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和朴树联手写的新歌《平凡之路》,火了

高级流氓

[mp3]http://yinyueshiting.baidu.com/data2/music/121524970/121524970.mp3?xcode=e163aa064a3bead8a57b1bd2ab24920250c2427c8bce9f15[/mp3]


丁勾


如果将《平凡之路》分为三部分:旋律、歌词、编曲,我想“旋律”的争议最小,“编曲”的争议最大。歌词,因为很多人看到“经历”和“情怀”,所以见仁见智吧……我个人对歌词一向很宽容。


我曾在 以前的回答 中说过朴树是出色的旋律创作者,《平凡之路》依然是保持了他的水平:从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副歌部分颇为“好听”(hook),整体旋律流畅,单曲循环无压力,适合万人大合唱。作为一首广义的“流行歌曲”,《平凡之路》的旋律是挑不出毛病的——但是,考虑到他这十年基本上没有神马作品,没经过工业流水线的“压榨”,水准不维持住说不过去嘛。


朴树以前唱歌时有些,呃,“口音”特征,比如“是”、“的”、“着”带有明显的儿化音;如今口音标准了不少,再加上音色变化,以至于我第一次听疑惑道:“咦?这真的是朴树唱的?”后来听到“你的明天 vie vie”——“哦,这的确是朴树惯用的处理啊!”说到这我不得不提《平凡之路》中最让我无法忍受的一点:桥段部分的“向前走 就想走 就算你被给过什么”那一段,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演唱方式?!满满的周截棍即视感!!


(喝了口茶)歌词若要打动人心,讲究的是“代入感”,堆砌意象也好,用口语大白话也罢,只要听众能够代入情绪就行。《后会无期》主打“在路上”,《平凡之路》符合这一主题(“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歌词既没有单纯堆砌意象,也没有太直白,我觉得把握不错——但“代入感”就因人而异了。 不知道韩寒和朴树怎样分配作词任务,《平凡之路》中“你要走吗”、“你要去哪”、“故事你真的在听吗”、“她会好吗 还是更烂”等反问句听起来很象以前的朴树作词风格。我要提醒一下,与其说大家为歌词感动,倒不如说被“朴树”这个意象感动了。


编曲已经成为最大的槽点,我刚开始听也一愣。不过仔细一想,心中释然不少。我知道大家对朴树的记忆停留在《我去 2000 年》和《生如夏花》,要知道,这两张专辑的制作人是张亚东。很多创作者是优秀的词曲作者,仅用一把吉他或一架钢琴即可写出一首漂亮的歌,但若用多种配器将一首歌“架起来”,便力有不逮,这时便体现出制作人的可贵了。我曾在以前的回答中说过,我很喜欢《我去 2000 年》的编曲制作,那种“小众尖锐”感是文艺青年最爱。但是《生如夏花》的编曲制作就很不好,其时张亚东就像罐头生产商,直接将朴树的作品在流水生产线上压制成型——专辑编曲居然让我听出王菲的影子,感觉颇为惊悚...如今《平凡之路》的编曲交由朴树亲自负责,证明,呃,可能朴树真的需要一个靠谱制作人吧……


《平凡之路》的编曲思路是“由简入繁”:由单乐器作为牵引,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积累情绪,最后到高潮处情绪爆发。思路是没错的,桥段部分即是全曲高潮处,我很喜欢这一段——当然,必须去掉 rap 人声部分。“点点点”的合成器音色听起来的确有些,呃,“廉价”,如果开头用钢琴,桥段用管风琴,效果大概会更好吧。不过它最大的问题是:《平凡之路》的编曲没有《我去 2000 年》的小众尖锐感,听起来就像套着黑泡框架的民谣歌曲,还不合身。以前知友讨论说,朴树骨子里是民谣歌手,一直如是,但总被套上不合身的“壳”。《我去 2000 年》我还能接受,《生如夏花》中的歌曲应该重新编曲。目前看来,《平凡之路》的编曲也应该再来一遍……


看了看其他的回答,大家都在抒发情怀,回忆经历,谈歌曲的内容不多。朴树如今快成一个“符号”了,这个名字的意义早已超过“歌手”或“创作者”范畴。这也没神马不好,毕竟国内也需要这样的人物,仅有窦唯一人不够嘛。不过既然是问歌曲,抒发情怀的事情还是交给粉丝吧……



[swf]http://player.video.qiyi.com/53a127188c8bc3aec598b9125c898255/0/305/v_19rrhjgusg.swf-albumId=256713100-tvId=256713100-isPurchase=0-cnId=5[/swf]


流氓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