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学生对其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的吐槽分析 (转载)

平凡人
近日来,从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高校的浮躁,也从中领悟到了一种口是心非的腐败。借新语丝网站发表此文,供大学校长们参考。
去年,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进行了创新性发言,通过引用 网络语言让华中红了一把,“根叔”也出了名,变成了网络词汇,真可谓与时俱进。
本想这只是一幕短剧而已,不会演变成连续剧,因为大学校长们不应该因为“根叔”的出名而浮躁起来,去急于改变毕业典礼上应传递的寄语内涵和价值理 念,以及建议所带来的启迪作用。然而,今年的媒体上又增添了“晓红哥”、“凤哥”等校长“艺名”,就连北大校长周其凤先生也玩起了“浮云”,上海交 大校长张杰先生更为自己有了“杰哥”的网络名字而激动不已。
去年为“叔”辈,今年成了“哥们儿”辈,与学生的距离确实近了。但这样的毕业赠言能史册留名吗?大学校长的治校治学能力和人格魅力哪去了?
今年的毕业典礼,最令人寻味的倒是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先生的独创发言,用的都是自己的语言,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发迹过程,不妨让我们一起分析如下。
郑南宁先生寄语:“遇事不要一点就着”,“不要因没有获得好的成绩而内 疚,也不要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感到沮丧,人生的考试和作业才刚刚开始。”
说得好!因为郑南宁先生及其子都不用为没有好的成绩而发愁,更不用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感到沮丧。郑南宁的父亲是南京某无线电厂的总工程师,1972年郑南宁被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来到西安交大读自动化专业,后成为该专 业学术带头人胡保生教授的乘龙快婿,接着到日本留学,所以郑先生既不用考虑考大学问题,也不用为找工作而揪心。
由于西安交大校长的特权,其子郑小虎(化名)子承父业,正重演着与郑南宁相同的人生轨迹。郑小虎2006年从西安交大附中毕业报考了浙江大学,高考成 绩比浙江大学在陕西地区的提档线(理科最低650分)低了很多,但还是如愿进了浙大,而且进了热门的自动化专业。郑自豪地讲,儿子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去的。 实际上,浙江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选拔方案中明确指出,“今年试点工作将在广东、福建、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河南、安徽、四川、重庆等十省市进 行”。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浙江大学公布的自主招生录取名单(预录)中包括 了郑小虎等四名西安交大附中学生。郑小虎的大学成绩如何不得而知,但毕业后 顺利去了美国。试问郑先生,“也不要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感到沮丧”如何谈起?
郑南宁果断地取消了交大子弟的高考优惠政策,原来是他为儿子找到了其他的优惠方法。以高考时子弟可以优惠骗我们留校任教,这不是害人吗?
郑南宁先生谈大学:“大学是为学生而存在。大学也正因为有了你们,才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少了一些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对学生意见的倾听,有时还难免粗糙和漫不经心地对待学生的诉求。”
试问郑先生,学校办学的主体除了学生外还有什么?您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教师的意见您倾听过吗?反思过教师们所梳理的您治理学校的十大罪状吗?学校的哪一项重大决策不是在您和书记的武断下进行的?您所谓的办学理念是什么?学校综合排名日趋下跌的原因是什么?前任校领导规划的生活区改造和新校区建 设方案你们为什么要否定?(这个某些领导不喜欢干萧规曹随的事情,要不显得自己没本事呀)院士楼中都住了些什么样的人?您经常埋怨院士楼像 筒子楼,那么教职工能住上这样的筒子楼吗?您理解交大职工对住房现状不满而 发出的粗糙的辱骂吗?在已公开的高校2600亿元债务中,别的高校用以改善了教 师工作条件、住房条件、生活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条件,学校从银行贷的那八个亿(才8个亿,尽管去贷款呀,反正不用担心还不了,有财政部和教育部担着)都干什么去了?
郑南宁先生谈成功:“面对浮躁的社会,不能有悲观和急躁的理由,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淡定的心;也不要片面和简单地去模仿那些“成功”的励志故事,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没有错!在人们眼里,郑先生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也一定有“成功”的励 志故事。先院士,后校长,再成为首席科学家(国家16项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 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的首席科学家)。这样的人生经历怎么能模仿呢?
郑南宁197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获日本庆应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日作博士后研究,1987回国。完成“精密装配机器人机器视觉系统”研究,获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明了“一种图像边缘曲线拟合的新方法”,获1995年国家发明奖四等奖;“高性能机器视觉及车型与牌照自动识别系统”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正是依赖这些奖项,郑南宁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 工程院院士。
然而,自郑南宁申报院士至今,关于他的研究成果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主要质疑包括:郑南宁的研究成果从来就没有实际应用过,更谈不上工程化了。
其实,郑南宁最得意的研究项目是“数字电视扫描制式转换及视频处理芯片”,并声称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然而至今为止,不知中国的数字电视哪一台是在郑南宁的自主知识产权指导下生产的?原西安交大开元集团总裁是这么解释的:“开元集团旗下的数字化技术公司就是郑南宁的。开元集资完全是为了郑南 宁申报院士造势而进行的, 他的数字化技术根本无法产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教职工多年来不断诉求、抗议和呐喊,但至今没有从开 元集团全额拿回集资款。郑南宁得到了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教职工却失去了他们不应该失去的东西。
本学年,郑南宁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经过与建华书记的努力,甚至找到了副总理级首长,西安交大才勉强留在了985工程‘2加7 ’院校中”,“教育部 讲这是最后一次照顾西安交大”。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到安慰,大部分教职工甚至是气愤。一个10多年前还以工学第二、两年前以管理学第一在中国高校中具有不 可撼动地位的著名学府,竟让郑南宁等折腾成一个如今工学排名第七(八)、管 理学排名第二(三)的高校,还有脸去争取‘2加7 ’吗?(这个,我同意这个老师的意见,被弄成这个样子难道还值得炫耀?)
大学是一座圣神的殿堂,更是中华民族昌盛富强的希望。然而,从“根叔” 到“南哥”,大学精神哪去了?“根叔”和“南哥”不可能传承,倒可能会变成 后人的笑话。欧美大学的毕业典礼暨严肃又耐人回味,传递着思想,凝聚着对母 校的挚爱,会受益终生。当然,欧美大学的毕业典礼不一定适合国情,但也不能 将毕业典礼当成刘老根大舞台!
人们希望聆听你们的治校理念,感悟现实生活,憧憬人生的未来;人们也希 望知道各位校长的人生轨迹,倾听你们的奋斗故事,了解你们对社会的真实贡献。 因为你们是精英,是楷模,是中国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希望!
人们不需要“根叔”,也不需要“南哥”,这是黑帮的俗称,电影中经常能 听到、看到;人们需要大学精神和社会责任,需要公平下的社会和谐,需要名副 其实的世界知名大学及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
读后感:交大,我爱你!但你却让我情何以堪~
虽然只是学生,但对交大教职员工的待遇也或多或少的看到过,听到过。学校给予老师们的待遇真的配不上交大这块牌子,学校根本不知道怎么样留住人才。老师都这样,就更别提学生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条件了。西区的孩子们就更伤不起啊,我们整天盼着“南哥”能多来西区视察视察,因为每次过来之后我们的基础设施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可悲的是,我在这里的4年中,他只来过3次。
虽然西区有一栋号称交大最好的宿舍楼,但我无福享受,住在那个比我还大两轮的老房子里面,还算凑合,但研究生宿舍的状况,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交大,你让我情何以堪。条件不好,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校最喜欢用的托词就是“培养你们艰苦朴素的精神”。你妹啊,这都啥年代了,你以为闹革命呢。我倒想知道应该革谁的命!
上学期末,关于宿舍要装空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现在也看到了官方正式的通知公告。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可以看出学校的一点诚意,但我更期待更多实质性的进展。当然,这是在上海交大要按空调的事情出来之后,西安交大给出的回应,也许是怕在兄弟学校面前丢面子?谁知道呢!
关于“南哥”的奋斗史我不加以任何评论,他走到现在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他是在适应当前环境的状况下得到了“成功”。但是,“南哥”的治校能力和方法确实值得大家商榷。因为实实在在的,自从我入校以来,交大就在不断的没落,没落到在西安的老大地位都有些动摇了,那就更别提跟其他“7+2”的差距有多么悬殊了。整天只知道回顾自己百年交大的辉煌史,挂到嘴边的永远只有“钱学长”和“江学长”,人家TMD跟你西安交大有个屁关系,人家是“交通大学”毕业的好不,人家的根是在上海!
硬件上,学校整天喊着自己没钱。“7+2”里面教育部给的钱大家都一样,地方给的钱就差别巨大了,是,西安不是个富裕的地方,但这不正是要体现你“艰苦朴素”精神的时候么?跑哪了,你不自强不息,没有人去可怜你。看看交大你自己的产业,一附院隔两天就出现一些医疗事故,那8个婴儿夭折的生命谁去负责;南阳大酒店除了“南哥”接待宾客的时候还有点用,大部分时间都是门可罗雀,就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啊,你赔得起么?
软件上,学校根本留不住人才。“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这句话一方面是说大学不要整天只做面子工程,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教学上面。交大,你做的不好,学术氛围太过浮躁,“学术造假”事件是我们的耻辱。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这句话传达的核心思想是要“以人为本”。大学是一个高尖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前赴后继,一批又一批学者的头脑给你建立起百年交大的威望。整天要科研成果,但又不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来慢慢研究,怎么可能出成果呢。谁都知道,科研是一个极其严谨、严肃,容不得半点浮躁的工作。但看看我们交大的老师整天都在做什么,忙着评职称、忙着赚外快,这不能怪我们的老师,只能说学校的管理方法相当低效。老师们整天还在为自己的生计和生活条件苦恼,哪还有心思静下心来,认真搞学术啊!整天号称管理学全国第一,连自己的学校都没有管理好,怎么让别人信服!老师们看着交大这块牌子才来你这里,他们本来有很美好的憧憬,但却被学校的无知一点一点的蚕食,只能含泪远走他校。没有了人才,就没有了根,失去民心的交大,你将何去何从。
但说到底,交大还是自己的学校,曾经的辉煌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就是那份底蕴,虽然现在处于低谷,但我还是对他有信心的,我们都希望你能重整旗鼓,再创辉煌。“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一天要骂八遍,却不允许别人骂一遍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欢引用这句话,今天我又有新的理解。
交大,我爱你!请你对得起我为你付出的这份感情,不要让我的心再继续流血!

平凡人要做不凡的事!!!
········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叫张成武,来自动力与能源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西工大最年长的本科生变成西工大最年轻的校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11届全体毕业生,感谢我们的母校和老师这四年来的悉心教育和精心培养!
真正到了离别的时候,才感觉到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四年就过去了。记得四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刚走出地狱一般的高三,憧憬着大学是一个怎样的天堂。可是在我们刚踏进大学的校门时,却发生了那么多的“没想到”。
我们没想到犯个错误被辅导员抓住会这么容易,没想到在自习室占个座位会这么艰难;没想到916装进去的人可以这么多,没想到校园里的女生可以这么少;没想到新校区的周边会这么新,老校区的宿舍会这么老。然而,当这些“没想到”都很快变成了习惯之后,我们便不再感慨,不再抱怨,而是从容的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四年里,有太多的记忆让我们难忘。
我们不会忘记刚到学校报到时,南餐顶楼挂着的那句“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学子”;不会忘记军训时,烈日下的汗水,站军姿的煎熬,和正步走过主席台时的豪迈。
我们不会忘记大一时经历的那次大地震,住在操场上和领导老师共度的夜晚,住在宿舍里半夜冲到楼下的慌张,当然还有身边几个同学坚守在宿舍写高数作业的淡定。大地震的经历不仅让刚进大学的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坚强。
我们不会忘记挤在活动室、教室里看着翟志刚在神舟七号舱外挥动着五星红旗;我们不会忘记CUBA赛场上,我们声嘶力竭喊的那句“西—工大”;我们不会忘记一帮兄弟齐声为之呐喊的世界杯、欧洲杯、NBA……
我们不会忘记每年创先争先的答辩现场,那些牛人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激励,不会忘记伴随着“三个一”工程成长起来的党支部和党员。
这四年里,我们每个人都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有的同学在各类科技竞赛中锻炼了创新思维;有的同学在各种专业课的学习中收获了扎实的基础;有的同学则和我一样,在各类学生会、社团以及班级工作中收获了更广阔的能力;有的同学则在各种经历之后,各种选择面前,找准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而对我个人而言,作为7175班班长,收获最大的则是拥有了一个优秀的班级,一群真挚的朋友。曾经,我们一起经历过抱团式的早读、早操和、、上课,一起经历过西工大首次免监考;我们一起搬家,实习,社会实践。我们获得过陕西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但我们知道,大学四年的情谊才是记忆中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不管我们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公诚勇毅、三实一新”的校训校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四年最鲜明的印记、最有力的证据。
离开母校了,再也没有大师云集的翱翔名家讲堂了,再也没有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了,再也没有人满为患的自习室了,再也不用埋怨早上起来签到、担心老师上课点名了。逝去的时光总是令人怀念,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大学毕业不仅仅是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更是另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所以,就让我们潇洒地挥手告别过去,到新的世界去搏击惊涛骇浪,一展宏图之志。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所有2011届毕业生说一句话:“西工大现象”不仅是每一个西工大学子自豪的资本,更是需要每一位毕业生捍卫的荣誉。在今后的时间里,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拼搏和成绩,延续母校的辉煌!
谢谢大家!
动力与能源学院
7175班张成武
西北工业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
大猩猩
“没落到在西安的老大地位都有些动摇…”他们保有的危机感让瓜大学子情何以堪!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expel
我有点相信,上行下效,李连生的事情学校捂住那么久才露出来,应该是为了保住更高级的造假。对比西瓜大,这样的事情一定也不少。

inertia
明月之诗

是有点过了!

大猩猩 #5
“没落到在西安的老大地位都有些动摇…”他们保有的危机感让瓜大学子情何以堪!