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vs工大(原创)

北邮vs工大 (原创)
看到这个题目大伙也许有些奇怪为啥把这俩学校放在一起,别急,等我慢慢道来。
先说我的经历吧,本人女,也算是80后,曾在咱们工大9院需度过4年光阴,当年住的小楼是东冷夏凉相当怀念。04年毕业分到成都某个跟飞行有关的研究所,经历了事业单位的所谓的人浮于事,遂决定考研,由于本人英语不好虽然奋起,仍然总分不佳,于是调剂到北邮自动化专业。当时的心情是比较低落的。时间过得飞快,接着就是报道,研一学习专业课,研二出去实习,找工作,面试,毕业等等
这几天回到西安,回到熟悉的工大,对这两个学校的一种强烈的对比使我发了这篇帖子。
先说说学校吧,我去了新校区,友谊校区也去了,母校的变化很大,路修的很好,说实话,北邮这些年的变化是很小的,我觉得在硬件条件上工大的学生应该是满足了,然而我在跟一些原来上研的同学联系之后,发现了母校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
我一直感觉工大的学风是很好的,然而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工大的实践机会特别少。很多同学研究生期间就没做过什么实际项目,这太可怕了。
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是研究性于教学性结合的紧密结合的。现在的工大就感觉是再用一条腿走路。很多老师忙于自己的项目,对学生的培养相当失败。这样就导致我们在就业的时候,在为国家真真正正做贡献的时候显得很无力。工大是不是在没落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工科排名十名左右的学校的毕业生的处境要比很多排到40,50的学校糟糕的多,我感觉现在工大不仅没有被低估,而是被大大高估了!我真的作为一个校友在痛心。
在市场经济下,为什么不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实践,去抓就业,我不得而知。大家都知道,现在通信行业早已大不如前,北邮这样的学校其实就业已经相当大不如前了,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要说是通信电子类,北邮比工大强很多,它的自动化也不是重点学科,但在就业上还是比工大强很多,工大的计算机过去是西部第一的,但就业还是比北邮差,甚至什么机械专业在找工作上北邮也比工大强很多,它们北邮甚至还没有博士点!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北京的地理好,那我会告诉你,同样的北航,它的就业也不怎么好,而且我们都知道,尽管工大和北航水平相当,但北航的学生确实能力上可能要强一些。那么差距在哪?
在北邮三年,首先的感受是同学间的团结。在北京这种高校林立的地方,小小的北邮确实算不了什么,它的师资也不够强,所以它的学生的忧患意识特别强。就拿我的教研室的同学来说吧,研二研三研一的兄弟姐妹关系特别好,有什么信息都会沟通。经常上水木清华的人可能知道北邮经常到清华宣讲会上去找工作,我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其难度,可以说没有这种团结,信息方面的沟通,小小北邮怎可能被越来越多的单位青睐?每一届的学长都说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感觉到学校的招牌的作用了,感受到前些届学长的支持了。现在it行业各个学校拼得很厉害,北邮也不是34所重点高校,但团结却使北邮人总是坚持到最后。而工大呢?你感受到多少这种团结呢?
我心里佩服那些献身国防的同学,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还会有大批的同学他们愿意到其他的地方去发展,他们的权利由谁来保证?我们好多的同学在本科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就业不理想就迷茫的考研,但问题能够迎刃而解吗?不能!而且我可以说除了系统内部的工作之外,工大的同学从事的岗位绝大部分是低端的.我说工大的学生就是它的未来,你们同意我的话吗?当你的研三学长只能找到华为西研所或者什么类似一个其它的岗位的时候,你觉得你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
其次,为什么不去实习?这是一个困惑我的问题.我们究竟在职场上的失败之处究竟在那?全国顶尖的企业都纷纷的在招实习生,你申请了吗?你仅仅是网投了吗?如果你不去实习,你怎能幻想你的未来?
西安的经济是不大好的,但我觉得不应该让它拖住同学的腿,更拖住同学们那颗的心.人是应该有责任感的,你找一份不好的工作,你的学弟怎么办?可能你从来不会去想,也许你也从来都没得到过谁的帮助.
怎么办?
我想首先就是大家要团结,信息要公开,多上论坛什么的,要处处维护同学的利益.其次要多多发挥自己在系统内的优势,像在航天1,2,5,8院所什么的校友应该团结,也不要忘了学弟学妹,多沟通.然后就是多实习.工大的学子基础好,我们只要敢与迈出去,就有机会.
最后说说我身边的北邮的好朋友的就业,非通信类全部只限于自动化这方面的研究生,通信类的就业要比这些好的多。说实话,不是炫耀,只是为了勉励校友们.非北京生源的就业名单。名字就省略啦
技术类研发类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1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1女1男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2女4男
朗讯科技1男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软件开发中心 1女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1女
微软ATC1 男
斯伦贝谢1 女5男
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1男
惠普 1男
甲骨文 1男
sun中国工程研究院 1女
埃森哲 1男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13男2女
北电网络 3男
Cisco上海 6男
Google 15男
IBM CDL 2男
咨询+投行共5人
摩根斯坦利 1男
贝恩 1男
波士顿 1男
中粮 1男6女
中金 2男
找工作的时候才慢慢发现,现在的技术类企业大部分分成三类,一类是纯外企,如果是菜鸟收入大约在9k到30k月薪之间,奖金全年再加倍的样子。一类是垄断国企,什么移动,神华,四大行之类的,收入不好讲,但肯定好。最后就是血统不纯的外企或民企,待遇不太好而强度大,基本处于资本主义血腥积累阶段。
我想大家也知道现在有很多像房子现实的东西,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过度考虑,但一定要争取一个好的平台。我们都知道改变现实很难,勇者选择面对,智者选择改变,庸者选择原地踏步。
欢迎拍砖!也期望工大越来越好!




感觉在西工大的压力异常的大, 很害怕某一天再无法承受!
怀念在西工读书的日子

今年暑期准备去实习,已经感觉找工作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工大人一定要团结,别一到社会上就找不到了......在我们抱怨前人的时候,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杀出一条血路呢?如果不能我们就必须承认自己的无能.如果可以,我们现在就要改变!!!!

每个大学的校长,都会被年轻的学生们神化。
现在讲我们落后了,是因为我们在学术领域,没有取得足够份量的荣耀,让业内开始遗忘北邮的存在。
我们的边缘化,到底是什么根本原因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脱离了原邮电部,失去了财力支持。而作为一所非常专业化的小学校,我们从教育部得不到足够的经费。 固然,教育部经费支持的多少、与学校实力和潜力是相互影响的,但先得有鸡才会有蛋,高等学校缺钱时,什么大事业办不成, 这个世界,能够在默默无闻,做多少年的研究工作,然后一举成名的人并不多见。
书记所说的北航、哈工×,等,都是沾了 国防科工委的光, 他们的项目来源不断,正好赶上了国家国防建设的大投入期。 而我们,90年代末也高唱了信息产业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可是最后发现,前面的电信运营商赚钱了,没有从运营商处得到多少支持。 电信运营商看不到北邮的价值,没有北邮,他们照样能赚钱,所谓的新业务开发,并非离开北邮就不行, 企业、其他高校都可以做信息领域的研究。 这和军工学校封闭性不同, 他们的联系要紧密的多。
学校要建设、要花钱,不鼓励老师去赚钱是走不远的。 林sir可能是想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带来财源,另一方面促进科研。 可谓一箭双雕, 而问题在于,政策的执行并不能很好的兼顾这两个方面。
科研经费是增加了,课时科研质量到底有多少,我们也不清楚,是不是所从事的科研,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性? 可能在国外,创新的主体来源于企业研究部门,而在 国内,是不是也是这样?我们能从这种合作当中,得到多少的学术成果,很难像科研经费 这样的指标一目了然。 这可用no mearsurement,no management 这句管理名言来解释。
所以,校长大人既给学校带来了功绩,也留下了争论的遗憾。有些任不逢时的感觉,如果上面还有个富有的亲爹,我们北邮的日子应该很好过。 不缺生活费,才能搞研究,也才能把学校的治理凤标,靠向学术前沿。
对于北邮来说,现在需要一个能够请来富有亲爹的领导人。

又到了找工作的时候了


北邮近年发展缓慢,林校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是今年北邮毕业的,前两天刚去哈尔滨参加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学指导会议。北邮在教育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排名里排第二,但这个会议我们北邮只去了一位老师,而且还不是我们北邮顶级的教授,而其他学校都去了很牛的人。
会议期间我和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校长,院长,系主任级别的)聊,还和一些学术有关的人聊。他们普遍觉得北邮在学术上不够重视,每次这类会议都没有什么北邮的人去参加。而西电,成电,东南,甚至南邮都非常积极地参加。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我们北邮的强势是在通信,而不是电子。但实际上,通信类的会议,北邮教授专家的身影也不多见(我是指相对于其他高校,以及我们自认为我们是通信类专业权威的身份)。
另外,清华,西电,成电,东南等几校在SCI,EI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逐年增长,而我们北邮不升反降,甚至退步到不如80年代的地步。你们可以去查一查相关资料,就知道了。
我说了这么多,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这些和林校长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们,关系很大。
一个学校的发展,与校长的治校方针关系很大。林校长过于强调“校企合作”,而忽视了在教学和研究以及学术领域应该有所作为。华中科大取得的成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当然这个和周济部长是华中科大毕业的有关系。但当年杨叔子院士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期间,华中理工是快速进步的。
现在北邮在通信电子学术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差(这个是我从国内很多高校教授那里得知的)。前两天开会的时候,他们提到电子信息类学科在国内有代表性院校的时候,屡次提到清华电子系,西电,成电,东南无线电系,北大电子系,华中科大,甚至南大电子系,却没有一个老师提到我们北邮。后来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就以一个北邮毕业生的身份说了一段话。
“九五”和“十五”期间,其他学校都在快速发展,而我们北邮呢?西电有5个重点学科,成电有6个重点学科,而我们北邮只有4个。东南重点学科十几个,在通信电子信息领域的重点学科也比我们多。通信电子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北邮一个都没搞到,而西电,成电,东南都有一个到数个。我们北邮只在计算机学院有一个(当然了,这个是通信和计算机都有关系的)。成电和东南都是“985”院校了。而我们北邮呢?去年50校庆那么好的机会,我们都没能进入“985”,如果还想找机会进“985”,看来很难。说白了,北邮要不是因为在北京,我们的招生分数恐怕比不上西电和成电。因为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实力现在也比不上人家了。据其他高校的老教授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整个通信电子信息学术领域还是很推崇北邮的,而现在,他们都觉得西电成电要比北邮的实力强。
我说这么多,越说越伤心。真的,在社会上,北邮真的没有多少让大家认可的。即使是在信息领域,大家的认可度也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高。不过在企业界,大家还是很认可北邮的。但是这个是因为北邮当年招来的高质量的生源,并不是因为学校本身的实力有多强。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尊敬的林校长,您执掌北邮八年间, 您真的是让北邮发展到她理应达到的高度了吗?今年您或许会卸任,或许会连任,但不管怎么说,都希望我们北邮能被一个有能力的校长领导得更好

北邮被逐渐“边缘化”了
今年暑假,我们派出了以杨放春副校长、牟文杰副书记任组长和以温向明副校长、赵纪宁副书记任组长的两个调查组,他们先后到了北航、东南大学和电子科大,哈工大、哈工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北航的孟副校长在与我们的调查组会见时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和北邮过去是处于同一个档次的大学,我们常常会想到要向你们学习;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和你们比了。这话听起来十分刺耳,但对于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来说,无异于在我们耳边敲响了警钟!我们在与成电、西电的实力对比中,成电已经明显处于领先地位,西电也赶的正急,而我们在短期内已经难以与上述两校匹敌。就是在我们感觉“很不错”、“还可以”的时候,北邮被逐渐“边缘化”了。
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重振旗鼓、奋起直追?我们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在事关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等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在学科建设、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科研行为和校园建设上形成共识,同心协力,推进发展,共同打造北邮的核心竞争力!

我能够负责.工大的科研经费高,但工大的项目基本上研究生参与不多这是其一,其二是人才问题.看看我们考研的情况,有没有外面的名校的高分生考到西工大,应该说是极少的.北邮凭借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可以吸收像华中科大,北航这档次的学生,工大没有好的就业,凭什么好的人才会来?其三是所谓的很多国防项目对研究生的帮助,并不大这一点读研的都应该知道.其四,工大揽回来的民用项目档次太低,就是当民工也当个档次高一些的.其五,工科除了航空航天的某些研发机构,咱们国家的研发实力大大落后于外资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而就我目前得到的情况来看工大人在事业单位混日子的不少,真正有想法的人少.中国自古就不缺干活的苦力,而缺乏能工巧匠.简而言之,工大给你打好学习基础,而你必须在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往上走.换句话说,大部分读研的人如果你本科的学校比读研的学校差一些,那么你是在进步,如果你是考本校保本校而没有前进,你真的是在退步.必须作一些其他的事情来给自己加分.











北邮这些年滑坡的厉害是不争的事实.北邮的学生基本上忧患意识都很强.当然也不会枉自菲薄,我在北邮的三年里听到了见到了太多的北邮学子在找工作的时候以极其团结的作风,以扎实的基本功,出色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在包括清华上交在内的国内顶尖高校脱颖而出.争取到了自己光明的前途,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在学校的地位下降的时候,在没有评上985高校的时候,北邮学子很少有人放弃过.可以说,这两个学校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北邮的学生让撑起北邮的一份天空.而工大的学子恐怕除了抱怨除了期待学校某些东西可以改变,其他什么都没有做过.我之所以要将北邮和工大做这种对比就是期望唤起大家的血性.西北工大学子既然是搞国防的怎么人都一个个软绵绵的.其实现实是很残酷的,需要低调的时候低调,但不是没完没了.就拿我们过去9院的同志们来说,9院在西工大还是不错的,控制曾经还是重点学科,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除了618所这样的单位待遇稍好一些之外,其他有相当多的人工作是不如意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困难的.因为自己不去争取,又不愿意或者说不主动和别人分享机会.
再不要说什么西安地理位置好之类的话了,路是人走出来的对吧?整天泡在教研室的同志们的激情早已耗却,却为这份宁静沾沾自喜.能不落后?学生会的人都在哪?为什么来西安的名企总是到交大去宣讲?在这里又可以引出另一个工大的问题,比起北邮的学生会工作,工大的简直都不好意思说什么.就包括工大人引以为豪的国防系统,工大的人很多,但是不是这几年却发现一些好的研究所越来越难进?这和学生会的公关能力有很大关系.就拿航天口最好的五院及其下属的研究所来说吧,近些年航天类的单位很火,北邮的学子也有多加入了近来,大部分是技术类的职位,今年一个北邮人进去了,明年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去.而工大呢?老死不相往来的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到其他名校的深造的同志们压根羞于提及母校.团结啊,想说有你真不容易!

不是因为寂寞而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


享受着一个人的自由
一个人的潇洒
承受着一个人的孤单
一个人的寂寞


另外我还想知道比你们自动化这些就业单位还好的通信专业的就业单位究竟是什么样的单位?我比较难想像。
坚定的走,踏实的做




我们应该追求成功带来的喜悦

西安这不毛之地,让我去哪实习去啊

如果你要飞得高,就把地平线忘掉!

师姐你好,看到LO上关于北邮和工大的文章,感觉好熟悉,因为我也是本科在工大,研究生在北邮,而且也和你一样调剂到自动化学院的,不知道你是那个导师的,呵呵,总之在北邮能看到工大的人,会格外感到亲切。
不签了









老师乃至学校,对学生的就业都停留在“不关我事” 的状态,学生的明天比不上他们晋升重要。





从前冬天冷呀 夏天雨呀水呀
秋天远处传来你声音暖呀暖呀
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
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扬
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
两条鱼儿穿过海一样咸的河水
一片河水落下遇见人们破碎
人们在行走身上落满山鹰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