铁血军团,第三次称霸欧洲。再多一句嘴,那老谋深算的福帅在此战之后甚至得意洋洋地告诉英德双方的战地记者:别说互射到第六轮了,就是再打一轮,我还留着一个“花荣级”射手呢,你们英军,只能派牌刀手了吧?且问您手里还有谁?答曰:不告诉你,反正此人箭法不逊于穆勒。据后来的“军事评论家”们撰文分析,估计是福帅帐下,还有兼爱弓弩的刀斧手、藤牌军,暗自苦练,颇得高手真传的。管中窥豹,德国足球的谋略水平令人心惊。
后来,主帅维纳布尔斯去了英格兰水晶宫队担任主帅,任职期间引进了中国球员范志毅和孙继海,也算是与中国足球颇有渊源。索斯盖特则在多年后退役,目前在米德尔斯堡队统军。1996年欧洲杯之后,他留在英格兰阵中,迎接来了新的一批战友,其中包括一个面目英俊的中场新秀:大卫-贝克汉姆。而4年之后当欧罗巴诸侯会盟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英德再次遭遇的时候,恰恰是靠贝克汉姆的绝招,英军才得以一雪前耻,报了当年穆勒的这一箭之仇。
拐了这么大一个弯,终于该主角出场了。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一:维纳布尔斯与小贝的欧洲杯
=======================================
2008-04-01 09:25:29

1996年的欧洲杯足球赛上的英格兰队,以号称“凯文-基冈之后最会踢球的英格兰人”保罗-加斯科因为核心,在主帅维纳布尔斯的调教下,打出了自1990年世界杯老帅鲍比-罗布森时代之后,最唯美的有技术含量的比赛。可惜命运多舛,与1990年的那批人一样,被战车式足球德国队扼杀在决赛大门之外,从而再次导致了英格兰足球界的摇摆和反复。在这里要联系到中国足球了。
都知道中国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连国际足联都已经认可了,而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可是,这两大鼻祖,却在很多地方有着不那么光荣的相似。比如成绩。中国足球这点儿可怜的业绩就不用我说了,堂堂英格兰足球,迄今为止,仅仅进入过一次重大比赛的决赛并且夺冠,就是1966年在本土的世界杯,而且,还留下了千古争议的谜案——那个打在德国队横梁上的球,到底进了没有?其他时候,别说冠军,连半决赛的门坎都没迈过去。再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发展方向上的摇摆不定,浪费时间和人力物力。中国足球这些年,先后学过德国、巴西、南斯拉夫、荷兰等等,几乎该学的都学了,最终回头一看,熊瞎子掰棒子,身后落了一地,胳肢窝下面那个,是最小的一根。英格兰足球的摇摆虽然原因不大一样,往往是因为妄自尊大迷信自己的老一套长传冲吊,不虚心学习现代以控制球为核心的先进打法,但是,在反复动摇整体发展路线这一点上,却与中国足球十分相似。
就在维帅统兵征战疆场之际,英格兰足总内部一批顽固守旧的官僚开始反攻倒算,利用维帅在几年前执掌托特纳姆热刺队时期,在球员经纪交易当中的一些灰色经历和“潜规则”动作,令其身陷官司,大搞妖魔化舆论,置全国球迷和全军将领的“留任”呼声于不顾,提前宣布无论胜败,维帅都将离任。令这位颇能服众、风度翩翩、战术高超却功败垂成的儒帅,只能在半决赛索将军罚失点球后,当即交出兵符令箭,轻轻地挥一挥手,带走了一代英格兰足球精英的云彩。
当时维帅虽败不乱,逐一安慰各位将领,特别单独安抚了索斯盖特之后,才缓步踏上还残留着硝烟战火的草皮。而全场英格兰球迷竟无一退场,一直在耐心等待他的告别!!维纳布尔斯独立场中,环顾温布利的所有看台,像个英雄一样接受万众欢呼和掌声。人们反复齐声高呼:“Terry,stay!”(特瑞,留下!)
那样的时刻、那样的镜头、那样的震耳欲聋的声音,令我顿时热泪盈眶。后来在很多大片里,看到千军万马为马克西默斯、阿喀琉斯、华莱士等英雄振臂欢呼的场景,在我看来,都是小巫见大巫,远逊于那一晚温布利球场上维帅那悲壮慷慨的谢幕。什么是山呼海啸?什么是气壮山河?我算是真正见识过了。
足球是什么?足球为什么伟大?为什么能造就英雄?很多问题在那一瞬间都有了答案。给一个失败的三军统帅全体起立欢呼的场面,是第一次出国转播的我一生最难忘的见闻,我见到了真正懂球的高水平的球迷群体,见到了真正的体育——那绝不是简单以成败论英雄的。

一个男人,一生有此一刻足矣。为了这样的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愿意付出一生的等待和努力。至少,我是愿意的。

写到此处,依旧眼前模糊一片,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温布利。

回来了。别批评我又跑题了。这个维纳布尔斯后来在2006年世界杯之后,又因为他的文韬武略无人能出其右,和民众球迷当中的口碑,被迂腐的英格兰足总再次请出山,但是,却不肯让他掌兵,而是让他给无名下将麦克拉伦作军师。(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怎么跟中国足协的玩法很像啊?恭喜你,答对了!)正是在这样混蛋的安排下,麦克拉伦才在2007年11月,新温布利球场,只要打平即可出线的大好形势下,昏招迭出,用兵不当,断送好局,纵使三军奋勇,也无力回天,英格兰队被克罗地亚击败,无缘2008欧洲杯。贝克汉姆失去了自己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欧洲杯的机会。事后,英格兰足球界一致认为,假如是维帅扶正统兵,决不会折戟沉沙。
两条河流总有交汇的地点。

=================================
关于小贝的回忆之二:初次亮相《足球之夜》
=================================
2008-04-02 12:31:41

1996年夏季过后,英超新赛季开始,英格兰队也更换了主教练,前热刺球星格兰-霍德尔接过了兵符。要说霍德尔在踢球的时候也是以技术好意识佳闻名,而且,眼见了欧洲杯上维纳布尔斯奠定的技术流基础雄厚强大,因而,在球队的整体风格上,没有作大的改动。不过,时年只有39岁的年轻主帅,自然也要有一番作为,于是,他亲点了一批年轻球员加入队伍,其中就包括21岁的大卫-贝克汉姆,这名曼联中场。
1996年9月1日,贝克汉姆在霍德尔帐下,赢得了自己的第一次国际比赛出场机会,对手是摩尔多瓦,1998年世界杯的预选赛欧洲区的比赛。当时,霍德尔依然保留了前任留下的加斯科因+因斯的中场核心结构,年轻的贝克汉姆稚嫩的肩膀上并无多大的压力。凭着维帅打下的基础,这支三狮军团顺利杀出重围,挺进法兰西世界杯32强,作为主力替补,23岁的小贝顺利入选23人大名单。而时年32岁,技术、身体、精神均在最佳状态的头牌大将加斯科因,却在最后一刻被霍德尔摈弃。从而导致英格兰一代技术大师从此自暴自弃,甚至最后还曾经跑到中国的二级联赛甘肃天马队来混过一阵子,主要的满足是在训练比赛之余,把中国各地生产的啤酒喝了一个痛快。想想真是作孽啊。这是后话了。

回到贝克汉姆与《足球之夜》。

1996年8、9月间,小贝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迎来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入选了英格兰国家队(严格说应该叫代表队,这里先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说说这个问题),而且,在8月17日联赛首轮对阵温布尔登队的时候,打进了一个超远距离的球,当时他在本方半场中线后得球,抬眼看了一下对方门前,挽弓便射,球去势如流星闪电,划过半个场地,越过对方狼狈后退却也来不及回位的门将,直接入网!这个球后来被评为那个赛季的英超十佳进球第一名,也是小贝本人毕其一生,最喜欢的进球。
正是这个进球,在当周的《足球之夜》节目的国际足球板块被反复播放大肆渲染(当年还没有每周一晚的《天下足球》节目呢,《足球之夜》节目中外通吃,张斌负责国内,本人负责国际。)一来这样的进球的确令人拍案叫绝,二来小贝的俊朗面容令人过目不忘,三者当时的《足球之夜》收视率之高堪比当今之“快男超女”,第二天,大卫-贝克汉姆的名字,就已经成为千百万中国人的谈资了。
当时在给这一段比赛录像配解说的时候,我一方面特意强调了一下他的全名:大卫-贝克汉姆,因为考虑到是这个年轻球员第一次有如此醒目的表现,要让观众知道他的名字而不仅仅是姓氏,另一方面,在进球后的慢动作回放时,我使用了“像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样的语言来形容他,自己觉得完全不够到位,但是又不知道还可以怎样表达了。(上面找到的这段视频不是当年《足球之夜》节目里的,所以不是我的解说。)
描述足球场面我可以花样百出妙语连珠,可是,夸奖一个小伙子的相貌,我还真的不知如何开口。只能从配音间出来后,跟弟兄们一起“简单粗暴”了一回:这个贝克汉姆,真他妈帅啊!
直道后来的1998年世界杯英阿大战后,听到阿根廷老将西蒙尼关于小贝的话,我才知道,我的无语也不算意外。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三:那张改变一切的红牌
===================================
2008-04-03 19:35:22

关于小贝的回忆,写到现在回头一看,似乎应该叫做“贝克汉姆引发的回忆”更准确。不过,反正这都是一些极端个人的感受,博客嘛,本来就是这样的地方,至于读者的评价,永远是“萝卜青菜”,不爱看的自然不来,个把不喜欢还要跑来给我增加点击量和流量的朋友,那更加的令我感动:知道什么叫胸怀了吧?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不胜感激之至。

今天为了大家阅读的愉悦,特意搜了几张图片。第一张,就是我所说的“阳光般的笑脸”,1996年至1998年6月30日世界杯英阿大战之前的小贝。
看他的眼神,充满了快乐、幸福,简单而透明,一个被上帝眷顾的幸运儿,一个球场上的美少年,足球带给他一切:财富、荣誉、朋友、喜悦、等等。看着这样的小贝,我总会联想到1998年突然红遍全球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电影《泰坦尼克》的男主角。当年的笑容,也曾如此清澈明媚,如春风般温暖,似童话般美好。而这两个在不同领域里同一年为世人瞩目的绝色美男,竟然在后来的几年里,经历着相似的磨难。谁说“红颜薄命”这四个字只属于女人?

图2,第一个国家队进球来的如此美妙,小贝目送皮球入网后发足狂奔庆贺,这场比赛是我解说。1998年世界杯决赛阶段,小组赛第三轮,对阵哥伦比亚,贝克汉姆一记绝妙的香蕉球破门,为英格兰队锁定胜局,2:0取胜后,他们以小组第二的身份进入1/8决赛,对手是阿根廷。

图3,在与阿根廷队的比赛下半场开始后不久,小贝被老奸巨滑的阿根廷悍将西蒙尼“计赚”,因极不理智的无谓报复踢人动作被丹麦主裁判尼尔森红牌罚下,注意裁判左边的阿根廷巨星巴蒂斯图塔,他在裁判出示红牌后,甚至诡异地冲着莽撞冲动上当受骗的小贝挤了一下眼睛。

这场荡气回肠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阿大战,堪称1998年世界杯的扛鼎之作,“提前到来的决赛”。本人有幸解说了这场比赛。这里顺便说说“体育解说”这点事。

一个体育解说员的表现和发挥,乃至他在比赛之后的第二天被球迷观众如何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比赛本身的,赶上英阿大战这样的一场比赛,那是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当然,每一个解说员都会赶上好的比赛,也会遇见平淡无奇的比赛。比赛好比原著,解说好比改编电视剧。同样一部《射雕英雄传》或者《红楼梦》,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心里的郭靖黄蓉和贾宝玉,如同看一场球时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理解水平和倾向立场,而改编出来的影视作品却是褒贬不一各有千秋,就像同样的比赛里,不同的解说员的解读方式给大家的不同感受。

这场比赛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小贝在第二天成为全英罪人。英国最大的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居然用了这样的标题《10头狮子和一个懦夫》,指留在场上奋战到最后时刻的队员和因愚蠢被罚下的小贝。在伦敦的纳尔逊广场上,激愤的球迷将身穿小贝球衣的假人吊上了旗杆(见图4)。
一个人的世界突然崩塌了。他从宠儿一夜之间变成了弃儿,变成了英格兰足球和那神经质裁判的替罪羊。

说到此处,惯于跑题的我又要拐弯去一下阿根廷。因为,阿根廷那一届世界杯的主帅帕萨雷拉的强硬甚至不近人情的纪律要求,不仅间接导致了小贝的红牌,而且使得我们错过了世界杯历史上最经典的美男子对话——那样的场面假如出现,恐怕只有古龙笔下的叶孤城面对西门吹雪,楚留香对妙僧无花,或者罗贯中先生重新安排一场吕布战马超方可比美。

嘿嘿,其实,男人也是愿意看见这样的场面的。所以,我要过一下这“假如”的瘾。

没错,我想到的就是阿根廷帅哥,史称“风华绝代优雅俊美举重若轻的艺术流后腰大师”(不要笑话我的语无伦次和重复罗嗦,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堆积罗列赞美之词了)——费尔南多-雷东多。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四:假如雷东多在场
===============================
2008-04-08 12:34:06

1998年参加世界杯的阿根廷队,由1978年在本土世界杯上夺取冠军的那一届的队长、中后卫丹尼尔-帕萨雷拉担任主教练。他以作风硬朗、技术全面,意识上佳而立足世界足坛,虽然身材不高,只有1米78,但是弹跳出众,脚法精湛,先后代表阿根廷队参加过78、82、86三届世界杯。80年以后,也曾经到意大利甲级联赛踢球,在佛罗伦萨队效力多年,其间,创造了意甲赛场后卫进球的最高记录,多年后才被米哈伊洛维奇打破。
此人性格严谨,强调纪律和整体,因而在上任之初就制定了一条引起轩然大波的铁律:凡是进入阿根廷国家队的人,必须剪短发!一时间“留发不踢球,踢球不留发”,成为阿根廷足坛,乃至世界足坛的话题。
马拉多纳第一个站出来说话:阿根廷足球的历史,是由留长发的人创造的。1978年夺冠的头号球星马里奥-肯佩斯,还有当时的主教练梅诺蒂,都是一头及肩长发。踢球跟头发有什么关系?
要是别人说这话,帕萨雷拉也许还可以容忍,甚至有些变通,可是马拉多纳说了话,就只能加重帕帅的剪发决心。
原来,这两个人一向不合,他们的冲突,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期间曾经达到水火不容的顶点,当时主教练比拉尔多坚决围绕马拉多纳展开战术设计,而将与他有矛盾的帕萨雷拉从不可动摇的主力变成替补,从而保证了球队只有一个核心,并且最终再次夺冠。马拉多纳成为新的球王,帕萨雷拉只能退出国家队,两人从此势不两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98年,一向长发飘飘的阿根廷队,以头号球星加布里埃尔-巴蒂斯图塔为首,纷纷剪去了长发。世界足坛,也因此少了那一道独特的风景。
可是,偏偏有人为了头发可以拒绝国家队。这个人就是时年29岁,当年协助皇马夺取欧洲冠军联赛金杯,在欧冠赛场威风八面被评为赛季最佳球员的费尔南多-雷东多。曾经有人这样讴歌他的球技:小鸟仿佛在他的脚上唱歌。这样的话哪里是球评,简直就是情诗嘛。一个男人为另外一个男人所倾倒时,也会有如此才情啊。
雷东多拒绝帕萨雷拉,一方面是因为不愿剪去那标志性的一头秀发,另一方面,也是要为自己心目中的老大,永远的老大,马拉多纳遥相呼应。
为什么雷东多会如此执着地追随“老马哥”呢?第一,他们那一代阿根廷球员,有几个不崇拜老马的?特别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当老马减肥成功后,昂首挺胸地拎着队旗,带着一帮弟兄踏上美国的球场的时候,跟在身后的一班猛将里,就有雷东多。那场面,凡是见过的人都被震撼——啥叫老大?啥叫王者?那比任何电影里刻意拍摄出来的镜头真实一万倍!就算发哥的《英雄本色》里的黑风衣、大背头、牙签、墨镜和经典超级慢动作,也没有那个身高只有1米65的小个子随随便便地从更衣室向外走的那几步来的威风。以巴蒂为首的一干世界级名将,就像小弟跟着大哥出来混一样,乖乖地,但是同时也是豪气干云地走上沙场!
跟老马一起踢过球的人,恐怕都会发自内心地崇拜他。更何况,小雷踏上西班牙赛场的时候,还曾在特内里费队给马哥当过小跟班,得到大哥不少关照和亲传。你说,有这样的关系,他挺一把老马,坚持不剪发,是不是太正常了?
他这一正常的率性而为,可害苦了小贝。
此话怎讲?
本来,如果雷大侠参战的话,阿根廷队首发阵容的后腰位置,非他莫属,哪怕是打双后腰,也必有他一个。而这场比赛里,正是因为西蒙尼出任后腰,与英格兰队的前腰小贝位置针锋相对,才有了后来的红牌!
这场比赛之后,西蒙尼半真半假地说:“我看着贝克汉姆那漂亮的脸蛋儿,真不知道是该踢他还是该吻他,所以干脆想办法让他下去算了。”
设想一下,如果是雷东多在场上面对小贝,凭他可以为了大哥马拉多纳,为了自己的长发拒绝国家队的性情,会用这样的“办法”吗?
当两人纵马相迎杀奔一处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各自眼前一惊,勒马定睛观瞧对面敌将,心中同时赞叹:好一员俊俏的将军!来来来,你我大战三百回合!顿时有惺惺相惜之意。纵使两国交兵各为其主,真刀真枪你死我活,但是想象一下,那会是怎样的情景?一个玉树临风秀发飘扬身姿飘逸似天外飞仙,一个潇洒倜傥招法灵动如云中游龙。两人酣战之际,全球爱美的男女,怕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眼睛,恨电视转播不反复重放两人过招的镜头。此情此景,只怕连裘德-洛与布拉德-皮特演对手戏,都难以望其项背了。
你说,我这一次跑题跑到阿根廷,跑得对不对?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五——一个女人的肩膀
=================================
2008-04-10 09:53:02

上一回跑题跑去了阿根廷,说只为铁帅帕萨雷拉的一把理发剪刀,居然最终连锁反应到了贝克汉姆的那张著名的红牌。其实,生活里的很多事情和人物,往往是这样神奇地发生着匪夷所思的联系的,如果再联想到后来小贝离开曼联居然去了雷东多扬名立万之地——伯纳乌,穿上了著名的白衫,这一趟开往阿根廷的列车,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且住。该说正主儿了。

红牌、点球大战,惨烈悲壮的失败之后,英格兰队居然像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一样,在回国时受到热烈欢迎。唯独小贝一个人,灰溜溜地东躲西藏,逃避着媒体的追踪。对于一个只有23岁,此前一帆风顺的青年来说,这样的阵势、这样的压力,简直可以把他吞没、毁灭。
此时,一个女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就是维多利亚-卡罗琳娜-亚当斯小姐,当时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流行音乐组合“Spice Girls”(辣妹)的成员。此人比小贝早出生15天,是1975年4月17日生人,时年也只有23岁。虽然同样的23岁,一个歌手,特别是当红歌手,与一个刚刚小有名气的职业球员之间,可就有很大的不同了。正是这点不同,决定了维多利亚与小贝的爱情、婚姻乃至家庭,以及两个人各自后半生的事业。
早在1995、96年那会儿,辣妹组合就已经红透半边天了,在八卦媒体超级发达的英国,身为一线艺人的辣妹们,个个都是“久经沙场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闯过来的,对于媒体这一套,可谓见怪不惊,应付裕如,捧杀棒杀都是家常便饭,几天不上头条还浑身不自在呢。小贝与维多利亚的相识,本来就是辣妹组合的经纪人安排的一次公开活动,目的是为了增加曝光率。

那是1997年的秋冬时节,曼联队一批青年才俊在老佛爷(那会儿还没现在这么老呢)弗格森的带领下,在英超赛场刮起一阵旋风,人气之旺可谓体育娱乐版通杀。于是,辣妹们被告知,将于某个周末集体前往老特拉福德看球,其实是为了做秀,让记者们有话题可写。事前经纪人给姐妹们做些功课,一了解才发现,原来五个人里居然没一个真正球迷!(原来在堂堂足球王国的英格兰,一线当红艺人也有这样的“球盲”啊!)于是,经纪人找来一些材料,安排一些程式化的客套话,分配给五个女孩:
每人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曼联球员吧!以应付记者的提问。
维多利亚漫不经心地翻着曼联画册,忽然眼前一亮:咦?这个金发小伙儿长得挺可爱啊,就他吧。
记住名字没有?记住了,别烦了,真啰嗦。
后来,两人初次相遇在老特拉福德的赛后酒会,再后来小贝就开始约会辣妹,再再后来两人就进入热恋,再再再后来就出了世界杯那张红牌。小贝像只可怜的小羊,回到了辣妹身边。
一个堂堂现代足球鼻祖之国,一个集体项目的失败,居然让一个23岁的年轻人独自承担责任。维多利亚看不下去,同时也看得很明白。她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才能帮助自己爱着的这个小可怜。于是,他们一起躲去美国休假了。这次美国之旅,辣妹的悉心照顾和温柔体贴,还有心理辅导,对内心挣扎煎熬的小贝来说,无疑是救命的。辣妹以一个女孩儿的瘦弱的肩膀,支撑起了自己的男人那几乎被摧毁的精神世界。美国,也因此给小贝夫妇留下了安宁美好舒适的印象,多年以后他们决定去洛杉矶定居,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
看这两张辣妹的照片,基本就是在那两年拍摄的,看她的表情和眼神,坚定、成熟,甚至有些咄咄逼人。再看看那一年的小贝的照片,那单纯的阳光男孩儿。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维多利亚,小贝会不会就此沉沦一蹶不振,还会不会有后来的“万人迷”小贝。
所以,很多年以后,当我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小贝是维多利亚的小贝”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和意外,纵使全世界的女人都想得到那个男人,都不服气这个女人,她们可以比她年轻,比她漂亮,比她有气质,甚至更有名,我都发自内心地站在她这一边,虽然我并不喜欢她的音乐——这一切都是她应得的。也许后来的一切,很多人也都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但是,1998年的那个夏天,她们在哪里?她们行吗?愿意吗?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六——原来他也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2008-04-11 23:10:08

今天继续看图说话,看图作文。
上面这张,两人的恋情在1998年世界杯之后不再掩饰,对外公开了。维多利亚开始高调地与小贝双出双入。
注意看两人的眼神。
小贝似乎还没有完全从那张红牌的阴影中走出,眼神里有一丝羞怯、躲闪、忧郁,多少还是有点受了委屈的小绵羊的样子。
再看辣妹的表情,镇定、骄傲、甚至还有一丝喜悦,隐藏着一种挑衅——也许叫挑战?
必须要说的是,这个阶段,两个人的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罪人”,一个是“红人”。辣妹的做法曾经遭到经纪人、姐妹们和家人的反对。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维多利亚此时的付出,拯救了一个球员,缔造了一个家庭,创造了一个横跨体育、娱乐和时尚的“现象”。

女人,也是需要大智慧的。当然,前提是真爱,勇敢的爱。现在的女人,在这样的“选择题”面前,很多都是“会计师”,小聪明大大地有。纵然给了类似辣妹这样的机会,只怕在当时的情景下,也早忙不迭地扑向别的青年才俊或者成功男士那里去了。所以,如果有缘读了此文,也算有额外的收获,今后遇到类似情况,不至于逃走得太快、姿势太难看。留个念想,背影优雅一点儿——万一你错过的是一个“小贝”呢?

看下面这张图片。这是辣妹身怀六甲时的一次公开亮相。维多利亚明显发福了,母性的光辉使她暂时收敛起那富于攻击力的表情,看上去安详、平静、温和。身旁的小贝,也因将为人父,目光变得沉静、坚实,一个男人保护妻子和孩子的本能在激发着他的意志和能量。尽管依然年轻、稚嫩,但是,曾经的伤痛此时忽然都变得无足轻重,他有了战胜一切的决心,而且在辣妹怀孕的过程中,他与那个小生命同步成长,一个新的、更成熟坚强的小贝,来了!
可以说,这个孩子来的太及时了。
有些媒体依然揪住那张红牌,试图在1998-1999赛季里恶意塑造一个失败者、一个懦夫和胆小鬼的形象,把一个足球场上的很正常、司空见惯的瞬间,凝固放大,按照自己的预设主题与立场去涂抹小贝(下图)。
再看下图:一个虽然有些面目狰狞,但是却一直奋力抗争,努力工作的人,记住,踢球就是他的工作。在图中,我看到一个在这样的对抗中体会到了更高级的快乐的人,因为,你的每一步成绩,不仅要战胜自我、战胜对手,还要战胜那些怀有恶意的旁观者,最终征服他们,让他们哑口无言。所以,这样的表情,是小贝心情的最好写照,这一个瞬间,记录了他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内心世界: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这样才更痛快!
1998-1999赛季,曼联夺取了联赛、杯赛和欧洲冠军杯三项冠军,创造了一个俱乐部球队的大满贯伟业。小贝的个人表现和对球队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他已经成为坎通纳之后,曼联的7号球衣,那个伟大的号码不可动摇的主人。这个号码在曼联意味着——国王。
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布鲁克林降生,他的身边,一下子有了妻子和孩子。原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七——那条著名的广告
=================================
2008-04-16 10:07:16

1999年,曼联队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大满贯,贝克汉姆个人的职业生涯也进入巅峰期。此后几年,他不仅随曼联队获得了很多冠军,个人地位也达到了顶峰。以下是他那几年获得的个人荣誉:
2003年大英帝国勋章
2001年欧洲足球先生第四
2001年世界足球先生第二 (费戈当选第一)
2001年BBC评选的年度个性人物
2001年英国年度最佳球员
2000英格兰足球先生
2000世界先生第二 (齐达内当选第一)
1999欧洲先生第二 世界先生第二(里瓦尔多当选这两项第一)

按说,在1999年就已经获得两项个人荣誉评选亚军的贝克汉姆,还获得了那么多的金牌,应该“翻身”了。而且,此后连续三年获得世界足球先生亚军,恐怕也算空前绝后的光荣和遗憾了。可是,就在别人都已经淡忘的时候,当事者本人,却始终不会这么健忘。他的内心,一直在为1998年的红牌之后的一切,感到痛苦和挣扎。下面是一条妇孺皆知的电视广告,注意他的话。

是的,“整整三年半,我一直都没有安全感。”这是他的真心话。
很多年轻的球迷和追星族甚至不知道这张红牌是怎么回事,自然也就更无法理解这句话,也不能完全明白2001年那个著名的任意球意味着什么了。
请看2001年10月6日世界杯预选赛欧洲区最后一个比赛日,英格兰对希腊,小贝在最后时刻罚中一个任意球之后的庆祝动作。这个进球被当时的英国媒体说成是“挽救了英格兰”,使英格兰直接进军韩日世界杯。而小贝的动作也是非常特殊,是他在这一段时间里,最舒展、停留时间最长、最大胆地面对看台的一次。他在接受万众的顶礼膜拜,如同一个真正的救星。他面朝看台,双臂的展开与其说是庆祝,不如说是在接受什么。而此前,他多数情况下,会在进球后在场内撒脚狂奔,等同伴追过来把自己押在身下,比如他在1998年世界杯上打进第一个国际比赛进球之后。像一位结束表演后,站在舞台中央,环顾剧场接受掌声与喝彩的明星演员一般的姿势,他在1996年8月打进那个超级远射之后,曾经用过类似的动作。但是,那时候,他并没有冲向看台,分开双腿,扎一个坚实的马步并且高昂头颅。而这一次,他始终保持身体的直立并昂首挺胸,因为他必须单独接受这一荣耀、这一次万众的感恩。
在不安全感中度过了三年半的时间,贝克汉姆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一个扮演救世主的机会,一个让所有骂过他的人向他臣服的机会。这绝不是他在1998年夏天之后为英格兰队打进的唯一的一个球,甚至不是他唯一一次独力挽救全队,(在2000年的欧洲杯击败德国的比赛中,他比进球的希勒,更有资格被称作是那场比赛的英雄。)但是,这却是可以为他赢得最多的掌声、欢呼声和狂热崇拜的一个球,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彻底清算”了总债的一个球!所以,他自己才会说:直到我打进了这个球,一切才都过去。
是的,一切似乎都过去了;但是,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曾经要把他“绞死”的英国媒体和球迷,开始用一种偿还心理,把他神化,把他塑造成戴安娜王妃之后的又一个英国造的世界偶像。
这个时候,维多利亚敏锐地发现了机会,抓住了机会,开始了她变相的“替夫报仇”。她要把当年泼在丈夫和自己一家身上的口水,都变成金钱——骂人和被人骂,都是有代价的。英国的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小媒体趋之若鹜,支付着巨额费用,在辣妹的“独家”专访的预约名单上乖乖地排队等候。在他们身后,是企业和商家,拿着合同列队走来。
也许,对于足球运动员小贝来说,很多事情:恐惧、痛苦、委屈、挣扎等等,真的随着这个球结束了,甚至是他职业生涯最好的几年,也随之结束了(尽管不是他希望的,也不是他当时可以预料的。)但是,对于维多利亚来说,在丈夫的球场努力之外,生活还有很多更精彩的内容。一个用自己的肩膀支撑着丈夫度过了最黑暗时期的女人,当她终于发现全世界都在向他们微笑的时候,她的“报复”才刚刚开始。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八——我笔下的贝克汉姆1
====================================
2008-04-17 10:31:19

写到这里,想起自己以前写过的和贝克汉姆有关的评论文章。也巧,都是在新浪网的个人专栏里发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博客这玩意呢,否则,从那时算起,这流量可就海了去了。
第一篇,写在2000年欧洲杯期间,英格兰队的三场小组赛都是我解说的。自己现在回头一看,都有点惊讶于自己的乌鸦嘴:这篇文章写在小组赛第二轮战胜德国队之后,却担心他们最后一轮同罗马尼亚的比赛不好打。后来,他们果然失利,被淘汰出局。可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总是沉浸在对1996那支英格兰队的怀念里,进而讨厌后来的打法越来越难看的英格兰队了。这些年来,总是有人猜测我到底喜欢那些球队,我在不同场合回答过:喜欢踢法好看的队,只有审美标准,没有固定“情人”了。
这是十几年2000场比赛说下来的结果。
当爱好变成职业,虽然旁人看着艳羡不已,个中辛酸却难与人说啊。
一招鲜吃遍天!?--黄健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6月18日 23:41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顾问黄健翔评论:看英格兰同德国的比赛,一直为英格兰队揪着心,因为场上根本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有效的中场组织,欧文和希勒在锋线上乱跑瞎忙,斯科尔斯个人那点儿灵气被全队的杂乱无章和平庸呆板所淹没,难得有什么象样的配合。倒是德国队在上半场打的更有摸样,如果不是里贝克用错了锋线组合和拖累大家的马特乌斯大叔,恐怕英格兰队坚持不到下半场。
  就算是赢了这场比赛,英格兰队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因为后面的比赛,他们将遇到的对手技术都比德国队好,人员也更年轻,战术也更灵活,而且队内有个人技术特别突出的核心,这都是英格兰队比较害怕的类型。那怕是哈吉不能上场的罗马尼亚,也足够他们应付的;即使逼平罗队进入四分之一决赛,对手将是B组第一名意大利队,英格兰队只会处于下风,绝占不了便宜。为什么这样“小瞧”英格兰队?因为他们除了贝克汉姆的一脚弧线传球之外,实在没有别的进攻办法,他们的中场无论是单个拿出来还是整体比较,在本届欧锦赛的16支球队中,顶多也就排到个第五、六名,这里还有大半成分是贝氏的独步天下的弧线球,盯死他,英格兰的中场活力就只有20-30%了。他们没有齐达内和鲁伊科斯塔式的场上灵魂,也没有戴维斯、科库式的全能工兵,也没有挪威、南斯拉夫那样的强力群体,甚至比不了意大利那条灵活善变的前卫线。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前锋都显得状态不佳灵感缺乏——虽然希勒进球了,但是打进这样的球并不说明射手什么,只能让人对传球的人赞不绝口。
  作为一名球员,贝克汉姆远不是最好的和最全面的。但是,他这一脚的确是当今世界足坛无人能比的,不服不行,一场比赛里有那么一两次,就足以决定胜负。这就叫绝招。尽管他还有许多不足,但是有此绝技在身,即可在足球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走到那儿都有饭吃。这就是咱们中国的那句老话:

一招鲜,吃遍天
【解密贝氏弧线】

但是作为一支球队,英格兰队就不能只有贝克汉姆这一脚传球,全指望他这只右脚。这次是德国人对他的弧线球认识准备不足,没想到他能让球飞出这么怪异的线路,在防守那次任意球的时候还想着造越位,后卫都顶在禁区线上,球出来后才边后退边判断,结果吃了亏;如果提前干脆就站到禁区里,正面向外顶这个球,防住的可能性就大多了。相信凡是看了这个球的队都不会在吃同样的苦头。
  而德国队在运动战中对贝氏的防守还是基本成功的,并基于此遏制了英格兰队的进攻。其他的队可以借鉴德国人的做法,吸取德国人的教训。那样一来,英格兰队可怎么办?
  对于一想在欧洲杯赛上有所作为的球队而言,“一招鲜吃遍天”的想法是可怕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除非真有上帝,而且他也痴迷这一招。
全文结束。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八——我笔下的贝克汉姆2
====================================
2008-04-19 17:12:07

好在现在有了网络,很多往事都变成了“网事”,留下了痕迹。
这是我在2001年秋天写的一篇与小贝有关的评论,那个时候,“小贝”这个官称还没有流行起来。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是在攻击小贝,还有人觉得是在攻击米卢。这些人今天还有兴趣来关心足球、关心小贝和米卢吗?那我真的是要感谢,感谢足球、感谢生活、感谢网络。
如果是因为关心我而来再读此文,那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如果没兴趣看这旧文,请直接跳过,看后面的话。

黄健翔:二十一个人的足球和一个人的长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1年10月17日21:59 新浪体育
  人在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幸福或痛苦击中的时候恐怕多少都会出现或长或短的类似被麻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会失掉一部分原有的判断力。比如花前月下正在海誓山盟的恋人会对着一弯昏黄的残月说:你看,今晚的月亮多美,就象你一样,而另一个则会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又比如当年关羽被东吴杀掉之后,刘备一心报仇雪恨,不顾诸葛亮的劝阻盲目出兵,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落得个白帝托孤。
  中国足球最近正沉浸在44年来第一次冲出亚洲的狂喜之中,幸福得什么样的人都有了,最近又见着几位幸福得不会数数的人。在中国队大胜卡塔尔队之后的一系列赞美诗里有这么一篇,大意是米卢为了激励中国队员打好这场比赛,故意问大家是否知道贝克汉姆在同希腊队的比赛里为英格兰跑了多少米,答案是16000多米。队员们大受鼓舞,决心向贝同志学习,于是打出一场好球。于是米卢的神奇又有了新的故事。
  初听此话以为是别人开玩笑,后来真的在报纸上见到了文章,才不得不认真。不知这16000米的统计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不敢怀疑它的权威和真实。只是这样一来,如果贝同志真的跑了这么多,现代足球恐怕就要发生自70年代荷兰人搞的全攻全守"核时代足球"之后的又一次巨变,可以称为"超音速时代"足球。
  为什么?
  大家可以算算,足球场的标准长度和宽度是多少,一般来说,两个禁区之间的距离是80米,即16000米的200分之一,换句话说,贝同志必须在一场90分钟的比赛里跑上100个来回,才有16000米。除去死球时间(单他自己就罚了7次任意球,还有双方的角球和任意球),在一场比赛里的净比赛时间一般在60多分钟,(当然他也可以在别人犯规后或别人被犯规后都继续跑着)如果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跑16100米,的确可以去练马拉松了,因为田径比赛里的世界级选手的马拉松成绩(42195米)一般在2小时10分左右,而这些人是专门练这项目的,除了跑什么也不会,更不用去拼抢、摔倒、带球、过人、传球和铲断,也不用经常的加速猛冲和折返变向,他们只须最后冲一次。
  田径场上的标准跑道是一圈400米,40圈是16000米,要想在60分钟里跑完,需匀速在每圈400米1分30秒;王军霞拿女子万米世界冠军时的成绩大约是在30分钟左右不过一分钟,二十五圈平均每400米用时1分12秒,那是在塑胶田径跑道上不停地跑,没人踢倒她、冲撞她;甲级联赛过去的体能测验12分钟跑的底限是平原3000米,也是在跑道上不停地跑,跑5次正好是60分钟15000米,接近了贝同志的惊天纪录。但是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足球运动员能跑下来。
  如果一位足球队员在比赛里真得这样跑,那么他恐怕除了跑,什么别的也顾不上了。而这场比赛就会变成二十一个人的足球和一个人的长跑。
  过去是有过克鲁伊夫一场比赛跑11000米、年维泗也跑过11000米的记录,都是至少27年前的事,那正是足球整体水平不如现在的体现,大家跑不动,只能累死个别人。现在还有谁在提跑动距离?因为大家都能跑了,平均了,所以更讲究的是效率。李铁能跑吧?一场球能跑到12000米吗?
  以前听老人们讲大跃进时代的荒唐故事,什么亩产万斤、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总不大相信--难道听这种谎言的大众就能相信,就没人站出来质疑?今天的16100米的故事让我终于相信了,我也终于明白了儿时喜读却始终未能参透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的现实意义,明白了为什么一位童话作家能够被世人被后人如此景仰。
  如果这16100米的说法真的有据可查来自英国权威的足球科研机构,那么我们只能承认贝同志是超人是神人,能他人所不能。我的怀疑也就可以被视为凡人对圣人的可笑指责。如果查无实据,也许就是英国的某位记者太想夸贝同志,不知怎么赞美他才过瘾,才找到这样一个统计数据来佐证吧。英国也会有人热衷于造神嘛。

以上是原文。
近几年看欧洲冠军联赛的直播,常常有球员跑动距离的统计数据出现在字幕里。我总是盼望着有一天、有那么一场比赛里,有那么一个超级能跑的队员,跑出一个接近15000米的数据来。可惜,通常在一场90分钟的比赛里,最能跑的中场队员或者边后卫,也只能给我一个11000米左右的纪录。全队的总跑动距离,一般也就在110公里以内,当然了,守门员跑得少,另外十个人均分110公里吧,每人11000米。如果有一个人比平均值多跑了将近50%,那么,将意味着其他人少跑了很多,这支队伍的比赛场面会是什么样子了呢?
我从来不反对追星。足球运动本来就是创造英雄的运动,人类也从来都有偶像崇拜欲,人们需要英雄。可是,请在追星的时候,替你追捧的人长点儿脸,做一个明白人,听得懂好话赖话,技术含量高一些,捧也捧到点子上。这样,起码你追捧的人心里也更受用一些。那些不追捧的人,也会因你的言行而更尊重和正视你的偶像一些。
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讨厌那些无知无畏、浮躁荒唐的泡沫群体,而开始讨厌一些被这样的群体神化崇拜的偶像明星的。明明是人,非要他当神,殊不知,神仙也累啊。七仙女为什么非要下凡嫁给董永?白娘子为什么一定要跟许仙过凡人的居家小日子呢?
无论你喜欢一个人,还是鄙视一个人,怎么也得能说出点儿道理来吧。“爱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当作一个口号喊喊还可以,真的当作行动指南,怎么能不让别人笑话你“外行”啊?

===============================
关于贝克汉姆的回忆之九——能说得完么?
===============================
2008-05-04 18:18:52

小贝成为跨越体育、时尚和娱乐界的“现象”
可是,离他的足球理想,却越来越远
虽然他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和改变
从来人改变不了事情,只有事情改变人

在2003年夏天,小贝离开曼联加盟皇马之后,随队来华访问之前,我曾写过一篇评论,大意是他的加盟将使皇马的攻防结构出现混乱,竞技实力必然受损。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时的观点一一变成了现实。小贝的加盟,使皇马彻底失去了场上的攻守平衡,红花太多,绿叶太少太辛苦,一直没有拿到任何一项冠军。直到2006-2007赛季,意大利教练卡佩罗来了,齐达内、费戈、欧文、罗纳尔多这些天王们都先后走了,队伍可以重建攻防体系了,他们才终于拿了四年来的第一次联赛冠军,也是小贝的西甲告别演出了。
这不是小贝的错,他也不愿意球队变成这样,这是当时的皇马俱乐部主席弗洛伦蒂诺的巨星战略的极端产物。但是,实际后果确是如此。皇马在商业上的成功,付出的是赛场上的巨大代价。小贝个人,随着转会皇马,彻底成为跨越体育、时尚和娱乐界的“现象”,也彻底失去了一个职业球员应有的安静和专注。他的确赚到了更多的钱,甚至比球艺远胜于他的齐达内、罗纳尔多这样的头顶三只世界足球先生金冠的人还要多很多,可是,离他的足球理想职业追求,却越来越远了。虽然他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和改变。
而这几年的媒体轰炸,也让更多的人,原来根本不关心足球的人,因为他,而多看了几眼足球。他至少暂时性地改变了一些人的足球,从不看到看,从看不懂,到看懂一点儿。然而,悲哀的是,当他离开职业足球的一线之后,那些人离开得,比他还快。而在足球价值上可以给他一个中肯的客观的评价的,始终还是那些真正的“球”迷。甚至那些追星只为显示自己个性品味的人群,当小贝不再那么红透半边天的时候,连他的足球也不屑地一并抛弃了。说不定在人前人后,还要挖苦贬低“过气”偶像几句,以表明自己的与时俱进。
不过,小贝夫妇早就把一切看透,他们的生活从此可以渐趋平静,可以尽情享受财富和名誉带来的一切。小贝已经坚决地明确地表示自己不会当教练,更不会去当演员。那么,他其实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
从来人都改变不了事情,只有事情改变人。
一切都还来不及细说,就已成匆匆往事。本连载到此结束。关于贝克汉姆的话题,等有合适的机会,再零散地说些自己的感受吧。


流氓本色!
icetao
老黄的文笔还是不错的!

失落的足迹,走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