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言说》:陈染

内容简介:
《不可言说》是陈染的一部谈话录,这部思想密集又丰富多彩的谈话录是与《声声断断》同时出版的姊妹篇。《声声断断》是她深挚的内心独白,《不可言说》是她与国内外友人的充满智性的交流。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丰富全面的陈染。全书涉及面很广,日常生活、读书写作、爱情友谊、男人女人无所不有,资料十分翔实。陈染应该说是一个不善调侃、比较内敛又极其认真的作家类型,但她曾经的四年多大学教师的经历,练就了她思维敏捷、智慧率真的语言表述力量,她的坦诚、深挚、幽默甚至偏执,使她的言语充满诱人的魁力,令人惊叹。
陈染,作家,代表作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嘴唇上的阳光》、《私人生活》等。
相关评论:
陈染话语虽《声声断断》心事却《不可言说》/徐虹
作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陈染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尽管她的作品的非主流化和个性化注定了她的边缘性。在不同的时期内,陈染被先后称为“先锋作家”、“女性主义作家”、“另类作家”,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标签。如何定位陈染在文学界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包括此次推出的《声声断断》和《不可言说》。对此陈染说,应该说,我不算是一个更多地为朝代的脉搏和场景的变化所纷扰的作家类型。我努力使自己沉静,保持着内省的姿势,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
著名作家王蒙却抛开这一切流派学说,直率地评价说:陈染的作品似乎是我们的文学中的一个变数,它们使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她的小说诡秘、调皮、神经、古怪,似乎还不无中国式的飘逸空灵与西洋式的强烈与荒谬。她我行我素,神啦巴唧,干脆利落,飒爽英姿,信口开河,行当于行,止于所止,坦诚得让你心跳。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广度,而且她的造句与句子后面的意象也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陈染!她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词汇,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符号!还有她的稀奇的比喻和暗喻,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她的许多冷幽默和俏皮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她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活在我们之中。她的作品里也有一种精神的清高和优越感,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之间,然而很深遂。
北京大学的戴锦华也说:似乎十分自然地,陈染作为一个女人写现代都市女性的故事,而且她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以青年女性为主,如果说陈染的作品仍是某种人物的假面舞会,那么她披挂的是一张几近透明的面具,不是男人对女人的凝视,不是潜在欲望视域中的窥视,而是有自恋、有自审、有迷茫、有确认,固执顽强地,擎起一个女人天空,逃离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网罗;反思男性文化内在化的阴影,努力书写自己的真实、体验,同时通过对女性体验的书写,质疑性别次序、性别规范与道德原则。(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彩片断:
萧:你在《饥饿的口袋》里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女人像头发一样纷乱”,这十分精道地写出了女人的特质、女人精神与心态的丰富性。仿佛女人永远在迥然相异的各种可能性中对立。不堪承受的累和紊乱,是你书中主人公的特点。我想知道你对这句话的具体内涵与语言表达审美倾向的感觉?
染:“女人像头发一样纷乱”的确是我对大多数女性的感觉。头发这种感性的东西,仿佛就是女人的思维和神经,是通过触摸“碰到”的,而不是通过思想来“触碰”到的。它更多地呈现出“可感”的“具体”,而在“无形”的“抽象”中,却十分混乱。一个女人的爱与恨可以同时“开始”。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激烈的成分也是可以淡化的。正如同康拉德在《镜子的背面》所提到的人们对于父母的紧张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僵紧的东西便慢慢减弱,对父母日益理解,几乎所有正常的人,六十岁时都比她们十七岁时更接近她们父母的思想。女人是这样的。
当然,我以为一个优秀的女性,特别是一个女性的作家,她不仅拥有可感、可触的感性方式,同时她也应具备理性的、逻辑的、贴近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就是说,她不仅用全身的皮肤写作,而且,她也用她的脑子写作。
《不可言说》是陈染的一部谈话录,这部思想密集又丰富多彩的谈话录是与《声声断断》同时出版的姊妹篇。《声声断断》是她深挚的内心独白,《不可言说》是她与国内外友人的充满智性的交流。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丰富全面的陈染。全书涉及面很广,日常生活、读书写作、爱情友谊、男人女人无所不有,资料十分翔实。陈染应该说是一个不善调侃、比较内敛又极其认真的作家类型,但她曾经的四年多大学教师的经历,练就了她思维敏捷、智慧率真的语言表述力量,她的坦诚、深挚、幽默甚至偏执,使她的言语充满诱人的魁力,令人惊叹。
陈染,作家,代表作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嘴唇上的阳光》、《私人生活》等。
相关评论:
陈染话语虽《声声断断》心事却《不可言说》/徐虹
作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陈染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尽管她的作品的非主流化和个性化注定了她的边缘性。在不同的时期内,陈染被先后称为“先锋作家”、“女性主义作家”、“另类作家”,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标签。如何定位陈染在文学界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包括此次推出的《声声断断》和《不可言说》。对此陈染说,应该说,我不算是一个更多地为朝代的脉搏和场景的变化所纷扰的作家类型。我努力使自己沉静,保持着内省的姿势,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
著名作家王蒙却抛开这一切流派学说,直率地评价说:陈染的作品似乎是我们的文学中的一个变数,它们使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她的小说诡秘、调皮、神经、古怪,似乎还不无中国式的飘逸空灵与西洋式的强烈与荒谬。她我行我素,神啦巴唧,干脆利落,飒爽英姿,信口开河,行当于行,止于所止,坦诚得让你心跳。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广度,而且她的造句与句子后面的意象也是与众不同的。这就是独一无二的陈染!她有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词汇,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符号!还有她的稀奇的比喻和暗喻,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她的许多冷幽默和俏皮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她是我们的同时代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活在我们之中。她的作品里也有一种精神的清高和优越感,她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之间,然而很深遂。
北京大学的戴锦华也说:似乎十分自然地,陈染作为一个女人写现代都市女性的故事,而且她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以青年女性为主,如果说陈染的作品仍是某种人物的假面舞会,那么她披挂的是一张几近透明的面具,不是男人对女人的凝视,不是潜在欲望视域中的窥视,而是有自恋、有自审、有迷茫、有确认,固执顽强地,擎起一个女人天空,逃离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网罗;反思男性文化内在化的阴影,努力书写自己的真实、体验,同时通过对女性体验的书写,质疑性别次序、性别规范与道德原则。(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彩片断:
萧:你在《饥饿的口袋》里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女人像头发一样纷乱”,这十分精道地写出了女人的特质、女人精神与心态的丰富性。仿佛女人永远在迥然相异的各种可能性中对立。不堪承受的累和紊乱,是你书中主人公的特点。我想知道你对这句话的具体内涵与语言表达审美倾向的感觉?
染:“女人像头发一样纷乱”的确是我对大多数女性的感觉。头发这种感性的东西,仿佛就是女人的思维和神经,是通过触摸“碰到”的,而不是通过思想来“触碰”到的。它更多地呈现出“可感”的“具体”,而在“无形”的“抽象”中,却十分混乱。一个女人的爱与恨可以同时“开始”。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激烈的成分也是可以淡化的。正如同康拉德在《镜子的背面》所提到的人们对于父母的紧张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僵紧的东西便慢慢减弱,对父母日益理解,几乎所有正常的人,六十岁时都比她们十七岁时更接近她们父母的思想。女人是这样的。
当然,我以为一个优秀的女性,特别是一个女性的作家,她不仅拥有可感、可触的感性方式,同时她也应具备理性的、逻辑的、贴近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就是说,她不仅用全身的皮肤写作,而且,她也用她的脑子写作。
在黑色中,你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