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把自己一年前写的有关《亮剑》的文字晒出来
序言
我本是一个工科学生,上本科的时候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却喜欢泡学校的图书馆,看各类书籍,遇上暑假也尽量窝在学校,就为了能够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安心的看书。《亮剑》的原著就是在大二的暑假里看完的,看到最后,内心澎湃,痛哭不已,为赵刚哭,为李云龙哭,为田雨哭,为冯楠哭,还为丁伟哭。我们的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血与火的考验,却一次次的将自己的民族精英毁于自己之手,怎不令人扼腕痛惜,捶胸顿足!
2006年《亮剑》的电视剧出品,那时还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是在学校旁边的小网吧里包夜看完的,虽然战争场面的拍摄略显粗糙,但是得益于几个主演的精湛演技,把《亮剑》原著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刚开始喜欢上这部剧,是因为其中的血性和执着,再到后来,经常回顾,就愈体会到此剧的可贵,它所刻画的人物,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缩影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反省自己的机会。总结历史,处于心理弱势一方的民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方式上主要是两个极端,自卑和自大,唯独缺少自信。自卑缘于历史原因,被侵略奴役的民族史往往在整个民族的心理上造成极大的阴影,有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而一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就,即便是微小的超越其他民族的成就,亦会大肆宣扬;此外个体的行为还表现在极力用外在华美的装饰也掩盖自己自卑的内心。正因如此,希望民族的复兴不光要喊口号,更是要从每一个个体的自信建立开始,也希望原著后面所述的民族悲剧不要再次上演,民族的精英能够得以持续的保存。从历史角度来看,一代民族精英的整体丧失,需要三至四代甚至更为长久的努力才能够再次补齐,而这往往会使整个民族因此丧失大的发展机遇期,从此处于不停追赶的境地。下面,我们将按照剧中人物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展开论述,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当前的个人感悟,仅代表本人观点。
湖风湖水凉不管
(一)从执着的山本一木说开去
一位值得尊重的军人对手,这是我给山本一木的评价。我们可以藐视对手,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尊重对手。而山本,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尊重的对手。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和慕尼黑特种军校的山本,拥有着傲人的资历,但是他不满足,他执着的想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特种作战理论去改变历史,并最终为之丢掉性命。这样的对手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去尊重……
山本一木治军甚严,训练士兵处处从实战出发,剧中山本的出场就是用战俘来进行格斗训练,后来李云龙也学到训练从实战出发这点,不怕负伤,将战士放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训练。都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山本一木做到了,并且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此外,他的勇气令人敬佩,作为帝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询陆军大学,蒋介石、何应钦等国军高级将领大部分都出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陆军大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带着麾下80余特战队员,在无支援,无先导的情况下,深入根据地,昼伏夜行,只求一击必杀。这份勇气,非常人所能及。另外,此人深通中国文化,对自己对手的了解非常详细,真正达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山本策划的三次突袭行动,都首先准确的标定了作战目标,是个让人敬畏的对手。山本作为指挥官的另一项出色的能力是他精准的判断力。试想,深入敌后,为防止暴露行踪,大部分时间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很难接收到任何有关战场的全局信息。任何突发情形,都需要指挥官做出及时有效的指令,稍有不慎即会全军覆没。即使是最后一次突击赵家峪后遇到了晋绥军358团,依然全身而退进入平安县城。最后被李云龙部打破平安县城,战亡。李云龙的说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山本的敬重:“我倒佩服像山本一木那样的军人,好歹是条汉子,军人嘛,就该战死沙场”。
另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山本的执着,他对特种作战的执着,这是一种认定了就绝不回头的态度。在当时的日本军界,山本是个另类,他对大兵团作战不感兴趣,只钟情于自己认定的特种作战理论。他的军衔是陆大同期毕业生中最低的,当他的同学大部分都跻身于陆军名将行列,山本仍然是个大佐,却依然痴心不改,宁肯以身犯险,带领自己的特工队去实现自己认定的理论。特种作战的精髓是出其不意,符合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作战以敌方的指挥中枢、通信中心、后勤供应中心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这就决定了其采用奇袭的作战方式,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抗日时期,八路军的总体战略是分散发展,游击作战,并不存在战略级的通信中心和后勤供应中心,因此,山本只能选择打击八路军的指挥中枢作为自己的作战目标。《亮剑》剧中山本进行了三次作战行动,第一次行动便是突袭八路军总部驻地大夏湾,行经杨村时由于战斗不慎,枪响贻误战机而撤退,这一次不成功的行动,却是山本一木最接近成功检验特种作战理论的一次。后面的两次作战,一次属于作秀行动(华北日军观摩团那次),最后一次是更换作战目标至战术级目标(打击李云龙指挥系统),都极不成功,这是由于日军山西第一军司令莜冢义男虽然重视特种作战理论,却没有深刻理解特种作战理论,并最终葬送了自己手上战略级的王牌部队——山本特工队。另一个导致山本特工队覆亡的原因就在于山本头脑中只有对特种理论和天皇效忠的执着,却很少考虑战争的正义性。侵略中国的土地,残害其人民,这种行为根本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共荣,而是赤裸裸地侵略与压迫,覆亡是他们的必然结局。
一位值得尊重的军人对手,这是我给山本一木的评价。我们可以藐视对手,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尊重对手。而山本,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尊重的对手。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和慕尼黑特种军校的山本,拥有着傲人的资历,但是他不满足,他执着的想要利用自己学到的特种作战理论去改变历史,并最终为之丢掉性命。这样的对手令人敬佩,也值得我们去尊重……
山本一木治军甚严,训练士兵处处从实战出发,剧中山本的出场就是用战俘来进行格斗训练,后来李云龙也学到训练从实战出发这点,不怕负伤,将战士放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训练。都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山本一木做到了,并且丝毫没有放松的意思。此外,他的勇气令人敬佩,作为帝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询陆军大学,蒋介石、何应钦等国军高级将领大部分都出自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陆军大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带着麾下80余特战队员,在无支援,无先导的情况下,深入根据地,昼伏夜行,只求一击必杀。这份勇气,非常人所能及。另外,此人深通中国文化,对自己对手的了解非常详细,真正达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山本策划的三次突袭行动,都首先准确的标定了作战目标,是个让人敬畏的对手。山本作为指挥官的另一项出色的能力是他精准的判断力。试想,深入敌后,为防止暴露行踪,大部分时间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很难接收到任何有关战场的全局信息。任何突发情形,都需要指挥官做出及时有效的指令,稍有不慎即会全军覆没。即使是最后一次突击赵家峪后遇到了晋绥军358团,依然全身而退进入平安县城。最后被李云龙部打破平安县城,战亡。李云龙的说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山本的敬重:“我倒佩服像山本一木那样的军人,好歹是条汉子,军人嘛,就该战死沙场”。
另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山本的执着,他对特种作战的执着,这是一种认定了就绝不回头的态度。在当时的日本军界,山本是个另类,他对大兵团作战不感兴趣,只钟情于自己认定的特种作战理论。他的军衔是陆大同期毕业生中最低的,当他的同学大部分都跻身于陆军名将行列,山本仍然是个大佐,却依然痴心不改,宁肯以身犯险,带领自己的特工队去实现自己认定的理论。特种作战的精髓是出其不意,符合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作战以敌方的指挥中枢、通信中心、后勤供应中心作为主要的作战目标,这就决定了其采用奇袭的作战方式,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抗日时期,八路军的总体战略是分散发展,游击作战,并不存在战略级的通信中心和后勤供应中心,因此,山本只能选择打击八路军的指挥中枢作为自己的作战目标。《亮剑》剧中山本进行了三次作战行动,第一次行动便是突袭八路军总部驻地大夏湾,行经杨村时由于战斗不慎,枪响贻误战机而撤退,这一次不成功的行动,却是山本一木最接近成功检验特种作战理论的一次。后面的两次作战,一次属于作秀行动(华北日军观摩团那次),最后一次是更换作战目标至战术级目标(打击李云龙指挥系统),都极不成功,这是由于日军山西第一军司令莜冢义男虽然重视特种作战理论,却没有深刻理解特种作战理论,并最终葬送了自己手上战略级的王牌部队——山本特工队。另一个导致山本特工队覆亡的原因就在于山本头脑中只有对特种理论和天皇效忠的执着,却很少考虑战争的正义性。侵略中国的土地,残害其人民,这种行为根本不是他们所认为的共荣,而是赤裸裸地侵略与压迫,覆亡是他们的必然结局。
湖风湖水凉不管
(二)孔二愣子真的很楞吗
孔捷的出场是由山本的偷袭引出的。此役中,独立团伤亡超过200人(主要是阵亡,特种部队的射击精度极高。伤亡数据根据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与宫野少将的谈话可知)而特工队毫发无损,只丢了一个钢盔。彭德怀大怒,这种怒不是没来由的,主力野战部队深夜被偷袭,伤亡达到五分之一,还是八路拿手的夜袭,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被打了一闷棍。要不是因为枪响而导致了战机贻误,特工队撤退,只怕独立团伤亡更重。总部给孔捷的命令是撤职,孔捷也接受了,后来李云龙也批评过孔捷说独立团的反应太慢。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变相说明孔捷的治军能力有问题了。后来李又向上级求情将孔捷留下来当副团长,孔捷对此不仅不感激,反而觉得欠了李的人情,要剁两个手指头给李。从这点表现来看,孔捷确实存在着愣的成分。不过我觉得这主要还是缘于李孔二人从入伍之后就开始的暗中较劲。两人在红四刚当战士时就一直相互比较,颇有点谁也不服谁的劲头。杨村之战后孔捷被撤职,独立团交给李云龙,孔捷的心里应该是很难平静的。别看李云龙也老是被撤职,但是每一次他的闯祸也都是与立功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次对孔捷来说,却是耻辱,不仅战场了打了败仗,李云龙还堂而皇之的接手了他的独立团,这对于孔捷而言,是一次转变,与李的关系也从以前的较劲变成了配合,两个人的个人情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黑云寨事件中,李云龙为了替魏大勇报仇,缴了孔捷的械,但是这也没有影响两个人以后的关系。人常言,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在剧中似乎就是专门放在孔捷身上的。后来在朝鲜战场,孔捷麾下的一个师硬是没有围住美军的一个营,这是孔捷的另一次麦城之战。不过,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成长之路上,虽然磨难颇多,但是他也因此顺利的渡过了历次劫难,并成为剧中少有的善始善终的将军。
晋西北铁三角中,论谋略水平与攻守兼备,丁伟当仁不让;论部队的攻击能力与战斗意志,当推李云龙;铁三角中最弱的就是孔捷的新二团。但是孔捷也有胜于此二人的地方,那就是他丰富的个人经历与极强的学习能力。从原著中来看,孔捷的一生经历了长征,西路军,抗日,国共东北决战,朝鲜战场,中苏边境作战一系列战争。他一生经历的战争,从共军建立之初一直持续到共和国建立后二十年,对手先后包括国民党,西北二马,日伪军,美军,苏军。可以这样说,孔捷的一生,就是共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写照。在这之中,特别是与美军和苏军的作战经历尤为特殊。这一点,不论是李云龙,还是丁伟,都没有孔捷这样的经历。即便放眼全军,也找不出几个同时跟日美苏军都交过手的将军。
关于孔捷的学习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南京军事学院大闹课堂那一段。国民党败军之将常乃超给刚解放大陆的共军将领们上课,课堂上简直反了天,李云龙、丁伟带头闹课堂,一个个共军将领大讲特讲自己的光荣战绩。只有孔捷安静的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作为共军中与美军交过手的将军,他对美军强大的作战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这都是血的教训。所以他不发一言,只是静静的看着自己昔日的老战友们表演。作为四野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孔捷的战绩可能比不上丁伟,但绝对也是可圈可点。可是他更为冷静地思考着,思考着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所以他爱上了学习,并尽最大努力的去学习。在李家坡之战那一集,因为赵刚没有抢到主攻任务,被李云龙狠狠的熊了一顿,后来孔捷来了,又对着李云龙发火,此时李云龙对孔捷的讽刺是:“孔二愣子,你充啥知识分子,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扁担倒了不知是个一字,你猪八戒戴眼镜,充什么大学生啊你!”由此可知,孔捷的知识水平最多也就是个小学毕业,可是他却一头扎进学问的海洋中,不停的汲取新的知识,特别是那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光是对李云龙,即便是对今日的将军们应该也是一种激励。
整本书中,只有孔捷在建国后历次运动中受到的冲击较少,并始终得到了李云龙夫妇的绝对信任,把自己和赵刚的孩子都托付给孔捷。仔细回顾,丁李孔三人均来自红四,抗日时在彭麾下,丁孔二人后划归东野,李先归中野后入华野。以后的历次运动中,丁第一个倒下,李后来也倒下,只有孔捷,一直没怎么受到冲击,从他的经历来看,不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孔捷做到了,这缘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捷是个老好人,这一点估计大家都会同意,连晋绥军358团参谋长方立功都认为孔是一个好说话的人;第二点就是低调。孔的低调跟他的经历有关,也符合他的性格,他不似李云龙的桀骜不驯,也不似丁伟有时好出风头,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到在剧中让人有时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孔捷的这种性格适合防御作战,却不太适合进攻,进攻是李云龙干的活;第三点就是孔的战争经历。前面说过,晋西北铁三角中孔捷的能力最弱,但是他的战争经历使他变得不可或缺,孔捷后来的驻地位于东北,直接防范来自中国北方的威胁,拱卫京畿,同时兼顾东北亚的局势,任务重大。就是因为他曾经的战争经历和性格,使得他成为防守中国北方的极好人选。第四点就是上级对孔捷的考量。孔捷的经历可以类比曾国藩的屡败屡战,打了败仗,不因此沉沦,而是奋起直追,一雪前耻。在上级那儿,孔捷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不骄不躁,热爱学习,经受的住考验,并且行事低调,这样的人要重点使用。建国后的丁李二人后面会讲到,相对而言,对丁伟要提拔使用,而对李云龙,则要保留使用。
孔捷的出场是由山本的偷袭引出的。此役中,独立团伤亡超过200人(主要是阵亡,特种部队的射击精度极高。伤亡数据根据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与宫野少将的谈话可知)而特工队毫发无损,只丢了一个钢盔。彭德怀大怒,这种怒不是没来由的,主力野战部队深夜被偷袭,伤亡达到五分之一,还是八路拿手的夜袭,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就被打了一闷棍。要不是因为枪响而导致了战机贻误,特工队撤退,只怕独立团伤亡更重。总部给孔捷的命令是撤职,孔捷也接受了,后来李云龙也批评过孔捷说独立团的反应太慢。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变相说明孔捷的治军能力有问题了。后来李又向上级求情将孔捷留下来当副团长,孔捷对此不仅不感激,反而觉得欠了李的人情,要剁两个手指头给李。从这点表现来看,孔捷确实存在着愣的成分。不过我觉得这主要还是缘于李孔二人从入伍之后就开始的暗中较劲。两人在红四刚当战士时就一直相互比较,颇有点谁也不服谁的劲头。杨村之战后孔捷被撤职,独立团交给李云龙,孔捷的心里应该是很难平静的。别看李云龙也老是被撤职,但是每一次他的闯祸也都是与立功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次对孔捷来说,却是耻辱,不仅战场了打了败仗,李云龙还堂而皇之的接手了他的独立团,这对于孔捷而言,是一次转变,与李的关系也从以前的较劲变成了配合,两个人的个人情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黑云寨事件中,李云龙为了替魏大勇报仇,缴了孔捷的械,但是这也没有影响两个人以后的关系。人常言,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在剧中似乎就是专门放在孔捷身上的。后来在朝鲜战场,孔捷麾下的一个师硬是没有围住美军的一个营,这是孔捷的另一次麦城之战。不过,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成长之路上,虽然磨难颇多,但是他也因此顺利的渡过了历次劫难,并成为剧中少有的善始善终的将军。
晋西北铁三角中,论谋略水平与攻守兼备,丁伟当仁不让;论部队的攻击能力与战斗意志,当推李云龙;铁三角中最弱的就是孔捷的新二团。但是孔捷也有胜于此二人的地方,那就是他丰富的个人经历与极强的学习能力。从原著中来看,孔捷的一生经历了长征,西路军,抗日,国共东北决战,朝鲜战场,中苏边境作战一系列战争。他一生经历的战争,从共军建立之初一直持续到共和国建立后二十年,对手先后包括国民党,西北二马,日伪军,美军,苏军。可以这样说,孔捷的一生,就是共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写照。在这之中,特别是与美军和苏军的作战经历尤为特殊。这一点,不论是李云龙,还是丁伟,都没有孔捷这样的经历。即便放眼全军,也找不出几个同时跟日美苏军都交过手的将军。
关于孔捷的学习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南京军事学院大闹课堂那一段。国民党败军之将常乃超给刚解放大陆的共军将领们上课,课堂上简直反了天,李云龙、丁伟带头闹课堂,一个个共军将领大讲特讲自己的光荣战绩。只有孔捷安静的坐在那儿,一言不发。作为共军中与美军交过手的将军,他对美军强大的作战能力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这都是血的教训。所以他不发一言,只是静静的看着自己昔日的老战友们表演。作为四野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孔捷的战绩可能比不上丁伟,但绝对也是可圈可点。可是他更为冷静地思考着,思考着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所以他爱上了学习,并尽最大努力的去学习。在李家坡之战那一集,因为赵刚没有抢到主攻任务,被李云龙狠狠的熊了一顿,后来孔捷来了,又对着李云龙发火,此时李云龙对孔捷的讽刺是:“孔二愣子,你充啥知识分子,斗大的字不识几个,扁担倒了不知是个一字,你猪八戒戴眼镜,充什么大学生啊你!”由此可知,孔捷的知识水平最多也就是个小学毕业,可是他却一头扎进学问的海洋中,不停的汲取新的知识,特别是那句“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光是对李云龙,即便是对今日的将军们应该也是一种激励。
整本书中,只有孔捷在建国后历次运动中受到的冲击较少,并始终得到了李云龙夫妇的绝对信任,把自己和赵刚的孩子都托付给孔捷。仔细回顾,丁李孔三人均来自红四,抗日时在彭麾下,丁孔二人后划归东野,李先归中野后入华野。以后的历次运动中,丁第一个倒下,李后来也倒下,只有孔捷,一直没怎么受到冲击,从他的经历来看,不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孔捷做到了,这缘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捷是个老好人,这一点估计大家都会同意,连晋绥军358团参谋长方立功都认为孔是一个好说话的人;第二点就是低调。孔的低调跟他的经历有关,也符合他的性格,他不似李云龙的桀骜不驯,也不似丁伟有时好出风头,他一直很低调,低调到在剧中让人有时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孔捷的这种性格适合防御作战,却不太适合进攻,进攻是李云龙干的活;第三点就是孔的战争经历。前面说过,晋西北铁三角中孔捷的能力最弱,但是他的战争经历使他变得不可或缺,孔捷后来的驻地位于东北,直接防范来自中国北方的威胁,拱卫京畿,同时兼顾东北亚的局势,任务重大。就是因为他曾经的战争经历和性格,使得他成为防守中国北方的极好人选。第四点就是上级对孔捷的考量。孔捷的经历可以类比曾国藩的屡败屡战,打了败仗,不因此沉沦,而是奋起直追,一雪前耻。在上级那儿,孔捷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不骄不躁,热爱学习,经受的住考验,并且行事低调,这样的人要重点使用。建国后的丁李二人后面会讲到,相对而言,对丁伟要提拔使用,而对李云龙,则要保留使用。
湖风湖水凉不管
(三)赵刚的理想与必然宿命
我曾经跟朋友谈论过,当一种新的改造社会的理论出现,什么样的人对待这些新理论最为真诚。从我们的讨论来看,是如下两种人:一种是在当前的社会层级结构中处于底层而又看不到丝毫希望的人,另一种则是深刻认识现有社会制度不足而仍然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高级知识分子。而赵刚,无疑属于后者,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即便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丢掉性命,亦在所不惜,这就是赵刚,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很多知识分子的必然命运。
赵刚是老燕京大学的肄业生,在当时的局势下,眼看着自己的国家沦陷,决心奋起救国。那时候的他,仍然是不成熟的学生,凭借这胸中的一腔热血,勇敢地走向街头,组织学生运动,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准备抗日。运动过后,赵刚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燕大校园,他去了哪儿?从后来的经历来看,他应该是去了延安并在抗大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直至被委派到独立团当政委。从人生经历而言,这是“秀才扛了枪”,但是从历史角度而言,却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必然。一个国家,如果连知识分子都丧失了正义与骨气,那我们这个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
赵刚一生经历了三次痛苦的蜕变,每一次蜕变对他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不过最终他做到了,并终将得到历史的公证评价。赵刚的第一次蜕变始于一二九学生运动,从赵刚的身世来说,他极有可能出身于城市的中上阶层,平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便是国家沉沦,对于他个人的生活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在燕京的校园里,他逐渐接触到了各种思潮,开始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如果他后来不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他应该是一个好学生(这点从原著中与田墨轩的会面可以看出),顺利地毕业,可能会成为知名的学者。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当时的中国,东北被占领,华北被蚕食,军阀割据,国共内战不休,民族的希望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出路又在何处?我想,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学生,赵刚的内心一定在苦苦挣扎,他找不到解救国家与民族于水火的方法,他只是一个空有一腔热血的学生。是的,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是我依然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我想,这才是赵刚的真实想法。学生运动在赵刚的手里成了他改变社会,重塑国家的武器,也是他从一个爱空想的学生投身社会改造的起点。
赵刚的第二次蜕变完成于独立团与李云龙搭档的过程中。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知识分子,进入了组织,他很难成为组织的破坏者,而会成为组织坚定的建设者与维护者。因为他坚信,只有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重塑国家与民族的理想。所以,在《亮剑》的出场中,赵刚与李云龙的矛盾不断,这绝不是两人的性格问题,实际上两人的性格十分互补,而是因为赵刚时时处处对组织规则的维护与李云龙时断时续对组织规则的违反不能相互调和而造成的矛盾。这体现在攻击万安镇抢军马事件、骑兵连训练体罚战士事件、李云龙喝酒事件等诸多事情上。对于赵刚而言,切实遵守组织规则是组织发展壮大的保证,不容违反,这是他不切实际的一面,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李云龙,却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两人的交锋过程中,逐渐相互发现了对方的优点,尤其是赵刚,见识到独立团的发展壮大之后,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再到后来,赵刚完全认识到李云龙的特殊性与现实的残酷性,李云龙也认识到赵刚的价值,两个人成了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弟兄,对赵刚而言,他自身的理论终于得以与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
赵刚的最后一次蜕变是建国后的反抗之战。赵刚与冯楠在李云龙田雨二人撮合下结婚,后赵刚调到总参工作。李云龙与赵刚在北京再聚时,去接孩子的路上,两个人有一番关于公车私用的讨论。李云龙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而赵刚却已经意识到危险。两个人后来在电影院斗殴事件中因亮身份而免于处罚,此事通过田墨轩老先生的解释,折射出新社会人治与法治的问题。李云龙当时似乎压根就没有听进去,但是赵刚却是一点就透,他深刻的认识到,在一个没有法治、只有人治的社会中,没有人是安全的。此后赵刚让人心痛的地方并没有拍出,而是借冯楠之口说出:“前些日子老赵他们传达了苏共二十大的赫鲁晓夫报告,老赵回来后就一言不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天。”为什么赵刚要表现的如此“窝囊”?原因就在于他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的劫难已经不可避免,而他却无能为力。这场劫难将摧毁我们民族的根基,与他当初的理想相差甚远。所以他痛苦,他流泪,最后只能用生命的毁灭来对抗……
我曾经跟朋友谈论过,当一种新的改造社会的理论出现,什么样的人对待这些新理论最为真诚。从我们的讨论来看,是如下两种人:一种是在当前的社会层级结构中处于底层而又看不到丝毫希望的人,另一种则是深刻认识现有社会制度不足而仍然心怀救国救民理想的高级知识分子。而赵刚,无疑属于后者,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即便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丢掉性命,亦在所不惜,这就是赵刚,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很多知识分子的必然命运。
赵刚是老燕京大学的肄业生,在当时的局势下,眼看着自己的国家沦陷,决心奋起救国。那时候的他,仍然是不成熟的学生,凭借这胸中的一腔热血,勇敢地走向街头,组织学生运动,向国民政府请愿要求停止内战,准备抗日。运动过后,赵刚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燕大校园,他去了哪儿?从后来的经历来看,他应该是去了延安并在抗大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直至被委派到独立团当政委。从人生经历而言,这是“秀才扛了枪”,但是从历史角度而言,却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必然。一个国家,如果连知识分子都丧失了正义与骨气,那我们这个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
赵刚一生经历了三次痛苦的蜕变,每一次蜕变对他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不过最终他做到了,并终将得到历史的公证评价。赵刚的第一次蜕变始于一二九学生运动,从赵刚的身世来说,他极有可能出身于城市的中上阶层,平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便是国家沉沦,对于他个人的生活影响应该不大。但是,在燕京的校园里,他逐渐接触到了各种思潮,开始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如果他后来不参与组织学生运动,他应该是一个好学生(这点从原著中与田墨轩的会面可以看出),顺利地毕业,可能会成为知名的学者。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当时的中国,东北被占领,华北被蚕食,军阀割据,国共内战不休,民族的希望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出路又在何处?我想,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学生,赵刚的内心一定在苦苦挣扎,他找不到解救国家与民族于水火的方法,他只是一个空有一腔热血的学生。是的,虽然我一无所有,但是我依然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了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我想,这才是赵刚的真实想法。学生运动在赵刚的手里成了他改变社会,重塑国家的武器,也是他从一个爱空想的学生投身社会改造的起点。
赵刚的第二次蜕变完成于独立团与李云龙搭档的过程中。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知识分子,进入了组织,他很难成为组织的破坏者,而会成为组织坚定的建设者与维护者。因为他坚信,只有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实现重塑国家与民族的理想。所以,在《亮剑》的出场中,赵刚与李云龙的矛盾不断,这绝不是两人的性格问题,实际上两人的性格十分互补,而是因为赵刚时时处处对组织规则的维护与李云龙时断时续对组织规则的违反不能相互调和而造成的矛盾。这体现在攻击万安镇抢军马事件、骑兵连训练体罚战士事件、李云龙喝酒事件等诸多事情上。对于赵刚而言,切实遵守组织规则是组织发展壮大的保证,不容违反,这是他不切实际的一面,也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而李云龙,却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在两人的交锋过程中,逐渐相互发现了对方的优点,尤其是赵刚,见识到独立团的发展壮大之后,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再到后来,赵刚完全认识到李云龙的特殊性与现实的残酷性,李云龙也认识到赵刚的价值,两个人成了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弟兄,对赵刚而言,他自身的理论终于得以与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
赵刚的最后一次蜕变是建国后的反抗之战。赵刚与冯楠在李云龙田雨二人撮合下结婚,后赵刚调到总参工作。李云龙与赵刚在北京再聚时,去接孩子的路上,两个人有一番关于公车私用的讨论。李云龙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而赵刚却已经意识到危险。两个人后来在电影院斗殴事件中因亮身份而免于处罚,此事通过田墨轩老先生的解释,折射出新社会人治与法治的问题。李云龙当时似乎压根就没有听进去,但是赵刚却是一点就透,他深刻的认识到,在一个没有法治、只有人治的社会中,没有人是安全的。此后赵刚让人心痛的地方并没有拍出,而是借冯楠之口说出:“前些日子老赵他们传达了苏共二十大的赫鲁晓夫报告,老赵回来后就一言不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整天。”为什么赵刚要表现的如此“窝囊”?原因就在于他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的劫难已经不可避免,而他却无能为力。这场劫难将摧毁我们民族的根基,与他当初的理想相差甚远。所以他痛苦,他流泪,最后只能用生命的毁灭来对抗……
湖风湖水凉不管
(四)欲置兄弟于死地却惺惺相惜的楚云飞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是《亮剑》中另一个个性鲜明、接近完美的人物。论治军、指挥、战略、战术均不在李云龙之下,而在战略方面尤胜之。尤其是剧中最后楚云飞在福州养病期间给自己的属下军官分析军事态势,当时的解放军已经渡江开始席卷天下,仅凭着公开的消息和报纸,楚云飞即将解放军攻略大陆的全盘战略进行了精确的推演,此后事态的发展完全跟他所想一模一样,这种眼光,李云龙不具备,孔捷不具备,剧中共军方面人物也只有丁伟在后期具备如此的战略眼光。相对于剧中的孔捷、赵刚等人曲折的成长之路,楚云飞一出场就光彩照人,颇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大器早成。实际上,在整个《亮剑》中,共军方面性格及行事方式与楚云飞最为相似的不是李云龙,而是丁伟。但是按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理论,一般而言,同性格类型的人很难成为朋友,而性格互补的人经过相互了解后却能够建立肝胆相照的友谊。这也是剧中为何李云龙与赵刚、与楚云飞、与丁伟、孔捷等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原因。
楚云飞是现有体制的维护者。剧中虽未介绍关于他的具体身世,从其个人行为方式来看,拥有良好的教育,过人的眼光,优雅的品味,该与赵刚的家庭出身类似。楚云飞虽然也痛恨政府腐败,但是他仍然认可三民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他坚决的维护现有的体制。实际上,在晋绥军军官团参观八路军的那一集,楚云飞在独立团遇到了赵刚,两个人侃侃而谈,楚云飞慨叹:“十八集团军真是浪费人才,以赵兄的文采,就不应该把他放在一线的作战部队当政委”。此时的他,理应有所警觉,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参与到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变革,那么表明现有的体制不仅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而且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在这一点上,他缺少一点赵刚的感悟能力。李云龙重伤后,赵刚前去探望并在战地医院中偶遇到田雨,面对如此漂亮的姑娘,赵刚想的却是:连这么漂亮的姑娘都加入了解放军,看来我们的革命确实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可是楚云飞自有他自己的局限,我们每一个人,处在历史的洪流中,谁又能没有局限呢?
剧中出现的一个情节是楚云飞接到上峰的指示设计擒杀李云龙。一个疑问是楚云飞真的杀不了李云龙吗?我看未必。楚云飞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是不屑于做出让人鄙夷的事情的。李云龙的欣然受邀和自杀式的要挟,正好给了楚云飞一个借口,可以堂儿皇之的将李云龙放走。以楚云飞的谋略水平,如果他真的想杀李云龙,半路伏击、暗杀、打闷棍、下毒等招数一起上,十个李云龙也被收拾了,根本就没必要浪费这一桌子好菜。这一场戏真实的本意其实是演给自己的部下,也是演给自己的上峰看的。在楚云飞的心目中,宁肯与李云龙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也不愿意干这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李云龙当然对楚云飞的心思也了解的一清二楚,不然他就不会自投罗网,贸然赴约。
楚云飞的豪气逼人。一句“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将一个智勇兼备、跃马扬鞭的威武将军跃然纸上。钱伯均欲投敌那集,楚云飞只带了警卫班就前往清理门户,好在后来李云龙率部及时赶到,楚云飞方才幸免于难。厉害之处就在于楚的判断。交战中,警卫班的战士惊慌叫到:“团长,我们被包围了!”楚云飞却毫无惧色,一边还击一边鼓励自己的部下:“坚持住,援兵马上就到”。知云龙者,云飞也。李云龙的及时出兵解救了楚云飞,但是他却不让李插手,自己单枪匹马的去追钱伯均,并略带挑衅的要同钱伯均决斗。这就是自信,对自身枪法能力的自信。相对而言,李云龙在伏击华北日军观光团的那集,在最后的拼刺中,李虽然意欲挺身而出与服部直臣少将进行决斗,不过被魏大勇挡住,失去了一次完美展现自己的机会。楚云飞的另一次抢眼表现是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过生日,在河源县聚仙楼举行宴会,被他知道了,就想带人大闹一场并通知了李云龙前来赴会。这是楚对李的试探,不过他成功了,他料定李云龙一定会来,最终二人携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对日伪军指挥系统歼灭战的伟大乐章。大闹聚仙楼事件之后,日军方面的焦点都放在李云龙身上,似乎他才是幕后黑手一样,实际呢,李不过是受邀参与了该事件,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是楚云飞。最后在淮海战场上与李云龙再次相遇时,当楚云飞认出对方,毅然起立,坚定地说:“云龙兄,云飞在此!”永远堂堂正正,楚云飞是也!做人当如楚云飞!
楚云飞文采斐然,品味高雅。相较于李云龙动不动就老子他娘的满嘴粗话,楚云飞的文字水平即便放到今日,也是让人敬佩。此处仅摘录几句楚的原话:“最重要的是,军人要有精神,一息尚存,战斗不息。”“有此等人才,国家甚幸,民族甚幸。”“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我堂堂中国空无人”……类似的话语,不枚胜举。楚云飞淮海战役负伤后在福州养病,其部下去医院探望他,祝贺他因徐蚌会战的战功而得到提升,楚的反应却是挥手制止并沉痛的说:“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依楚某之见,徐蚌战场上所有国军将领,都应自裁,以谢天下,何来之战功啊,总裁向来宽厚待人,我等待罪之臣,不杀,已感恩不尽,诚惶诚恐,还有何脸面加官进爵!”这番表白,撇去其含义,光是文学水平,就让今日我等佩服!仪表方面,楚云飞从抗战出场到剧中最后伤心离开大陆,永远穿着得体的军装,保持着良好的军容,而反观李云龙,完全的不修边幅,客观地讲,八路的军装是次了点,但是赵刚、丁伟的军容军貌绝对是一流的,而李云龙,连里面的衬衣领子几乎一直都是黑的。抗战胜利后国军换装,穿上美式军服,楚云飞的话是这样的:“我就是喜欢这美式军服的小翻领,到底是民主国家,军服都给你讲道理。让你的脖子享受自由,不受束缚。”看着他臭美的样子,我忍不住哑然失笑。楚云飞还是一个美食家。设计鸿门宴欲杀李云龙的那一集,他摆了一桌好菜,却对前来赴宴的李云龙如此说道:“别看我是山西人,可我不护短,坦率地讲,山西菜上不得台面,不入流。北方菜系说得过去的只有鲁菜,正巧我这有个山东厨子,手艺勉强说得过去,如今是国难时期,条件差一些,委屈云龙兄了”。这番话,说好听点是谦虚,我觉到的却是炫耀,红果果的炫耀。住的方面,楚云飞似乎不求奢华,但是绝对干净整洁,条理分明。李云龙因为游击作战,到处钻山沟,能有个屋檐挡风遮雨就心满意足了,而楚云飞的住处即便处于行军打仗期间,也从来都是那么的简洁。此外,楚云飞之所以如此备受推崇,更是缘于他的学习精神。只要是有闲暇,手不释卷,李云龙呢,剧中反映最多的就是喝酒,赵刚为了提升他的知识水平,费力教他认字学习,可是他却觉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楚云飞的勤奋精神实在让我等今日大学生汗颜!
楚云飞具有将帅风范。在《亮剑》的全剧中,楚云飞一直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即使在钱伯均处被围、山本特工队偷袭以及李云龙小部队奇袭的情况下,都没有丝毫的慌乱,真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倒的心态。即便是在原著中,梁山分队潜入金门岛中为炮战做炮观员,完全压制住国军之时,一众国军将领惊慌失措,楚云飞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风度与理智。李云龙顺手拿了他的装备和给养,他也没有感情用事,如果反过来,李云龙能够把楚云飞家的门板都给掀翻了。赵刚对此事的评价极为精确:“那是君子遇到小人了……”这种事,丁伟、孔捷、赵刚都干不出来,只有李云龙,不仅干了,还理直气壮。不过好在他遇上的是楚云飞,这也正说明,两个人之间,如果不是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一定会成为至交,因为他们相互理解。另一个能够表明楚云飞具有将帅风范的是他对抗日期间国共合作的清醒认识。在这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中,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们和共产党的军队产生的任何摩擦,都会导致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要重申一点的就是,民族的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面对外族的侵略时,他的心中,始终将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处处以国家大义为重,在剧中,除此无他。这绝对不是故作姿态,楚云飞的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但是他也非常理性的认识到,早晚有一天要与共军兵戎相见,因为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他提早下手进驻大孤镇,抢先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只是这次他失算了,他的老冤家李云龙又耍了手段,不仅逼迫他的部队撤出了大孤镇,还强行截留了他部队的装备。对于这事,方立功参谋长满腔怒气,楚云飞却表现的非常淡然,这种对个人情绪的控制以及理性的应对,剧中除却楚云飞,只有丁伟可与之一较高下。
伤哉楚云飞。国军败退,大陆沦陷,作为将领,楚云飞又该如何?杀身成仁、弃暗投明还是徐图再战?他不知道,他不理解为什么具有优势装备的国军会一败涂地,他不明白为什么三民主义在当时行不通?答案就隐藏在晋西北他初遇赵刚的那个小山村里,套用一句老话,那就是民心所向。淮海战场上共军虽说60万,但是他们的身后有百万民工推着独轮车帮他们运送给养,这不是六十万对决八十万,而是两百万对决八十万,国军大势已去。留给楚云飞的,只有故乡的一浮黄土。当他像朝圣般的捧起故土时,不仅仅是他,我想,每一个灵魂都被深深触动。他没有说太多伤感的话,这一刻,再多的话语,都抵不上汽车启动时他对大陆的深情回望。这是养育他的故土,以后却只能在梦中相会;这是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往后却有家难归。别了,我的故土,别了,我的祖国……
看到你捧起故土
悲伤离去
心中怆然而涕下
这一别
海峡虽窄
却咫尺天涯,再难相见
故乡……
从此化为梦中的一叶扁舟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是《亮剑》中另一个个性鲜明、接近完美的人物。论治军、指挥、战略、战术均不在李云龙之下,而在战略方面尤胜之。尤其是剧中最后楚云飞在福州养病期间给自己的属下军官分析军事态势,当时的解放军已经渡江开始席卷天下,仅凭着公开的消息和报纸,楚云飞即将解放军攻略大陆的全盘战略进行了精确的推演,此后事态的发展完全跟他所想一模一样,这种眼光,李云龙不具备,孔捷不具备,剧中共军方面人物也只有丁伟在后期具备如此的战略眼光。相对于剧中的孔捷、赵刚等人曲折的成长之路,楚云飞一出场就光彩照人,颇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大器早成。实际上,在整个《亮剑》中,共军方面性格及行事方式与楚云飞最为相似的不是李云龙,而是丁伟。但是按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理论,一般而言,同性格类型的人很难成为朋友,而性格互补的人经过相互了解后却能够建立肝胆相照的友谊。这也是剧中为何李云龙与赵刚、与楚云飞、与丁伟、孔捷等人关系非同一般的原因。
楚云飞是现有体制的维护者。剧中虽未介绍关于他的具体身世,从其个人行为方式来看,拥有良好的教育,过人的眼光,优雅的品味,该与赵刚的家庭出身类似。楚云飞虽然也痛恨政府腐败,但是他仍然认可三民主义,认为社会的变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所以他坚决的维护现有的体制。实际上,在晋绥军军官团参观八路军的那一集,楚云飞在独立团遇到了赵刚,两个人侃侃而谈,楚云飞慨叹:“十八集团军真是浪费人才,以赵兄的文采,就不应该把他放在一线的作战部队当政委”。此时的他,理应有所警觉,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都参与到社会的自下而上的变革,那么表明现有的体制不仅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而且已经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在这一点上,他缺少一点赵刚的感悟能力。李云龙重伤后,赵刚前去探望并在战地医院中偶遇到田雨,面对如此漂亮的姑娘,赵刚想的却是:连这么漂亮的姑娘都加入了解放军,看来我们的革命确实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可是楚云飞自有他自己的局限,我们每一个人,处在历史的洪流中,谁又能没有局限呢?
剧中出现的一个情节是楚云飞接到上峰的指示设计擒杀李云龙。一个疑问是楚云飞真的杀不了李云龙吗?我看未必。楚云飞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是不屑于做出让人鄙夷的事情的。李云龙的欣然受邀和自杀式的要挟,正好给了楚云飞一个借口,可以堂儿皇之的将李云龙放走。以楚云飞的谋略水平,如果他真的想杀李云龙,半路伏击、暗杀、打闷棍、下毒等招数一起上,十个李云龙也被收拾了,根本就没必要浪费这一桌子好菜。这一场戏真实的本意其实是演给自己的部下,也是演给自己的上峰看的。在楚云飞的心目中,宁肯与李云龙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也不愿意干这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李云龙当然对楚云飞的心思也了解的一清二楚,不然他就不会自投罗网,贸然赴约。
楚云飞的豪气逼人。一句“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将一个智勇兼备、跃马扬鞭的威武将军跃然纸上。钱伯均欲投敌那集,楚云飞只带了警卫班就前往清理门户,好在后来李云龙率部及时赶到,楚云飞方才幸免于难。厉害之处就在于楚的判断。交战中,警卫班的战士惊慌叫到:“团长,我们被包围了!”楚云飞却毫无惧色,一边还击一边鼓励自己的部下:“坚持住,援兵马上就到”。知云龙者,云飞也。李云龙的及时出兵解救了楚云飞,但是他却不让李插手,自己单枪匹马的去追钱伯均,并略带挑衅的要同钱伯均决斗。这就是自信,对自身枪法能力的自信。相对而言,李云龙在伏击华北日军观光团的那集,在最后的拼刺中,李虽然意欲挺身而出与服部直臣少将进行决斗,不过被魏大勇挡住,失去了一次完美展现自己的机会。楚云飞的另一次抢眼表现是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过生日,在河源县聚仙楼举行宴会,被他知道了,就想带人大闹一场并通知了李云龙前来赴会。这是楚对李的试探,不过他成功了,他料定李云龙一定会来,最终二人携手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对日伪军指挥系统歼灭战的伟大乐章。大闹聚仙楼事件之后,日军方面的焦点都放在李云龙身上,似乎他才是幕后黑手一样,实际呢,李不过是受邀参与了该事件,真正的幕后黑手却是楚云飞。最后在淮海战场上与李云龙再次相遇时,当楚云飞认出对方,毅然起立,坚定地说:“云龙兄,云飞在此!”永远堂堂正正,楚云飞是也!做人当如楚云飞!
楚云飞文采斐然,品味高雅。相较于李云龙动不动就老子他娘的满嘴粗话,楚云飞的文字水平即便放到今日,也是让人敬佩。此处仅摘录几句楚的原话:“最重要的是,军人要有精神,一息尚存,战斗不息。”“有此等人才,国家甚幸,民族甚幸。”“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我堂堂中国空无人”……类似的话语,不枚胜举。楚云飞淮海战役负伤后在福州养病,其部下去医院探望他,祝贺他因徐蚌会战的战功而得到提升,楚的反应却是挥手制止并沉痛的说:“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依楚某之见,徐蚌战场上所有国军将领,都应自裁,以谢天下,何来之战功啊,总裁向来宽厚待人,我等待罪之臣,不杀,已感恩不尽,诚惶诚恐,还有何脸面加官进爵!”这番表白,撇去其含义,光是文学水平,就让今日我等佩服!仪表方面,楚云飞从抗战出场到剧中最后伤心离开大陆,永远穿着得体的军装,保持着良好的军容,而反观李云龙,完全的不修边幅,客观地讲,八路的军装是次了点,但是赵刚、丁伟的军容军貌绝对是一流的,而李云龙,连里面的衬衣领子几乎一直都是黑的。抗战胜利后国军换装,穿上美式军服,楚云飞的话是这样的:“我就是喜欢这美式军服的小翻领,到底是民主国家,军服都给你讲道理。让你的脖子享受自由,不受束缚。”看着他臭美的样子,我忍不住哑然失笑。楚云飞还是一个美食家。设计鸿门宴欲杀李云龙的那一集,他摆了一桌好菜,却对前来赴宴的李云龙如此说道:“别看我是山西人,可我不护短,坦率地讲,山西菜上不得台面,不入流。北方菜系说得过去的只有鲁菜,正巧我这有个山东厨子,手艺勉强说得过去,如今是国难时期,条件差一些,委屈云龙兄了”。这番话,说好听点是谦虚,我觉到的却是炫耀,红果果的炫耀。住的方面,楚云飞似乎不求奢华,但是绝对干净整洁,条理分明。李云龙因为游击作战,到处钻山沟,能有个屋檐挡风遮雨就心满意足了,而楚云飞的住处即便处于行军打仗期间,也从来都是那么的简洁。此外,楚云飞之所以如此备受推崇,更是缘于他的学习精神。只要是有闲暇,手不释卷,李云龙呢,剧中反映最多的就是喝酒,赵刚为了提升他的知识水平,费力教他认字学习,可是他却觉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楚云飞的勤奋精神实在让我等今日大学生汗颜!
楚云飞具有将帅风范。在《亮剑》的全剧中,楚云飞一直是那么的气定神闲,即使在钱伯均处被围、山本特工队偷袭以及李云龙小部队奇袭的情况下,都没有丝毫的慌乱,真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倒的心态。即便是在原著中,梁山分队潜入金门岛中为炮战做炮观员,完全压制住国军之时,一众国军将领惊慌失措,楚云飞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风度与理智。李云龙顺手拿了他的装备和给养,他也没有感情用事,如果反过来,李云龙能够把楚云飞家的门板都给掀翻了。赵刚对此事的评价极为精确:“那是君子遇到小人了……”这种事,丁伟、孔捷、赵刚都干不出来,只有李云龙,不仅干了,还理直气壮。不过好在他遇上的是楚云飞,这也正说明,两个人之间,如果不是因为政治信仰的不同,一定会成为至交,因为他们相互理解。另一个能够表明楚云飞具有将帅风范的是他对抗日期间国共合作的清醒认识。在这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中,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我们和共产党的军队产生的任何摩擦,都会导致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要重申一点的就是,民族的利益高于意识形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面对外族的侵略时,他的心中,始终将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处处以国家大义为重,在剧中,除此无他。这绝对不是故作姿态,楚云飞的拳拳之心,可昭日月。但是他也非常理性的认识到,早晚有一天要与共军兵戎相见,因为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他提早下手进驻大孤镇,抢先占据战略上的主动权。只是这次他失算了,他的老冤家李云龙又耍了手段,不仅逼迫他的部队撤出了大孤镇,还强行截留了他部队的装备。对于这事,方立功参谋长满腔怒气,楚云飞却表现的非常淡然,这种对个人情绪的控制以及理性的应对,剧中除却楚云飞,只有丁伟可与之一较高下。
伤哉楚云飞。国军败退,大陆沦陷,作为将领,楚云飞又该如何?杀身成仁、弃暗投明还是徐图再战?他不知道,他不理解为什么具有优势装备的国军会一败涂地,他不明白为什么三民主义在当时行不通?答案就隐藏在晋西北他初遇赵刚的那个小山村里,套用一句老话,那就是民心所向。淮海战场上共军虽说60万,但是他们的身后有百万民工推着独轮车帮他们运送给养,这不是六十万对决八十万,而是两百万对决八十万,国军大势已去。留给楚云飞的,只有故乡的一浮黄土。当他像朝圣般的捧起故土时,不仅仅是他,我想,每一个灵魂都被深深触动。他没有说太多伤感的话,这一刻,再多的话语,都抵不上汽车启动时他对大陆的深情回望。这是养育他的故土,以后却只能在梦中相会;这是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往后却有家难归。别了,我的故土,别了,我的祖国……
看到你捧起故土
悲伤离去
心中怆然而涕下
这一别
海峡虽窄
却咫尺天涯,再难相见
故乡……
从此化为梦中的一叶扁舟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湖风湖水凉不管
徐蚌会战中楚云飞还只是个师长,这点就太假了,再怎么着也是某兵团司令官,难道校长这么不会用人
暮云 #7
(四)欲置兄弟于死地却惺惺相惜的楚云飞 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是《亮剑》中另一个个性鲜明、接近完美的人物。论治军、指挥、战略、战术均不在李云龙之下,而在战略方面尤胜之。尤其是剧中最后楚云飞在福州养病期间给自己的属下军官分析军事态势,当时的解放军已经渡江开始席卷天下,仅凭着公开的消息和报纸,楚云飞即将解放军攻略大陆的全盘战略进行了精确的推演,此后事态的发展完全跟他所想一模一样,这种眼光,李云龙不具备,孔捷不具备,剧中共军方面人物也只有丁伟在后期具备如此的战略眼光。相对于剧中的孔捷、赵刚等人曲折的成长之路,楚...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
都是演员比较给力才让你有这样的感觉,估计里面也有很多艺术夸张成分在里面,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就是这样的 因为有这样的自信 才有战斗力。后期国军战役指挥都是天才做作战计划 蠢材在执行,我看这一点最靠谱。
跨上苍穹采日月,俯身深蓝赏鱼鳖;千山空有豪情志,万水只趋海塘湾。
(五)非常难以评价的主角李云龙
对于如何评价李云龙,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喜欢他的人觉得他豪情干云,血气方刚,智勇兼备;不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满身匪气,性格倔强,品味太低。我的评价是,李云龙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他为战争而生,也最好为战争而死;他经常是组织规则的破坏者,但却是组织执行机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大别山里的篾匠,这是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好比“织席贩履”的刘备。一个从篾匠成长起来的将军,并能够在几十年的残酷战争中存活,必然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李云龙具有与生俱来的战术素养,同时具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论单兵作战能力,李云龙擅长射击术,会使大刀,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是战斗心理素质,极其稳定。论其战斗指挥能力,《亮剑》一开场,李云龙的战术能力就得到了其敌手坂田联队长的肯定:“这股八路排兵布阵很在行,我断定这个八路军指挥员是防御战老手,他的环形阵地构筑得很有特点,堑壕和散兵坑结合得颇有章法,轻重机枪的配置也很讲究,特别是在这么短时间内,竟然在前沿设置了雷场……这个人不简单哪!”敌人的褒奖就是对李云龙战术能力的肯定,而后李云龙更是创造性地从正面端掉了对他赞赏有加的敌人指挥部,安全突围了。此外,他在楚云飞面前吹牛也可以看出其战术天才方面的端倪:“咱天生就能看图,你不信是不是?我在家的时候做过篾匠,就是编筐的,我参加红军给师长当警卫员,咱第一次看图,就觉得那不是地图,真山真水一目了然,师长说,你装什么有学问?你去看看,你给我指出来,咱上去一指,全对!师长骂我说,哎,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李家坡之战中,面对七七一团的攻坚不利,李云龙将土工掘进与赵刚跟他讲的火力集中在一点进行突破相结合,全歼了侵入根据地的山崎大队。伏击华北日军观摩团,李云龙在无情报、无上级指示的情况下,选择了最佳的伏击地点,一举全歼了日军观摩团,楚云飞在离开八路军营地前,李赠送给他日军佐官军刀作为楚送他勃朗宁手枪的回礼,楚当时非常好奇地问李,凭什么就知道在那条路上一定有仗可打,李云龙的回答却是:“凭的是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这种有别于常人思维的能力,李云龙几乎天生具备,他的思维时而处于发散状态,时而处于逆向状态,很少处于正常人的思维框架中。楚云飞后来讲,战场上就怕这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对手,而李恰恰就是一个如此的对手,他是一个天生为战争而生的将军。
李云龙独一无二的血性与勇气,在《亮剑》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他在对战士的训话中讲到:“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有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就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陈再道将军就曾经说过: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好部队。在当时日渐糜烂的战争环境下,部队的“转进”处于常态,李云龙敢于亮剑的行为无疑大大的振奋了抗战部队的士气,虽然这是由无数战士的血液浇筑出来的,但是敢于正面对抗,无疑给处于绝望的抗战人民心理上带来了胜利的希望,这是李云龙这类将领的最大功绩。另外,李云龙勇气可嘉,楚云飞邀请他去河源县聚仙楼搅合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他欣然受邀;此后国共摩擦加剧,他与段鹏身绑炸药去赴楚云飞的鸿门宴;淮海大决战中,为了突袭楚的指挥部,置身险境,带领侦察连勇猛突袭,颇有当年山本一木的味道。
李云龙具有极强的煽动力与优秀的领导能力。别看李云龙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的煽动与领导能力一流。晋东南大扫荡开始后,独立团突围前李云龙和赵刚的训话非常能够说明问题,赵刚的训话更多是理性和民族大义,这对于一只农民军队而言也许太过于残酷了,而李云龙的训话却别具一格:“同志们,大家都知道了,鬼子对我们的根据地进行扫荡,这次扫荡不比以往,情况可能会更糟糕,我要说的只有一句,天下没有打不破的包围圈!对我们独立团来说,老子就不把它当成是突围战,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我们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大家有胆量没有?记住,全团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进攻,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如果有谁怕了,我可以给他机会,让他脱掉军装,交出武器,和老百姓一起转移,我李云龙绝不为难他,有没有?好!都是有种的汉子,把刺刀给我磨快,把子弹给我推上枪膛,把手榴弹的盖给我拧开了,想消灭独立团,他鬼子还缺副好牙口!”这段话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海量的信息,李云龙先讲明客观形势,而后蔑视敌人,给予战士胜利的信念,接下来激发全团战士的荣誉感,最后做总结,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大老粗李云龙的这段话一讲,全团战士的士气立马飙涨,恨不得马上就去跟鬼子拼命,这就是气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李云龙的带兵能力一流,别看他满嘴粗话,骂骂咧咧,很多战士却最怕李云龙安静的时候,他们更喜欢被老李骂,这说明老李还记着你,喜欢你。突击坂田联队张大彪的一营被围、晋西南反扫荡骑兵连被围之后,李云龙都舍命地率独立团回救,这使得独立团的战士即便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也会心存希望而死战到底,知道他们的团长不会舍弃他们,所以独立团的战士几乎没有人叛变投敌。他还让独立团的三个营在训练、杀敌等方面相互较劲,虽然他比较明显地偏心一营,但是这样无形中在整个独立团中营造了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增强了战士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左权参谋长对副总指挥说的,独立团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一支部队的灵魂,而李云龙就是独立团灵魂的注入者和塑造者。
李云龙优秀的战术素养、极大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使得他成为组织执行机能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是必须将李云龙置于一定的约束下才可放心使用。对于这样的创造型将领,不宜直接对其发出详细指令,而是要设定目标,让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去完成。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建国后李云龙要保留使用的原因。愈家岭突围、陈家峪阻击、攻击平安县城,李云龙全部违反了战场纪律,而又以此后两次最为凶险。陈家峪阻击战山本特工队实际上败在了时间差上,如果山本特工队的进攻节奏再快一点,李云龙就算把日军第四旅团全灭了也对大战略无所影响,因为八路军的总指挥部一旦被端,接下来一段时间各个根据地就要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日军就可以各个歼灭,所以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员福将。攻击平安县城虽然没有如此凶险,但如果日军方面的情报机构反应足够迅速,在其他方面上反咬一口完全是可能的,因为在战略均势下,一旦平衡被打破,战机就会隐藏在其中,如果筱冢义男将军不是救人心切,而采用攻击别处或者改变进攻方式,八路一定要吃大亏。另外,如若不是孔捷、丁伟和楚云飞拼死抵挡增援日军,李云龙能否顺利打下平安县城也难说,虽然他亲手开炮杀了秀芹,似乎是大义凛然,但是全局战略意识太差,副总指挥发火那绝对不是没来由的。
李云龙的三大性格局限——浑身匪气、性格刚硬、自制力差。李云龙具有中国历史上一般土匪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匪气,同时也具有农民起义者的流氓习气。抢东西是剧中经常出现的剧情,不光抢日本人,伪军,连自己的盟军晋绥军也抢,还好他遇到的是楚云飞,不然破坏抗战的大帽子他戴定了,这也是为何楚云飞评价他的这位老友:“有时也做点偷鸡摸狗的勾当”。李云龙的个人思维处在江湖义气与领袖气质之间,时左时右。当秀芹被山本特工队俘虏,他冲冠一怒;当魏和尚被土匪砍了脑袋,他血债血偿,不计后果;这时他的江湖义气左右了他的思维,让他做出了危险的决定。但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他的领袖气质自动附体,排兵布阵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李云龙读书甚少,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建立自己思维中的善恶标准,他的善恶标准中掺杂了江湖义气、杀富济贫以及共产主义思想,虽然混乱,但并没有超出作恶的范畴,加上他过分刚硬的性格,这也是田墨轩说他有赤子之心的重要原因。自制力差是他的另一大性格弱点:嗜酒无节制,解放后与张白露玩暧昧,也许是他在独立团专制散漫惯了,做事容易随心所欲,还好上天给他安排了两个好政委,一个赵刚,一个田雨,不停地在他屡次犯错误的边缘将其拽回。
李云龙的最大缺陷,读书过少。尤其是在原著中,他的那句类似“主席咋就不管管自己婆娘”的话,彻底的暴露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无知。虽然他有一个民国大师级的岳父,但是他的岳父更喜欢深刻思考的赵刚和丁伟,当初之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实际上是看重的是李云龙的赤子之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云龙仔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终于深刻认识了到了自己的最大缺陷,他后悔在晋西北的时候没有好好的跟赵刚学习文化,后悔没有认真的跟自己的岳父讨教交流,他的一生,身边都是文化人,他却近乎固执地选择了与书远离。这使得他的思维世界极为单一,他严格按照自己心中的善恶标准去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很多时候却想不通很多事情,直到临近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才觉得他的脑袋似乎射进了一道理性思维的光芒,但是对他来说已经太迟了,他还是遵从了自己宁折不弯的刚硬性格,选择了有尊严的自杀,宁肯壮烈身死也不要屈辱的活着……
在我看来,《亮剑》的后半部,孔捷和丁伟的能力都已经逐渐超过了李云龙,孔捷胜在个人经历,丁伟胜在对全局战略的把握。但李云龙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是一个士兵,我希望在这样的将军带领下战斗,直至战死亦无悔,因为他激发了个人心中的斗志与勇气;如果我是一名女人,我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虽然有时他脾气倔强,蛮不讲理,没有品位,但我依然愿意将自己融化在他宽广的怀里;他的身躯如山,胸怀似海,嫉恶如仇,他的刚硬与傲气给予女人最大的安全感与依赖感。所以,《亮剑》的男猪脚只能是李云龙,一个充满了各种矛盾与爱恨情仇的男人,也注定将留下众说纷纭的历史评价。
对于如何评价李云龙,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喜欢他的人觉得他豪情干云,血气方刚,智勇兼备;不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满身匪气,性格倔强,品味太低。我的评价是,李云龙天生就是当将军的料,他为战争而生,也最好为战争而死;他经常是组织规则的破坏者,但却是组织执行机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大别山里的篾匠,这是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好比“织席贩履”的刘备。一个从篾匠成长起来的将军,并能够在几十年的残酷战争中存活,必然有着超出常人的能力。李云龙具有与生俱来的战术素养,同时具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论单兵作战能力,李云龙擅长射击术,会使大刀,实战经验丰富,尤其是战斗心理素质,极其稳定。论其战斗指挥能力,《亮剑》一开场,李云龙的战术能力就得到了其敌手坂田联队长的肯定:“这股八路排兵布阵很在行,我断定这个八路军指挥员是防御战老手,他的环形阵地构筑得很有特点,堑壕和散兵坑结合得颇有章法,轻重机枪的配置也很讲究,特别是在这么短时间内,竟然在前沿设置了雷场……这个人不简单哪!”敌人的褒奖就是对李云龙战术能力的肯定,而后李云龙更是创造性地从正面端掉了对他赞赏有加的敌人指挥部,安全突围了。此外,他在楚云飞面前吹牛也可以看出其战术天才方面的端倪:“咱天生就能看图,你不信是不是?我在家的时候做过篾匠,就是编筐的,我参加红军给师长当警卫员,咱第一次看图,就觉得那不是地图,真山真水一目了然,师长说,你装什么有学问?你去看看,你给我指出来,咱上去一指,全对!师长骂我说,哎,你他娘的还真是个天才!”。李家坡之战中,面对七七一团的攻坚不利,李云龙将土工掘进与赵刚跟他讲的火力集中在一点进行突破相结合,全歼了侵入根据地的山崎大队。伏击华北日军观摩团,李云龙在无情报、无上级指示的情况下,选择了最佳的伏击地点,一举全歼了日军观摩团,楚云飞在离开八路军营地前,李赠送给他日军佐官军刀作为楚送他勃朗宁手枪的回礼,楚当时非常好奇地问李,凭什么就知道在那条路上一定有仗可打,李云龙的回答却是:“凭的是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这种有别于常人思维的能力,李云龙几乎天生具备,他的思维时而处于发散状态,时而处于逆向状态,很少处于正常人的思维框架中。楚云飞后来讲,战场上就怕这种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对手,而李恰恰就是一个如此的对手,他是一个天生为战争而生的将军。
李云龙独一无二的血性与勇气,在《亮剑》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绎。他在对战士的训话中讲到:“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有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就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陈再道将军就曾经说过: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才是好部队。在当时日渐糜烂的战争环境下,部队的“转进”处于常态,李云龙敢于亮剑的行为无疑大大的振奋了抗战部队的士气,虽然这是由无数战士的血液浇筑出来的,但是敢于正面对抗,无疑给处于绝望的抗战人民心理上带来了胜利的希望,这是李云龙这类将领的最大功绩。另外,李云龙勇气可嘉,楚云飞邀请他去河源县聚仙楼搅合日本宪兵队长平田一郎的生日,他欣然受邀;此后国共摩擦加剧,他与段鹏身绑炸药去赴楚云飞的鸿门宴;淮海大决战中,为了突袭楚的指挥部,置身险境,带领侦察连勇猛突袭,颇有当年山本一木的味道。
李云龙具有极强的煽动力与优秀的领导能力。别看李云龙大字不识几个,但是他的煽动与领导能力一流。晋东南大扫荡开始后,独立团突围前李云龙和赵刚的训话非常能够说明问题,赵刚的训话更多是理性和民族大义,这对于一只农民军队而言也许太过于残酷了,而李云龙的训话却别具一格:“同志们,大家都知道了,鬼子对我们的根据地进行扫荡,这次扫荡不比以往,情况可能会更糟糕,我要说的只有一句,天下没有打不破的包围圈!对我们独立团来说,老子就不把它当成是突围战,当成什么?当成进攻!向我们正面的敌人发起进攻!大家有胆量没有?记住,全团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继续进攻,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如果有谁怕了,我可以给他机会,让他脱掉军装,交出武器,和老百姓一起转移,我李云龙绝不为难他,有没有?好!都是有种的汉子,把刺刀给我磨快,把子弹给我推上枪膛,把手榴弹的盖给我拧开了,想消灭独立团,他鬼子还缺副好牙口!”这段话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海量的信息,李云龙先讲明客观形势,而后蔑视敌人,给予战士胜利的信念,接下来激发全团战士的荣誉感,最后做总结,胜利必将属于我们!大老粗李云龙的这段话一讲,全团战士的士气立马飙涨,恨不得马上就去跟鬼子拼命,这就是气可鼓而不可泄的道理。李云龙的带兵能力一流,别看他满嘴粗话,骂骂咧咧,很多战士却最怕李云龙安静的时候,他们更喜欢被老李骂,这说明老李还记着你,喜欢你。突击坂田联队张大彪的一营被围、晋西南反扫荡骑兵连被围之后,李云龙都舍命地率独立团回救,这使得独立团的战士即便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也会心存希望而死战到底,知道他们的团长不会舍弃他们,所以独立团的战士几乎没有人叛变投敌。他还让独立团的三个营在训练、杀敌等方面相互较劲,虽然他比较明显地偏心一营,但是这样无形中在整个独立团中营造了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增强了战士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左权参谋长对副总指挥说的,独立团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一支部队的灵魂,而李云龙就是独立团灵魂的注入者和塑造者。
李云龙优秀的战术素养、极大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使得他成为组织执行机能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是必须将李云龙置于一定的约束下才可放心使用。对于这样的创造型将领,不宜直接对其发出详细指令,而是要设定目标,让他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去完成。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建国后李云龙要保留使用的原因。愈家岭突围、陈家峪阻击、攻击平安县城,李云龙全部违反了战场纪律,而又以此后两次最为凶险。陈家峪阻击战山本特工队实际上败在了时间差上,如果山本特工队的进攻节奏再快一点,李云龙就算把日军第四旅团全灭了也对大战略无所影响,因为八路军的总指挥部一旦被端,接下来一段时间各个根据地就要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日军就可以各个歼灭,所以楚云飞说李云龙是一员福将。攻击平安县城虽然没有如此凶险,但如果日军方面的情报机构反应足够迅速,在其他方面上反咬一口完全是可能的,因为在战略均势下,一旦平衡被打破,战机就会隐藏在其中,如果筱冢义男将军不是救人心切,而采用攻击别处或者改变进攻方式,八路一定要吃大亏。另外,如若不是孔捷、丁伟和楚云飞拼死抵挡增援日军,李云龙能否顺利打下平安县城也难说,虽然他亲手开炮杀了秀芹,似乎是大义凛然,但是全局战略意识太差,副总指挥发火那绝对不是没来由的。
李云龙的三大性格局限——浑身匪气、性格刚硬、自制力差。李云龙具有中国历史上一般土匪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匪气,同时也具有农民起义者的流氓习气。抢东西是剧中经常出现的剧情,不光抢日本人,伪军,连自己的盟军晋绥军也抢,还好他遇到的是楚云飞,不然破坏抗战的大帽子他戴定了,这也是为何楚云飞评价他的这位老友:“有时也做点偷鸡摸狗的勾当”。李云龙的个人思维处在江湖义气与领袖气质之间,时左时右。当秀芹被山本特工队俘虏,他冲冠一怒;当魏和尚被土匪砍了脑袋,他血债血偿,不计后果;这时他的江湖义气左右了他的思维,让他做出了危险的决定。但是一旦进入战争状态,他的领袖气质自动附体,排兵布阵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李云龙读书甚少,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建立自己思维中的善恶标准,他的善恶标准中掺杂了江湖义气、杀富济贫以及共产主义思想,虽然混乱,但并没有超出作恶的范畴,加上他过分刚硬的性格,这也是田墨轩说他有赤子之心的重要原因。自制力差是他的另一大性格弱点:嗜酒无节制,解放后与张白露玩暧昧,也许是他在独立团专制散漫惯了,做事容易随心所欲,还好上天给他安排了两个好政委,一个赵刚,一个田雨,不停地在他屡次犯错误的边缘将其拽回。
李云龙的最大缺陷,读书过少。尤其是在原著中,他的那句类似“主席咋就不管管自己婆娘”的话,彻底的暴露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无知。虽然他有一个民国大师级的岳父,但是他的岳父更喜欢深刻思考的赵刚和丁伟,当初之所以把女儿嫁给他,实际上是看重的是李云龙的赤子之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云龙仔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终于深刻认识了到了自己的最大缺陷,他后悔在晋西北的时候没有好好的跟赵刚学习文化,后悔没有认真的跟自己的岳父讨教交流,他的一生,身边都是文化人,他却近乎固执地选择了与书远离。这使得他的思维世界极为单一,他严格按照自己心中的善恶标准去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很多时候却想不通很多事情,直到临近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才觉得他的脑袋似乎射进了一道理性思维的光芒,但是对他来说已经太迟了,他还是遵从了自己宁折不弯的刚硬性格,选择了有尊严的自杀,宁肯壮烈身死也不要屈辱的活着……
在我看来,《亮剑》的后半部,孔捷和丁伟的能力都已经逐渐超过了李云龙,孔捷胜在个人经历,丁伟胜在对全局战略的把握。但李云龙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我是一个士兵,我希望在这样的将军带领下战斗,直至战死亦无悔,因为他激发了个人心中的斗志与勇气;如果我是一名女人,我愿意嫁给这样的男人,虽然有时他脾气倔强,蛮不讲理,没有品位,但我依然愿意将自己融化在他宽广的怀里;他的身躯如山,胸怀似海,嫉恶如仇,他的刚硬与傲气给予女人最大的安全感与依赖感。所以,《亮剑》的男猪脚只能是李云龙,一个充满了各种矛盾与爱恨情仇的男人,也注定将留下众说纷纭的历史评价。
湖风湖水凉不管
我倒觉得李云龙在过去的战争形态下确实有可取之处,但他的一些伎俩现在放在现代战争中会出问题的。有凝聚力 有战场临时应变力都很重要,但充其量只是一个底层指挥官的能力
跨上苍穹采日月,俯身深蓝赏鱼鳖;千山空有豪情志,万水只趋海塘湾。
(六)即便到死,我亦不能停止爱你——田雨与冯楠
田雨和冯楠两位女性不是《亮剑》的绝对主角,虽然在最后的部分才出现,但是我依然想将她们两个放在一起重点来写,因为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性。如果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女性能够更多一些,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于我看来,民族崛起的希望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一个国家里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田雨和冯楠表面上看是两种性格类型的女人,田雨刚烈,冯楠绵密,但是内在,她们几乎是一样类型的女人。她们都具有一般中国女性少有的独立思想,外表看似柔弱,实际上内心极为刚强。也许在开始的时候田雨的思想要显得更激进一些,读了几本进步的书就弃学参加革命去了。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她完全可以养尊处优,但是后来,她却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学习新的外语,博览群书,开展新的工作。虽然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她毕竟是个有思想并且善于思考的女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徘徊中间,她渐渐地认识到民族的灾难不可避免。而这灾难,也最终落到了她和家人的头上。相比较而言,冯楠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佼佼者,她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在北师大任教,嫁给赵刚后,一直扮演着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形象。但是她从来没有停止思考,尤其在最后与自己丈夫生离死别之际,对赵刚和李云龙命运的精准评价,句句惊心,犀利见骨。有如此深刻思想与见识的女性,夫复何求!
李云龙和田雨,赵刚和冯楠的结合,是接近完美的婚姻。他们这两对,一对是人生冤家,一对是知己伴侣。李田的婚姻之路并不平坦,田雨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崇拜、反感、绝望、再接受到生死不离的变化,而赵冯二人的结合几乎如童话般美好。两家在北京相聚时,田雨曾一度十分羡慕冯楠,她觉得赵刚脾气好,会心疼人,而李云龙脾气暴躁,没有教养,不过很快,她就会发现李云龙的更多优点,并最终至死不渝地爱上了他。面对着小家被毁、民族的灾难不可避免时,两个相隔千里的女人,都一样的选择了毁灭自己,这不仅仅是殉情,她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民族已经大祸临头,人性的尊严、良知与美好都将被践踏,与其奴颜婢膝、苟延残喘地活下去,死亡反而是维持自己尊严的最后保证。更何况,她们为之深爱的丈夫,承受着比他们更大的苦痛,在她们内心中,生命已经与她们的爱人连为一体,你若死去,吾亦断不肯独生……
田雨和冯楠两位女性不是《亮剑》的绝对主角,虽然在最后的部分才出现,但是我依然想将她们两个放在一起重点来写,因为她们是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性。如果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女性能够更多一些,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于我看来,民族崛起的希望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一个国家里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田雨和冯楠表面上看是两种性格类型的女人,田雨刚烈,冯楠绵密,但是内在,她们几乎是一样类型的女人。她们都具有一般中国女性少有的独立思想,外表看似柔弱,实际上内心极为刚强。也许在开始的时候田雨的思想要显得更激进一些,读了几本进步的书就弃学参加革命去了。作为开国将军的家属,她完全可以养尊处优,但是后来,她却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学习新的外语,博览群书,开展新的工作。虽然她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她毕竟是个有思想并且善于思考的女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徘徊中间,她渐渐地认识到民族的灾难不可避免。而这灾难,也最终落到了她和家人的头上。相比较而言,冯楠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佼佼者,她毕业于金陵大学,后在北师大任教,嫁给赵刚后,一直扮演着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形象。但是她从来没有停止思考,尤其在最后与自己丈夫生离死别之际,对赵刚和李云龙命运的精准评价,句句惊心,犀利见骨。有如此深刻思想与见识的女性,夫复何求!
李云龙和田雨,赵刚和冯楠的结合,是接近完美的婚姻。他们这两对,一对是人生冤家,一对是知己伴侣。李田的婚姻之路并不平坦,田雨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崇拜、反感、绝望、再接受到生死不离的变化,而赵冯二人的结合几乎如童话般美好。两家在北京相聚时,田雨曾一度十分羡慕冯楠,她觉得赵刚脾气好,会心疼人,而李云龙脾气暴躁,没有教养,不过很快,她就会发现李云龙的更多优点,并最终至死不渝地爱上了他。面对着小家被毁、民族的灾难不可避免时,两个相隔千里的女人,都一样的选择了毁灭自己,这不仅仅是殉情,她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个民族已经大祸临头,人性的尊严、良知与美好都将被践踏,与其奴颜婢膝、苟延残喘地活下去,死亡反而是维持自己尊严的最后保证。更何况,她们为之深爱的丈夫,承受着比他们更大的苦痛,在她们内心中,生命已经与她们的爱人连为一体,你若死去,吾亦断不肯独生……
湖风湖水凉不管
你写到了很多我没有思考到的地方,有种重新再读一遍的冲动
写的相当不错,文笔也非常好。 应该是05 06级的人吧
暮云 #1
序言 我本是一个工科学生,上本科的时候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却喜欢泡学校的图书馆,看各类书籍,遇上暑假也尽量窝在学校,就为了能够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安心的看书。《亮剑》的原著就是在大二的暑假里看完的,看到最后,内心澎湃,痛哭不已,为赵刚哭,为李云龙哭,为田雨哭,为冯楠哭,还为丁伟哭。我们的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血与火的考验,却一次次的将自己的民族精英毁于自己之手,怎不令人扼腕痛惜,捶胸顿足! 2006年《亮剑》的电视剧出品,那时还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是在学校旁边的小网吧里包夜看完的,虽然战争场面的拍摄略显粗糙,但...
天上飘的那不是白云,那是海鸥
(七)最令我敬佩和痛哭的将军——丁伟
虽然在整个电视剧中亮相次数不多,但是晋西北铁三角里,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丁伟。按照影视剧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在坏人中突出主要坏人,主要坏人中突出极品坏人,极品坏人中突出坏的掉渣的坏人”,李云龙无疑符合上述原则(不是指李云龙坏的掉渣,就是这么个意思),作为一个有血性,又有狗血爱情,有狡黠,又有豪气干云的人物,想不被编成故事都难。相对而言,丁伟就平稳多了。首先,剧中很少出现丁伟血性的一面,关于丁伟的爱情方面,剧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另外,丁伟虽然被李云龙说成是“无利不起早的主”,但是却少有楚云飞评价李云龙的那种“偷鸡摸狗的勾当”。豪气干云倒是有,并且绝对不比李云龙少,不过丁伟的豪气干云又是李云龙不能与之比肩的,也就是影视剧没有拍出的原著后半部。所以,丁伟不可能成为剧中的主角,主角只能是更有故事的李云龙。然而,在看过那么多遍的《亮剑》之后,我却越来越喜欢和敬佩丁伟这个人物,也深深的觉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缺乏的恰恰是丁伟式的人物,如果这样的人更多一些,再多一些,我们民族的悲剧就会减少,国家的安全就会更有保证。
丁伟的出场缘于李云龙的战场抗命。新一团没有按照总部的命令从愈家岭方向突围,而是选择了击溃坂田联队从正面突围,战果很大,错误却也不小。这个错误不是新一团的错误,而是新一团团长的错误。按照后来一营长张大彪从总部的自己老乡那儿听来的话说就是:“你们新一团(这是指打完平安县城这次,不过估计总部里的对李云龙的评价都差不多)不是牛嘛,万一以后战场抗命抗出了甜头,谁还指挥的了你们”。此次抗命,李云龙被下放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初具战斗力的新一团没有了军事主官,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亲自点将,将已经去延安学习路上的28团团长丁伟召回担任新一团团长。一个问题是,其他的人都没有被叫到延安学习,李云龙没有,孔捷也没有,估计丁伟也没有主动要求去延安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何丁伟要被叫去学习?学习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丁伟跟自己的警卫员骑马上路赶往延安,被伪军骑兵发现并追踪,这时警卫员看到敌我力量悬殊,有点害怕,丁伟却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都是好马啊,我看上了就是我的!”并且安慰警卫员不要担心,公文包就是他们最好的护身符。从这一件小事即可看出丁伟的智慧与勇气,并且当八路军的通信员追上丁伟之后,还未开口,丁伟就对旁边的警卫员说:“得,准是去延安学习的命令取消了……”。近乎惊人的判断力,兼具智慧与勇气,这就是丁伟的出场。那么,为什么彭德怀非要选择丁伟来担任新一团的团长?一个原因是部队急缺军事干部,尽量保留住每一个军事干部是前线指挥官的职责,去延安学习主要还是思想上的改造,所以此次彭老总应该是同中央做了工作才留下了丁伟;另一个原因彭德怀没有说,在我看来这个原因跟前一个一样重要,那就是丁伟是八路军中为数不多的智勇兼备型将领,并且是军中少有的集战略与战术于一身的将领。并且丁伟行事与李云龙不同,总结一句话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些都可以从后面剧情的发展得到印证。“这样的将领简直就是宝贝啊”,这是左权跟彭老总谈话时对李云龙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评价放在丁伟身上更为合适。
丁伟对李云龙的义气。赶赴延安学习遇到的伪军是万家镇皇协第八混成旅的骑兵营,丁伟看上了,并说了看上的就是我的,后来却大度的送给了李云龙。应该注意到丁伟送骑兵营的时间,此时李云龙刚刚被撤职,即将到被服厂上班,按说李在被服厂当厂长应该不会需要一个骑兵营,丁伟就是认定了李云龙肯定马上会复出才送给老李的。后来,386旅独立团被山本特工队打趴下了,孔捷戴罪立功当副团长,李云龙官复原职当独立团团长。丁伟又把张大彪和孙德胜送给李云龙(虽然孙是用重机枪换的)。就这还被李云龙讥刺为“无利不起早”的主。估计要是换成李云龙早知道军马这事,肯定就独吞了,对于独吞这事可以参考孔捷对李云龙的评价:你小子一贯是有了好处你就想独吞……
晋中突围后,晋西北的铁三角成立。在孔捷、李云龙、丁伟三人的碰头会上,孔捷坦言此次突围,新二团损失三分之二;李云龙也承认独立团损失很大,部队减员二分之一;相当于两个团都半残废了,而丁伟的新一团,一是仗着当年李云龙留下的家底好,二是指挥得当,减员三分之一,算是建制完整,仍具有相当的战斗力。就是在此次会议上,丁伟提出了在晋西北依托有利地形,三个团之间相互支援的联动机制,并在后来的平安攻防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平安攻城战是李云龙的又一次违反战场规则,不过这一次比第一次从正面突围更严重。上一次属于战场抗命,这一次却属于无总部授权的冒险作战行动。得益于先前制定好的联动机制,他的冒险得到了孔捷和丁伟的大力支持。在面对优势日军不惜代价向平安进发的过程中,孔捷和丁伟的应对策略完全不同。孔捷的策略是调动大量部队依托地形与增援日军死扛,而丁伟对自己部队所下的命令是破坏防区内的桥梁、隘口,不惜代价打破坛坛罐罐,利用地雷战、游击战延缓敌人的进攻,并且尽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的工兵,同时在二线配备预备队,防止一线被敌人突破后的快速通过。参与阻敌增援的新一团战士的话最具有代表性:“还是我们团长聪明,专炸鬼子的工兵”。平安攻城战中,李云龙有功有过,功过相抵。孔捷和丁伟实际上都违反战场纪律,在没有总部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投入战斗,但是丁伟的新一团以最小的伤亡完成了阻敌增援的任务,这就是指挥官指挥能力的对比。同时丁伟的策略也符合我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是总部的授权。总部是允许部队同敌人进行游击作战的,但是对于大兵团作战行动,只有总部有这个权力,那么平时各团能够动用的兵力是多少呢?这个可以参考李云龙突袭万家镇抢军马得到答案。在这场抢马的作战行动中,当时孔捷仍是戴罪立功的副团长,听到老李说完丁伟送的礼物就激动地要干一票,李云龙此处的原话是:“肉到了嘴边凭什么不吃?用一个营,干掉他!”孔捷此时异常兴奋地想带队执行任务,但李云龙怕以后孔捷职务调动后打这批军马的主意,坚决不让老孔带队,此处孔捷的原话是:“哎?我说李云龙啊,你咋拿好心当驴肝肺呢?瞒着上级动用一个营的兵力,那不是件小事,上级怪罪下来,够咱俩喝一壶的!你以为我跟你抢功呢?”由此可以断定,由于八路军的分散发展策略,因此在平时,为了能够处理各种危机情形,是准许各团独立进行小规模战斗的,但是这个小规模战斗按照孔捷的说法,应该在连级规模,也就是说,动用一个连进行个拔点作战还是可以的。而在平安攻城战中,独立团全团擅自出战,新二团也大规模出战,已经逾矩,只有新一团,行走在规矩的边缘,即便总部怪罪下来,依然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这一战,李云龙打的是激情,孔捷打的是义气,只有丁伟打的最理性。
平安攻城战后,《亮剑》的剧情发展少有丁伟和孔捷的戏份。丁伟的新一团和孔捷的新二团都开赴东北,划归东野,参与了国共在关外的大决战。李云龙的独立团先是划归中野,中原突围后挺进大别山,国共决战时进入华野战斗序列,此时的李云龙已是师长,参与了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淮海大决战,并与自己惺惺相惜的楚云飞一决生死。而后就是国军退守台湾,大陆解放。当晋西北的铁三角再次聚首于南京军事学院,我们也只能从大闹课堂这一集中约略得知丁伟的战绩,从其所述一个师就敢跟国军一个军对决来看,战绩绝对不下于李云龙,但是这些对于解放后都已经不再重要,让人能够记住并留下印象的倒是以下的几件事。
跳舞和擦皮鞋,这只是生活的小细节,却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人生活以及思想转变问题。李云龙和孔捷就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土的掉渣我自豪”的心态,不愿意去刻意改变自己,动不动就“老子怎么……,天下不也是老子打下来的”。按说丁伟和孔捷都出关见识过老毛子,应该学的差不多才是,可是孔捷就是没有学到这些。这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纯粹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按照剧中老首长刘伯承的话说:“军队总归会正规化”,而这些就是正规化军人的一方面,不仅在军容军纪要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的军队也要走向世界,参与外军的交流活动,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
与段鹏的打斗事件。军事学院放假,大家各奔东西,只有丁伟选择了独自出行。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隐藏身份深入民间,我不认为他是游山玩水,而是实地的体察民情更为可信。另外,在军人招待所,丁伟初始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被安排住进了大间。段鹏这时带着孩子睡在丁伟的上铺,孩子却尿了丁伟一脸。这事搁在谁身上都要骂两句娘,丁伟也不例外,例外的是段鹏的反应。不认错也就算了,反而动起手来,把丁伟给制住了。直到管理人员出现,要求出示证件,丁伟才亮明自己的身份。管理人员诚惶诚恐,段鹏满不在乎,任丁伟处置。但是丁伟却先称赞了段鹏的身手,也没有动怒,这种对个人情绪控制的功力,绝非一般人能够达到。并且在管理人员一再要求给换单间的情况下,丁伟也没有动身,依然睡在大间里,这作为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尤其难能可贵。
与田墨轩的谈话是丁伟展现自己思想开放的另一个事件。田墨轩作为民国的大知识分子,其思想深度和境界,远超当时的时代。他的思想从纯粹的理性出发,不掺杂个人情感,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根本的基点,即便对我们当代人依然有巨大的参考意义。丁伟暑假出游顺道拜访李云龙,正好田墨轩夫妇也在,饭桌上,田老先生论及时政,讲到了地缘政治问题,李云龙的反应是发怒并警告自己的岳父:“你这样的思想太危险了……”,女人们的反应是和稀泥并阻止谈话的继续进行,只有丁伟意犹未尽,跟李云龙说:“你岳父大人有点意思,他讲的我需要再仔细想想……”从这一点上,李云龙已经落后于丁伟远矣。丁伟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远超于同时代的人,他承认自己的不足,从各种渠道吸收不同的思想,最后形成的是自己的结论,这也是有关丁伟的下一件大事情的起源,他的惊世骇俗的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
南京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毕业论文当然一定与军事有关,孔捷因为朝鲜战场的经历,论文的题目是《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从题目就知道这跟其在朝鲜战场一个师没有围住一个美军营有关。虽然称为战略合围,讨论的却是偏战术问题。李云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亮剑精神》(注:原著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特种作战的),从我开始看这部剧,就觉得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谈论勇气,似乎不那么相关,但是确实听着很提气,也算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有丁伟的毕业论文,从国家大的战略出发,几乎完全准确的预测了未来50年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走向。并且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苏联存在崩塌的风险,以及中印边界战争和苏联崩塌后对中国国防策略的影响。虽然剧中以ABC三国作为假想敌,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三国指的是美国、日本和苏联。论文的考虑基于二战后期苏联远东红军进入东北消灭关东军事件,加之自己的实地考察以及与田墨轩的谈话,但是能够在当时中苏蜜月的时代提出如此惊人的观点,本身已经证明丁伟的高瞻远瞩。答辩开始,台下哗然,只有刘伯承泰然处之,我相信,那一刻,刘帅和丁将军的心理是相通的,这也是我之所以认为丁伟是军中少有的集战略与战术于一身的综合型将领的原因。丁可为帅,而李孔只能为将……
写了这么多对丁将军的敬佩,接下里就是我对丁将军的痛哭了。在所有我论述的共军人物当中,丁伟是最早被打倒的。这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也是我前面所写的,论豪情干云,李不如丁。李云龙对待自己的兄弟、妻子都表现出一个男人的勇气,但是他却少有勇气去反对整个体制。但是丁伟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十分悲壮。从情理上而言,丁李孔三人均出身红四方面军,彭德怀属于红一方面军,除了抗日期间在晋西北归属彭指挥外,丁伟后来划入东野,为头号主力师,理应是林彪的嫡系才对。庐山会议上,面对对彭的批判,其他人不是噤声不言就是落井下石,只有丁伟拍案而起,铮铮铁骨,论世间又有几人可以做到?被批判,被质疑,却始终初心不改。当孔捷通过电话将丁伟的事情委婉的告知李云龙,李云龙几乎是哭着说:“丁伟呀,好兄弟……你是条汉子……我李云龙不如你”,这一刻,李云龙,你跟丁伟的差距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
虽然在整个电视剧中亮相次数不多,但是晋西北铁三角里,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丁伟。按照影视剧创作的“三突出”原则,“在坏人中突出主要坏人,主要坏人中突出极品坏人,极品坏人中突出坏的掉渣的坏人”,李云龙无疑符合上述原则(不是指李云龙坏的掉渣,就是这么个意思),作为一个有血性,又有狗血爱情,有狡黠,又有豪气干云的人物,想不被编成故事都难。相对而言,丁伟就平稳多了。首先,剧中很少出现丁伟血性的一面,关于丁伟的爱情方面,剧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另外,丁伟虽然被李云龙说成是“无利不起早的主”,但是却少有楚云飞评价李云龙的那种“偷鸡摸狗的勾当”。豪气干云倒是有,并且绝对不比李云龙少,不过丁伟的豪气干云又是李云龙不能与之比肩的,也就是影视剧没有拍出的原著后半部。所以,丁伟不可能成为剧中的主角,主角只能是更有故事的李云龙。然而,在看过那么多遍的《亮剑》之后,我却越来越喜欢和敬佩丁伟这个人物,也深深的觉得,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缺乏的恰恰是丁伟式的人物,如果这样的人更多一些,再多一些,我们民族的悲剧就会减少,国家的安全就会更有保证。
丁伟的出场缘于李云龙的战场抗命。新一团没有按照总部的命令从愈家岭方向突围,而是选择了击溃坂田联队从正面突围,战果很大,错误却也不小。这个错误不是新一团的错误,而是新一团团长的错误。按照后来一营长张大彪从总部的自己老乡那儿听来的话说就是:“你们新一团(这是指打完平安县城这次,不过估计总部里的对李云龙的评价都差不多)不是牛嘛,万一以后战场抗命抗出了甜头,谁还指挥的了你们”。此次抗命,李云龙被下放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初具战斗力的新一团没有了军事主官,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亲自点将,将已经去延安学习路上的28团团长丁伟召回担任新一团团长。一个问题是,其他的人都没有被叫到延安学习,李云龙没有,孔捷也没有,估计丁伟也没有主动要求去延安学习的强烈愿望,为何丁伟要被叫去学习?学习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丁伟跟自己的警卫员骑马上路赶往延安,被伪军骑兵发现并追踪,这时警卫员看到敌我力量悬殊,有点害怕,丁伟却一副大义凛然的气概:“都是好马啊,我看上了就是我的!”并且安慰警卫员不要担心,公文包就是他们最好的护身符。从这一件小事即可看出丁伟的智慧与勇气,并且当八路军的通信员追上丁伟之后,还未开口,丁伟就对旁边的警卫员说:“得,准是去延安学习的命令取消了……”。近乎惊人的判断力,兼具智慧与勇气,这就是丁伟的出场。那么,为什么彭德怀非要选择丁伟来担任新一团的团长?一个原因是部队急缺军事干部,尽量保留住每一个军事干部是前线指挥官的职责,去延安学习主要还是思想上的改造,所以此次彭老总应该是同中央做了工作才留下了丁伟;另一个原因彭德怀没有说,在我看来这个原因跟前一个一样重要,那就是丁伟是八路军中为数不多的智勇兼备型将领,并且是军中少有的集战略与战术于一身的将领。并且丁伟行事与李云龙不同,总结一句话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些都可以从后面剧情的发展得到印证。“这样的将领简直就是宝贝啊”,这是左权跟彭老总谈话时对李云龙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评价放在丁伟身上更为合适。
丁伟对李云龙的义气。赶赴延安学习遇到的伪军是万家镇皇协第八混成旅的骑兵营,丁伟看上了,并说了看上的就是我的,后来却大度的送给了李云龙。应该注意到丁伟送骑兵营的时间,此时李云龙刚刚被撤职,即将到被服厂上班,按说李在被服厂当厂长应该不会需要一个骑兵营,丁伟就是认定了李云龙肯定马上会复出才送给老李的。后来,386旅独立团被山本特工队打趴下了,孔捷戴罪立功当副团长,李云龙官复原职当独立团团长。丁伟又把张大彪和孙德胜送给李云龙(虽然孙是用重机枪换的)。就这还被李云龙讥刺为“无利不起早”的主。估计要是换成李云龙早知道军马这事,肯定就独吞了,对于独吞这事可以参考孔捷对李云龙的评价:你小子一贯是有了好处你就想独吞……
晋中突围后,晋西北的铁三角成立。在孔捷、李云龙、丁伟三人的碰头会上,孔捷坦言此次突围,新二团损失三分之二;李云龙也承认独立团损失很大,部队减员二分之一;相当于两个团都半残废了,而丁伟的新一团,一是仗着当年李云龙留下的家底好,二是指挥得当,减员三分之一,算是建制完整,仍具有相当的战斗力。就是在此次会议上,丁伟提出了在晋西北依托有利地形,三个团之间相互支援的联动机制,并在后来的平安攻防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平安攻城战是李云龙的又一次违反战场规则,不过这一次比第一次从正面突围更严重。上一次属于战场抗命,这一次却属于无总部授权的冒险作战行动。得益于先前制定好的联动机制,他的冒险得到了孔捷和丁伟的大力支持。在面对优势日军不惜代价向平安进发的过程中,孔捷和丁伟的应对策略完全不同。孔捷的策略是调动大量部队依托地形与增援日军死扛,而丁伟对自己部队所下的命令是破坏防区内的桥梁、隘口,不惜代价打破坛坛罐罐,利用地雷战、游击战延缓敌人的进攻,并且尽最大程度的杀伤敌人的工兵,同时在二线配备预备队,防止一线被敌人突破后的快速通过。参与阻敌增援的新一团战士的话最具有代表性:“还是我们团长聪明,专炸鬼子的工兵”。平安攻城战中,李云龙有功有过,功过相抵。孔捷和丁伟实际上都违反战场纪律,在没有总部命令的情况下擅自投入战斗,但是丁伟的新一团以最小的伤亡完成了阻敌增援的任务,这就是指挥官指挥能力的对比。同时丁伟的策略也符合我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是总部的授权。总部是允许部队同敌人进行游击作战的,但是对于大兵团作战行动,只有总部有这个权力,那么平时各团能够动用的兵力是多少呢?这个可以参考李云龙突袭万家镇抢军马得到答案。在这场抢马的作战行动中,当时孔捷仍是戴罪立功的副团长,听到老李说完丁伟送的礼物就激动地要干一票,李云龙此处的原话是:“肉到了嘴边凭什么不吃?用一个营,干掉他!”孔捷此时异常兴奋地想带队执行任务,但李云龙怕以后孔捷职务调动后打这批军马的主意,坚决不让老孔带队,此处孔捷的原话是:“哎?我说李云龙啊,你咋拿好心当驴肝肺呢?瞒着上级动用一个营的兵力,那不是件小事,上级怪罪下来,够咱俩喝一壶的!你以为我跟你抢功呢?”由此可以断定,由于八路军的分散发展策略,因此在平时,为了能够处理各种危机情形,是准许各团独立进行小规模战斗的,但是这个小规模战斗按照孔捷的说法,应该在连级规模,也就是说,动用一个连进行个拔点作战还是可以的。而在平安攻城战中,独立团全团擅自出战,新二团也大规模出战,已经逾矩,只有新一团,行走在规矩的边缘,即便总部怪罪下来,依然可以进可攻,退可守,这一战,李云龙打的是激情,孔捷打的是义气,只有丁伟打的最理性。
平安攻城战后,《亮剑》的剧情发展少有丁伟和孔捷的戏份。丁伟的新一团和孔捷的新二团都开赴东北,划归东野,参与了国共在关外的大决战。李云龙的独立团先是划归中野,中原突围后挺进大别山,国共决战时进入华野战斗序列,此时的李云龙已是师长,参与了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淮海大决战,并与自己惺惺相惜的楚云飞一决生死。而后就是国军退守台湾,大陆解放。当晋西北的铁三角再次聚首于南京军事学院,我们也只能从大闹课堂这一集中约略得知丁伟的战绩,从其所述一个师就敢跟国军一个军对决来看,战绩绝对不下于李云龙,但是这些对于解放后都已经不再重要,让人能够记住并留下印象的倒是以下的几件事。
跳舞和擦皮鞋,这只是生活的小细节,却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个人生活以及思想转变问题。李云龙和孔捷就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土的掉渣我自豪”的心态,不愿意去刻意改变自己,动不动就“老子怎么……,天下不也是老子打下来的”。按说丁伟和孔捷都出关见识过老毛子,应该学的差不多才是,可是孔捷就是没有学到这些。这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纯粹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按照剧中老首长刘伯承的话说:“军队总归会正规化”,而这些就是正规化军人的一方面,不仅在军容军纪要与国际接轨,同时,我们的军队也要走向世界,参与外军的交流活动,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
与段鹏的打斗事件。军事学院放假,大家各奔东西,只有丁伟选择了独自出行。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隐藏身份深入民间,我不认为他是游山玩水,而是实地的体察民情更为可信。另外,在军人招待所,丁伟初始并没有亮明身份,而是被安排住进了大间。段鹏这时带着孩子睡在丁伟的上铺,孩子却尿了丁伟一脸。这事搁在谁身上都要骂两句娘,丁伟也不例外,例外的是段鹏的反应。不认错也就算了,反而动起手来,把丁伟给制住了。直到管理人员出现,要求出示证件,丁伟才亮明自己的身份。管理人员诚惶诚恐,段鹏满不在乎,任丁伟处置。但是丁伟却先称赞了段鹏的身手,也没有动怒,这种对个人情绪控制的功力,绝非一般人能够达到。并且在管理人员一再要求给换单间的情况下,丁伟也没有动身,依然睡在大间里,这作为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尤其难能可贵。
与田墨轩的谈话是丁伟展现自己思想开放的另一个事件。田墨轩作为民国的大知识分子,其思想深度和境界,远超当时的时代。他的思想从纯粹的理性出发,不掺杂个人情感,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根本的基点,即便对我们当代人依然有巨大的参考意义。丁伟暑假出游顺道拜访李云龙,正好田墨轩夫妇也在,饭桌上,田老先生论及时政,讲到了地缘政治问题,李云龙的反应是发怒并警告自己的岳父:“你这样的思想太危险了……”,女人们的反应是和稀泥并阻止谈话的继续进行,只有丁伟意犹未尽,跟李云龙说:“你岳父大人有点意思,他讲的我需要再仔细想想……”从这一点上,李云龙已经落后于丁伟远矣。丁伟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远超于同时代的人,他承认自己的不足,从各种渠道吸收不同的思想,最后形成的是自己的结论,这也是有关丁伟的下一件大事情的起源,他的惊世骇俗的毕业论文——《论我国国土防御的重点》。
南京军事学院高级指挥系的毕业论文当然一定与军事有关,孔捷因为朝鲜战场的经历,论文的题目是《战略合围与向心突击》。从题目就知道这跟其在朝鲜战场一个师没有围住一个美军营有关。虽然称为战略合围,讨论的却是偏战术问题。李云龙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亮剑精神》(注:原著中李云龙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特种作战的),从我开始看这部剧,就觉得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谈论勇气,似乎不那么相关,但是确实听着很提气,也算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只有丁伟的毕业论文,从国家大的战略出发,几乎完全准确的预测了未来50年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走向。并且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苏联存在崩塌的风险,以及中印边界战争和苏联崩塌后对中国国防策略的影响。虽然剧中以ABC三国作为假想敌,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三国指的是美国、日本和苏联。论文的考虑基于二战后期苏联远东红军进入东北消灭关东军事件,加之自己的实地考察以及与田墨轩的谈话,但是能够在当时中苏蜜月的时代提出如此惊人的观点,本身已经证明丁伟的高瞻远瞩。答辩开始,台下哗然,只有刘伯承泰然处之,我相信,那一刻,刘帅和丁将军的心理是相通的,这也是我之所以认为丁伟是军中少有的集战略与战术于一身的综合型将领的原因。丁可为帅,而李孔只能为将……
写了这么多对丁将军的敬佩,接下里就是我对丁将军的痛哭了。在所有我论述的共军人物当中,丁伟是最早被打倒的。这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也是我前面所写的,论豪情干云,李不如丁。李云龙对待自己的兄弟、妻子都表现出一个男人的勇气,但是他却少有勇气去反对整个体制。但是丁伟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十分悲壮。从情理上而言,丁李孔三人均出身红四方面军,彭德怀属于红一方面军,除了抗日期间在晋西北归属彭指挥外,丁伟后来划入东野,为头号主力师,理应是林彪的嫡系才对。庐山会议上,面对对彭的批判,其他人不是噤声不言就是落井下石,只有丁伟拍案而起,铮铮铁骨,论世间又有几人可以做到?被批判,被质疑,却始终初心不改。当孔捷通过电话将丁伟的事情委婉的告知李云龙,李云龙几乎是哭着说:“丁伟呀,好兄弟……你是条汉子……我李云龙不如你”,这一刻,李云龙,你跟丁伟的差距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
湖风湖水凉不管
(八)无声的结局
山本一木死了,为了自己的执着,作为侵略者,我痛恨他,作为军人,我敬佩他;因为他的坚持与强大,作为砺剑的磨刀石才打造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赵刚死了,缘于自己理想的破灭,从年轻时的矢志报国,到投身革命建立自己心目中的国家,再到经历政治斗争的残酷,看到民族精英的毁灭,他的信仰开始崩塌,只有自杀才是他最后的归途,活着却要经历更为残酷的信仰危机。李云龙也死了,为了自己的尊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他狡黠,有流氓气息,但是他有勇气有谋略,敢于亮剑,面对着残破的社会,自杀也是一种亮剑,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田雨和冯楠都追随他们心爱的人而去,这是真正的爱,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这不仅仅是殉情,也包括利用生命的毁灭来反抗。丁伟也离去了,他没有死去,虽然被批判,被质疑,被游街,依然是初心不改,直到平反……虽可欣慰,但是却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多少民族精英的毁灭于自己之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毁灭,却需要更为长久的恢复以及血的教训才能逐渐成长出新一代的民族精英。
有时我在想,历史的镜鉴一直都在,为何我们却依然不知悔改?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连承认历史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德国总理在波兰向二战犹太受害者的惊人一跪,并没有被人民所轻视,而是得到了犹太人的谅解,也得到了世界的原谅,正视过去,直面历史,德国总理跪了下去,德国人民却重新站了起来。而我们,却一直不愿意直面自己的过去,只是一味追求向前(钱)看,然而在这场跑步向前向钱的伟大运动中,我们是不是又一次迷失了自己?
山本一木死了,为了自己的执着,作为侵略者,我痛恨他,作为军人,我敬佩他;因为他的坚持与强大,作为砺剑的磨刀石才打造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赵刚死了,缘于自己理想的破灭,从年轻时的矢志报国,到投身革命建立自己心目中的国家,再到经历政治斗争的残酷,看到民族精英的毁灭,他的信仰开始崩塌,只有自杀才是他最后的归途,活着却要经历更为残酷的信仰危机。李云龙也死了,为了自己的尊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他狡黠,有流氓气息,但是他有勇气有谋略,敢于亮剑,面对着残破的社会,自杀也是一种亮剑,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田雨和冯楠都追随他们心爱的人而去,这是真正的爱,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这不仅仅是殉情,也包括利用生命的毁灭来反抗。丁伟也离去了,他没有死去,虽然被批判,被质疑,被游街,依然是初心不改,直到平反……虽可欣慰,但是却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多少民族精英的毁灭于自己之手?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种毁灭,却需要更为长久的恢复以及血的教训才能逐渐成长出新一代的民族精英。
有时我在想,历史的镜鉴一直都在,为何我们却依然不知悔改?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连承认历史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德国总理在波兰向二战犹太受害者的惊人一跪,并没有被人民所轻视,而是得到了犹太人的谅解,也得到了世界的原谅,正视过去,直面历史,德国总理跪了下去,德国人民却重新站了起来。而我们,却一直不愿意直面自己的过去,只是一味追求向前(钱)看,然而在这场跑步向前向钱的伟大运动中,我们是不是又一次迷失了自己?
湖风湖水凉不管
阅读是个人思维顺势而下的行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思维的重新架构与逆流而上,而文学评论就是尽量接近创作者的意图与架构,但不可能完全参透,这是所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尽量带着问题去阅读,而后再从文学作品的全局进行思考与总结,每个人都能得出一些不同的观点……
游客2012 #13
你写到了很多我没有思考到的地方,有种重新再读一遍的冲动
湖风湖水凉不管
有时我在想,历史的镜鉴一直都在,为何我们却依然不知悔改?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连承认历史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德国总理在波兰向二战犹太受害者的惊人一跪,并没有被人民所轻视,而是得到了犹太人的谅解,也得到了世界的原谅,正视过去,直面历史,德国总理跪了下去,德国人民却重新站了起来。而我们,却一直不愿意直面自己的过去,只是一味追求向前(钱)看,然而在这场跑步向前向钱的伟大运动中,我们是不是又一次迷失了自己?
意淫出的电视剧 有什么好评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